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波动是国民经济各行业波动的综合反映,也是各行业波动的原因,波幅的大小决定于各行业的自身特征和行业比重。将产业关联作为食品行业增长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然后通过HP滤波法分解出二者的波动成分和趋势成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和格兰杰检验了食品行业和实际GDP在水平值、增长率及其波动成分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实际GDP产出波动将引起食品行业产出波动,其他形式下二者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宏观经济的稳定是食品行业稳健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改革以来我国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78-2007三十年期间我国投资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最新统计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波动和经济波动情况进行了态势分析和实证比较,结果表明投资的周期性波动是导致我国的经济渡动的主要因素.我国的投资波动既有宏微观经济体制的原因,又有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完善投资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保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与美、日经济波动有很强的相关性和长期的均衡关系,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间有正向关系;日本与中国经济间却是负向关系。美、日两国经济的共同波动会通过资本流动的渠道影响中国。因此,为了降低美日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贸易必须走多元化的路子,而且应减少对国外资金流入的依赖。 相似文献
4.
我国消费品市场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消费品市场波动和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消费品市场的增长率曲线和经济增长率曲线、消费品市场波动与经济波动的比较分析,得知消费品市场波动和经济波动是互相作用的,并且消费品市场波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正越来越强,必须加强对消费品市场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波动成因的不同经济波动理论;论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波动和对中国经济波动研究的不同观点,分析了不同的理论存在的差异。文章认为国民经济宏观运行是复杂的系统,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经济波动理论都是从某一角度的分析,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从系统分析的观点看,不同理论的解释,又都是局部的、片面的;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借鉴已有的经济波动理论,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探索中国经济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下,受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波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9.
10.
损失规避与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研究均建立在基于消费的效用函数基础上,而引入收入波动后我们发现:收入波动导致的福利成本才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本文定义的偏好具有损失规避的特点,在比较温和的参数设定下,考虑了收入波动后得到的福利成本指标A在1.4%--13.4%之间,比此前各种技术方法得到的A值提高了1—2个数量级。采用中国转型期以来的统计数据,消除短期波动的福利效果等同于将消费的长期增长率再提高约0.25个百分点,这表明如能进一步稳定经济的运行,仍会带来可观的福利提升。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波动与消费结构变迁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1981-2006年中国实际经济数据,实证研究了经济波动与消费结构变迁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一是各类消费品价格易变性普遍大于产出,且以住房、家庭用品和交通为代表的耐用品价格波动普遍小于以食品为代表的非耐用品价格波动;而消费量的易变性则相反,这一波动特征事实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则相反。二是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波动与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相互影响和促进,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需要对消费需求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 总被引:68,自引:3,他引:68
本文对 1 998— 2 0 0 2年中国经济运行所出现的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既稳定又较快增长的新轨迹进行了考察 ,尝试归纳了这五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库所增添的新内容 ,并通过国际比较 ,提出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中能否走出一条在 8%— 1 0 %的区间平稳运行的新轨迹 ,以及相应地要牢记我国历史上多次经济过热的教训。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