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空间品质、创新活力与中国城市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充分发挥空间品质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城市生产率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通过构建空间品质驱动城市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揭示空间品质促进创新水平提升和创新人才空间配置引致城市生产率增长的双链中介机制。研究发现:空间品质对城市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创新水平提升的中介效应强于创新人才空间配置,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创新人才空间配置机制的时间滞后效应强于当期直接效应,“留住人才”的生产率增长效果优于“吸引人才”;邻地空间品质的提升不利于本地创新水平提高和创新人才空间配置,间接降低本地生产率增长潜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城市具备较高的跨区消费水平和较好的创新发展环境时,空间品质对城市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及其中介机制均有一定程度增强。因此,优化城市空间品质供给、促进空间品质区域一体化程度、提高空间品质跨区消费水平以及优化创新环境均是激发空间品质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胡文玉  王文举 《技术经济》2020,39(9):89-100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扩散传播和驱动的双重视角下研究技术创新扩散的动力机制。首先,围绕创新主体和创新客体基于技术创新扩散方式的视角提出了技术创新扩散传播机制,并应用Bass模型对其传播机制进行测度;围绕创新主体、创新客体和创新中介基于技术创新扩散驱动要素的视角提出了技术创新扩散的驱动机制,并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其驱动机制进行测度。其次,运用2001-2018年中国五类城市(28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ICT数据对其创新扩散传播机制和驱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Bass模型能够有效测度五类城市ICT创新扩散的传播机制,且五类城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动态SAR模型能够更全面测度五类城市ICT创新扩散驱动机制,时间、空间和时空滞后效应驱动显著,同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视角测度并分析了对五类城市的驱动效果,得出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指数应用到城市空间格局研究领域,进行南京都市区空间格局变化分析,总结了1979年以来南京都市区城市空间格局的特征和变化轨迹,对南京市未来城市空间增长的调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也为其他地区的城市空间格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设置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沿海城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02-2010年我国沿海53个城市的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旅游发展不仅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还通过地理位置和经济联系等空间传导机制对近距离沿海城市的旅游经济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且通过地理位置对邻近沿海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国内旅游对沿海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大于入境旅游.进而对我国沿海城市旅游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2004-2017年中国内地261个城市数据为例,运用非线性门槛模型与动态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分别基于协调、非协调与空间溢出情境,对制造业集聚布局与城市化发展协同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行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虽然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双轮驱动更能助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当城市化水平超过0.424 1、制造业集聚度小于0.706 7或超过1.291 1时,非协调协同驱动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激励机制便会失灵。全样本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短期内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能够为整体地区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造机遇。但长期来看,地区间要素流动和重组将引致绿色先行城市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协同稳态微妙失衡,从而导致期望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路径中断。异质性城市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当前绿色极点仍集中在新一线、一线与二线城市,三线、四线与五线城市的绿色极化效应尚不显著,区域间绿色回流与溢出效应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动态中心地理论的视角研究义乌城市空间演变过程,实证城市空问网络扩展与空间城市流直接相关,城市流在城市空间网络化过程中起着根本作用,城市空间微观功能主体的空间方位移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并提出3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动态和静态、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在GIS平台上,构建了区位几何中心指数、时空耦合指数,从中微观尺度研究、测度芜湖城市专业批发市场的区位演化及其与城市物理空间拓展的时空耦合关系,归纳揭示城市专业批发市场区位选择的一般机制.结果表明:芜湖城市专业批发市场的空间区位演化与城市物理空间拓展方向基本耦合;芜湖城市专业批发市场呈离心状圈层分布于城市近郊区,其空间分布主要受城市空间功能演化与置换、地价、交通、人口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间重构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重构方式都会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城市空间扩展存在着一个合理的限度,城市空间形式不同,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力及其方向各不相同,而空间形式取决于城市空间重构过程,在科学的发展模式下,高效的城市空间重构方可真正推动城市经济的正向增长。鉴于此,文章针对城市空间重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效应机制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许彦曦  陈凤  濮励杰 《经济地理》2007,27(2):296-301
城市空间扩展是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总结了城市空间扩展机制、扩展动力机制、模式、模型及产生的影响,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扩展模式、动力机制、研究方法以及用地扩展的类型识别和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演变分析,展望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利用扩展,将在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用地效益、土地集约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进一步与3S技术和CA结合,将推进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采用空间计量模型、R软件和Moran指数对云南省各县域的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检验,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各县域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各县域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影响云南省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城镇化率、工业化、财政支出等。  相似文献   

11.
从城镇建设、城镇空间形态的发展和定位同样必须符合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通过对上海五角场地区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及昆山张浦镇未来城镇空间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苏南乡镇未来城镇空间形态的转变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走集约化与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与理性的角度,摒弃原有摊大饼式的发展格局,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叶强  谭怡恬  谭立力 《经济地理》2011,31(3):426-431
商业空间是城市中最为活跃,对城市发展及空间结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的功能要素之一。以商业地理学为主要理论依据,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指出大型购物中心是商业空间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业态结构、空间区位的集聚与扩散作用是城市商业空间规模与等级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旅游客流空间体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兴柱  顾朝林  王群  卢松 《经济地理》2011,31(5):868-873
从空间动态发展的视角研究城市旅游流空间动态变化,建立了集空间吸引力、空间竞争力、空间成长力于一体的更为综合的城市旅游客流空间体系。选择南京市为代表性案例区,运用了引力模型、偏离份额分析、Surfer等分析方法,从多维视角研究了南京市旅游客流空间动态变化,研究发现:①不同发展阶段客源市场稳定性和集中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城市客源市场空间分布总体符合距离衰减规律;②城市间旅游流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旅游客流竞争格局变化明显;③城市内部旅游客流以集聚为主,集聚与扩散并存。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罗名海 《经济地理》2004,24(4):485-489,498
概述了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基本过程,从用地变迁、CA模拟、形态测度三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运用GIS技术进行用地、人口空间分布数据的建库和可视化表现,运用CA模型对四个主要历史时期主城空间增长过程进行了模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了测度评价,分析了空间增长的基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近期未来的人口—经济增长的预测,分析了城市化增长对未来纸制品消费的影响。用"自相关误差回归"的方法检验人口和城市化增长的不同发展路径对于纸制品消费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对纸制品消费影响很大,更快的城市化进程,相应的影响会更强烈。比较人口变量和经济变量,城市家庭经济因素相对更加明显。在近期的未来,随着纸制品消费的增加,其对环境污染的压力也会增大。  相似文献   

16.
从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整体的角度,以构建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理念,提出了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具体构想,即以韶关、赣州、郴州成长三角为整个省际边界区域的核心,以其它6个中心城市为市域的核心,以经济基础好或交通条件好的县(市)城区作为县域的中心,构建7条城镇发展聚合轴和拓展轴作为城镇、交通和产业的聚集和依托轴,以形成城市空间功能互补,集约紧凑发展,绿色空间穿插相融,高度协调、网络化的多中心城市区域,以整体的优势参与珠三角城市体系分工,并力争在区域分工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李王鸣  潘蓉  余碧波 《经济地理》2003,23(6):756-761,771
外资企业已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一支重要的驱动力量。文章以杭州城市为例,从空间入手研究外商企业群体分布特点,通过建立城市外资企业空间分布的数据模型,分三个层次,进行空间形态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城市边缘区作为城乡功能过渡与要素交汇区,经济社会持续演变,空间冲突日趋激烈,生态文明与城乡共同繁荣语境下加强空间冲突与协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典型案例韶关市转溪村,主要采用2008与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2018年问卷调研数据和环境抽样检测数据,从用地空间、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维度,解析大城市边缘区城乡空间冲突特征及成因机制,提出城乡统筹与空间协调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研究区用地变化与冲突明显,城镇用地快速增长,侵占优质区位,农村用地空间明显缩减,生态位不断缩窄。2018年村域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占比高达60.79%。(2)城乡经济差距与冲突显著,外来企业带动作用小,村庄经济发展滞后,城乡收入和公共服务差距大。转溪村人均收入仅为曲江区农村平均水平的50.94%,村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低。(3)城市工业等企业嵌入,导致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水污染,61.37%的受访村民认为外来企业破坏环境或干扰生活。(4)城乡空间冲突是多维冲突的交织复合体,主要受城乡地域功能分工、乡村多元价值认知、空间组织与统筹治理、城乡协同发展制度供给等因素影响。(5)应基于生态文明进行功能协调,促进城乡等值发展。基于城乡统筹开展空间重构,优化三生空间治理。基于共同繁荣建立协同机制,保障乡村发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影响了城市绿色空间的生境 质量,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构建城市范围内的多物 种综合生境网络能够整合现有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促进生物 多样性保护与发育。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面向生物多样性保 护与城市绿色空间发展提出了基于InVEST-MCR复合模型的 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格局构建方法体系:即以生境类型为导 向选取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焦点物种,通过大数据选取焦 点物种的栖息源地,基于In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选取潜在 栖息地(汇)并生成生境网络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累计阻力 模型(MCR)构建丰台区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研究结果明 确了丰台区的生境质量现状与未来生境网络发展脉络,为城市 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构建提供了新方法,为丰台区绿地空间格局 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