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伟  李梅  于丹 《经济研究导刊》2014,(14):118-119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黑龙江省新经济发展模式下煤电化联合发展的全面实施,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建设成为以煤电化为主导,相关产业配套协调,煤电资源综合利用,区域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良好发展的战略措施。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结合东部煤电化建设发展的特点,才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提出两种新的培育人才模式,一是让学校与企业结合培育人才,二是让学校与社会接轨联合培育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朱越  张昕 《经济研究导刊》2011,(36):123-124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怎样能更好、更稳、更快地发展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产业成为现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为加快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东部地区实际情况,黑龙江省在牡丹江、佳木斯、鸡西、双鸭山、七台河、鹤岗等东部煤电化基地内的煤炭、电力、煤化工等重点建设项目及进入煤化工产业园区的建设项目。对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产业结构发展中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其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东煤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东部经济区域具有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城市相对密集、煤电化产业基础良好、农业较为发达、对俄开展合作前景广阔的特点,政府提出了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在新形势下,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黑龙江省东煤电基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45-146
围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黑龙江省实施了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和东部煤电化基地战略,编制实施了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布局总体规划和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规划,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相似文献   

5.
张守忠  胡囡  刘辉 《经济师》2011,(3):221-222
水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并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约束因素。探讨了水资源与经济工业发展的一般关系。着眼于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规划,结合基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探讨了水资源对煤电化基地建设的制约:供需矛盾突出;项目建设与水资源分布不对称;水资源相对不足,部分区域水资源开发即将进入饱和状态;项目建设分散引致水源供给困难;污水治理不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科学界定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和开发强度、加大水利建设投入、优化煤电化项目布局、提倡节水和加强水污染治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中,煤炭企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煤炭企业人才培养滞后、政府投入相对不足、煤炭行业的危险性是造成人才流失主要原因。要科学培养煤炭企业人才,政府应加大对煤炭院校的支持力度;煤炭院校也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煤炭企业还要采用良好措施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7.
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战略为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文章结合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对黑龙江省大型煤炭集团公司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韩鹏  高宇 《经济研究导刊》2014,(11):240-241
针对东部煤电化发展现状中人才短缺的现状,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研究。研究要建立在对煤电化人才需求的充分调研基础上,并围绕教学计划修订、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培养、无缝持续性指导与管理的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等环节,阐述培养模式的核心问题,为东部煤电化应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提供操作性强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关系到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与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针对三种生态产业链系统运营模式分析其稳定性;讨论了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立生态产业链系统的可行性;提出了提高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的策略与建议。本研究可对改善东部煤电化基地的生态环境、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矿物加工专业定向生"3+1"教学模式的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构建了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了实践教学基地;改革了毕业设计等。该项目的实施表明,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建设了一支高素质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了学科发展。该项改革对其它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结合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特点,构建了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系统脆弱性与协调性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真实有效性检验基础上,通过对参数变量的适当调控,选取五种典型的耦合发展模式对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1)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系统是非线性的、时变性的复杂巨系统,SD模型分析此类问题具有明显的适用性。模型的历史数据拟合的误差小,反映它具有一定可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有效地反映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的复杂行为。(2)在不同的模式下,该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结果和情景存在较大差异,五种耦合发展模式都有其显著的比较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发展缺陷。综合协调发展模式是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内该区域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目标。(3)依据SD模型,在数量上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空间、资源、经济与生态环境等各子系统的变量进行合理控制,可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对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建设任务。为促进这一任务的完成,从分析现阶段东部煤电化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入手,找出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经济结构与产业政策方面、金融服务体系方面、生态环境方面、人才短缺方面的制约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东部煤电化基地是指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城市相对密集、煤电化产业基础良好、农业较为发达、对俄开展合作前景广阔的东部经济区域,包括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六市。  相似文献   

14.
闫晶怡  赵玉颖 《经济师》2012,(6):202-203
煤电化基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重视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无论对金融业的发展,还是对煤电化基地的建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双鸭山煤电化基地的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其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于孛 《经济研究导刊》2013,(17):104-105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把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作为"八大经济区"中重要增长极来抓,为该省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转换、产业转优、体制转新、城市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还存在着总体规划不完善、煤炭资源接续紧缺、投资融资明显不足等诸多问题和制约瓶颈。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边陲,是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粮食产区,拥有丰富的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新中国成立初期,黑龙江省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之后较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突出。随着国家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正在步入快车道,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建设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因而建设黑龙江省物流标准化体系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实际需要,通过对黑龙江省风险投资的主要领域及其特征的系统分析,提出了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风险投资的主要模式、运行策略以及有关对策建议,旨在为黑龙江省及其他省市的老工业基地的风险投资模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煤电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发电煤炭消耗量作为投入指标、将煤炭发电总量作为产出指标,构建煤电产业生态效率测度模型,并考虑宏观因素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方面对煤电产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利用DEA三阶段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的区域生态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对煤电产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是负向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2)第三产业规模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整体来说抑制了煤电产业生态效率的提升。(3)教育经费的投入对煤电产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是正向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负向的。(4)我国西部地区煤电产业生态效率处于前沿面,从纯技术效率来说,中部地区的生态效率较低;从规模效率来说,西部生态效率优于东部;整体上,东部地区综合生态效率低的原因是由于东部地区的规模效率较低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高凤清  马英华 《时代经贸》2006,4(7):107-107
五大连池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旅游基地,具有建设成保健旅游基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分析五大连池保健旅游基地开发与建设的各种要素,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体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行业的发展情况关系到全省的经济发展。现阶段,利用品牌管理的相关理论加强品牌建设对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企业应该加强品牌建设,构建品牌优势,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