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的加深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提高产业链互联互通水平已成为推动双方贸易关系更加紧密、增强服务贸易的互补性及推动开放格局的必要手段,构建广西区域企业与东盟跨境产业链成为加快提升中国-东盟贸易关系的紧密性、增强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的互补性、推动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的开放格局形成的应然之举。文章拟采用政策分析法,对广西区域企业与东盟跨境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广西区域企业与东盟跨境产业链的构建途径。为推动中国和东盟各国服务业的互补性发展,促进中国-东盟的服务贸易开放与发展,应鼓励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建设跨国服贸投资平台,增强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中国广西则是受益匪浅。作为中国对东盟开放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前沿和平台,广西在其中的"跳板效应"日益凸显。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实现双赢,广西不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对广西企业在东盟投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发挥好区位优势、建立合理的风险转移机制、企业实施本土化经营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广西企业对东盟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中国与东盟之间基本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程度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广西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这一大背景下,文章以广西企业发展为例,提出当前广西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就如何捉住机遇及解决困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中国与东盟之间基本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程度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广西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这一大背景下,文章以广西企业发展为例,提出当前广西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就如何捉住机遇及解决困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带给广西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中国与东盟之间基本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程度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广西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这一大背景下,文章以广西企业发展为例,提出当前广西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就如何捉住机遇及解决困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西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将在更高水平上发展,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新的跨越,需要围绕既定目标采取新策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为广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为广西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广西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将在更高水平上发展,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新的跨越,需要围绕既定目标采取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当前,广西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进出口国别结构、商品结构、贸易方式趋于多元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立足于广西整体对外贸易的背景,参与RCEP,广西有良好的经贸往来、交流平台、合作机制等优势。但在开放经济、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方面也存在短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体现了本地区的经济韧性,为实现地区开放、合作奠定了基础,为广西自贸试验区经贸合作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也为广西企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及发展机遇。广西要抢抓RCEP重大机遇,就要主动对接RCEP规则,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平台优势,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融入产业链协作体系,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探索出一条国内外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的新道路,同时,为广西对外贸易发展可能遇到的挑战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8.
开放、合作 、共赢,这一贯穿始终的理念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带来了连续的成功。历经六载,广西的会展业站在高起点,凭借后发优势,取得了跨越式地发展,而广西的会展企业也借力打力,打响了企业品牌,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东盟经济交往的日益深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使得这一地区对东盟小语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广西高等教育作为东盟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应发挥区位人才培养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东盟小语种人才.本文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合格东盟小语种人才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为广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为广西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广西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将在更高水平上发展,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新的跨越,需要围绕既定目标采取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把广西推到了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国家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新一极的前列,给广西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市场。落实自治区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发展实施意见》,广西应当积极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文化建设,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文化中心。文章介绍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文化中心的主要任务,分析广西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文化中心具有较好的基础和充分的优势,提出如何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广西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广西企业走出国门,到东盟国家投资。企业融资效率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融资环境和融资渠道也将变得更加复杂,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做好融资工作,充分考虑融资规模、融资方式、融资速度、融资成本、融资难度和融资风险等因素对企业竞争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广西—东盟发展服务贸易在促进企业技术积累与创新、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的意义,以及双边发展服务贸易在资源、政策、平台等方面具备的优势,研究广西—东盟在金融、旅游、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服务贸易现状,提出在促进广西—东盟服务贸易发展时,政府和企业可以选择的应付之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东盟合作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东盟企业将在我国立足,我国也将加大在东盟十国创办企业的力度。这些企业急需大量具有一定英语应用能力又掌握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广西技工学校应该以东盟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对英语课程进行改革,培养出适应中国—东盟贸易合作背景的人才,以推动广西—东盟各领域的全面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西保税物流体系是面向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广西保税物流体系有利于降低北部湾外向型企业的成本,首先用SWOT方法对广西保税物流体系进行环境分析,然后提出对广西保税物流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骥 《价值工程》2010,29(20):49-50
CAFTA于2010年初步建成,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一个重要的"桥头堡",在CAFTA建成后面临新的形势,这对广西"十二五"发展势必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CAFTA建设进程中广西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CAFTA建成后广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CAFTA建成后,广西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应对策略,以期,为CAFTA建成后的广西"十二五"发展提供有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4月15日,在越南首都河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率团出席中国广西—越南投资合作洽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推介会。广西代表团团长、广曲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表示,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广西南宁市举办,这是中国—东盟交往  相似文献   

18.
东盟国家对广西的投资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构想不断推进,这都极大地密切了广西和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从投资方面看,东盟国家对广西的投资在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方向等方面都和其他国家对广西的投资有所不同。了解这些特点,解决当中存在的问题,将会更进一步地推进双边经贸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9.
李琰 《企业天地》2003,(1):41-43
广西背靠大西南,面临东南亚。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全面深入,特别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建成,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客观上使广西成为中国向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中国连接东盟各国的交通中心和枢纽。其开放、开发和发展所包涵的商机,令世人瞩目。它像一座金山,吸引着国内外的淘金者。于是,跨国公司、国内名企、港台商人、江浙老板,纷至沓来。不论其规模是大是小,时间是先是后,程度是深是浅,方式是投资、是并购、是联合,还是其他,他们都无一例外的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融入广西,投身八桂,而且目的都是如此的明确,那就是…  相似文献   

2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引进东盟FDI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东盟引进FDI一直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利用外资的一支重要力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利用东盟FDI存在着行业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的不均衡。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应紧抓新的机遇,明确其总体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发展领域,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应采取多样化措施,共筑平台,实施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发展战略,加大力度引进东盟FD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