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进步,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目前,我国农业已实现了第一个飞跃,正在积极探索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努力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现就我们在湖北中西部的丹江口市(山区)、安陆市(丘陵),云梦县(平原)等地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实地考察,探讨一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说:“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其第二个飞跃,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没有这个飞跃,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实现这个飞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联系广东的实践,对广东的农业规模经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农户分化条件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竹村 《发展》2008,(3):32-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确立和巩固了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农户的生计不再主要维系于农业,不少劳动力长期离土离乡,有的务工,有的经商,已经很难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各地农村农户分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呈现出小农户、兼业户、专业大户等并存的复杂结构,逐步打破延续数千年的小农户主体结构及小规模、小生产的传统农业格局。当前,我们应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理论,积极应对农户分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尊重农民的意愿,支持农民的选择,不失时机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要有“两个飞跃”的思想,是指导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伟大纲领和行动指南。江泽民总书记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农业“两个飞跃”思想,是个大问题、大政策,要全面深刻地领会,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我们应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充分认识邓小平同志“两个飞跃”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对于指导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意义。对“两个飞跃”要把两段重要谈话与两篇重要著作联系起来理解第一段谈话,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与中央负责同志纵谈国际、国内问题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理解邓小平关于农业的“两个飞跃”理论文/王子军小平同志在1990年3月的一次谈话中说:“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  相似文献   

7.
20年前,邓小平对农村改革和发展一个高瞻远瞩的论断,那就农村改革发展的第二次飞跃——土地规模经营。这些年,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生产关系也发育出一些预示未来的新萌芽。尽管这些新萌芽还很稚嫩,  相似文献   

8.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承包制经营发生了一定的变革,全国相继在山东、广东、浙江、海南、江苏、湖南、安徽\河南以及黑龙江、新疆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和北京、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郊县出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本文拟对产业化经营中的土地集中的几种形式及规模经营模式作些比较分析,并就土地集中及规模经营的几个相关问题作些探讨。一、目前农村土地集中的几种形式及比较l“两用别’模式:以山东平度币为代表。具体做法是:将耕地分为两类:口粮田和承包田。口粮田原则上按人口平均分配,作为农民生活保障用地…  相似文献   

9.
农村的“两个飞跃”与股份合作制──邓小平同志关于农村改革的一条论述文/马恩成一、①小平同志对改革开放的许多指示和理论概括,成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1990年他又推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剪除人...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4次阐述过农村集体经济,“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高瞻远瞩地预见了农村集体经济东山再起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新的态势,一是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突出表现为农产品卖难、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农民收入增势趋缓。二是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突出表现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三是农田抛荒严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使农业走出低谷,步入经济发展的快速轨道? 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有效途径。《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在坚持…  相似文献   

12.
实施土地“三权”分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黄伏昌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最近。关于农村土地问题的话题很多。一是失地农民的土地问题,二是农民是否应该获得更大更多土地权利的问题。三是土地规模经营的问题。前两个问题涉及农民的权利。第三个问题涉及农业生产乃至国家粮食安全。都是十分重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江建辉 《乡镇经济》2004,(3):33-33,4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一贯政策精神的进一步明确和重申。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是现阶段农民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多渠道增加收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有效办法。这是农民首先创造与实践的,是对  相似文献   

15.
农业“两个飞跃”思想是邓小平经过长期思考探索,总结历史经验尤其是农村改革实践的智慧结晶,它指明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最终出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两个飞跃”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学习和深刻领悟邓小平的农业“两个飞跃”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党史知识     
《当代陕西》2011,(6):48-48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基本内涵,简要概括,可以说是“三个历史”、“两次革命”、“三个时期”、“三件大事”、“两次飞跃”。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的“第二个飞跃”与农用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正国 《特区经济》2006,(12):132-133
土地制度的安排与改革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前程。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是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发展合作经济。现行土地制度制约着第二个飞跃的实现,需要调整和完善。土地私有化不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土地制度改革在于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构建农地财产权新的框架,以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8.
3月下旬,一则《小岗村重走集体合作之路》的新闻称,小岗村人感到“现在单干搞生产是搞到头了”,正在酝酿重返发展集体经济之路。作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典型,小岗村的动向值得老区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关注。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的设计是“两个飞跃”。他坚持历史发展的辩证法,规划了“两个飞跃”渐次实现的现实道路,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一个重大问题。那么,怎样使中国的农业发展起来呢?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飞跃"的观点为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成为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伟大纲领。一、"两个飞跃"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3月,邓小平在与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  相似文献   

20.
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发展适度规模经济,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①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飞跃”的理论.是在我国农村改革10年以后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不仅正确地反映了SO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且指明了“两个飞跃”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