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产出距离函数将农业碳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要素替代变化,并实证测算1995—2016年中国农业碳生产率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中国农业碳生产率年均提高3.57%,单位GDP碳排放量年均下降3.31%,累计下降50.96%,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和要素替代效应。(2)中国农业资本深化对农业碳生产率提升有正向影响,劳动力价格上涨有负向影响。(3)中国农业碳生产率表现出“东高西低,阶梯分布”的空间特征,东南沿海省份和西北省份存在区域“农业碳生产率缺口”,且呈缺口扩大趋势。鉴于此,为提高农业碳生产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测度了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性,分析了两业互动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并以能源要素消费、独立资本投入、劳动力流动等为变量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可拓展随机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存在两业互动在中间品投入和行业及全消耗系数的碳生产率差异,且东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相对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两业互动对碳生产率的改善存在显著结构性偏失,其现期效应以制造业劳动力的生产性服务业流动增加为前提,预测显示经劳动力流动和独立资本的两业互动投资可增加其碳生产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4.
我国高碳发展模式下的碳生产率增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高碳化特征依然十分明显,碳生产率水平一直以来相对落后。低碳发展与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建设和谐社会、两型社会目标一致。因此,提高碳生产率是建构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乐 《时代经贸》2012,(24):104-104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碳关税”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领域中争论的焦点话题之一。近来西方国家在此问题上动作频频,国际上征收碳关税的可能性极大,这会对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法经济学的视角,通过对碳关税的经济法学机理进行分析,介绍了国际碳关税的最新状况及其对中国外贸的影一向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提出的长期战略目标,需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本文旨在阐述碳中和的经济学原理,从碳中和经济学的内涵、碳定价的争论、碳核算和责任划分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和评述,并对碳中和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的实现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启示。碳中和目标和推动经济社会低碳化转型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作用和绿色技术进步很难实现,还需要碳税、碳交易、绿色金融等宏观调控措施以及有效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determinants of energy productivity based on a basic economic growth model. Using panel data including 29 provinces from 1995 to 2007, we find that energy productivity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dustry sector share in GDP and the state-owned sector share in GDP, and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electricity share in energy consumption.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there exists a big gap of energy efficiency among eastern, middle and western region in China.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we should induce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ucture from the industrial sector to service sector, prompt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s well as improv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dominated by coal to diversified cleaning energy.   相似文献   

9.
运用索洛残值法测算了1997—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物流业TFP,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物流业TFP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的物流业TFP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地理环境因素对物流业TFP的影响显著,地理位置相邻地区的物流业TFP具有趋同现象;基础设施和工业化进程对物流业TPF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市场需求条件和市场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论邯钢经验的经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1978-2007年我国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曹佳  肖海峰  杨光 《技术经济》2009,28(7):62-66
本文运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和C-D生产函数测算了1978—2007年我国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7年我国畜牧业TFP的年均增长率为4.71%;从总体上看,我国畜牧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且畜牧业政策、劳动者质量、规模化程度和科技投入量是影响我国畜牧业TFP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陈乾  史燕平  黄鑫 《技术经济》2020,39(11):127-135
作为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CEO的个人特点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我们采用2008-2017年间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研究样本,结果发现:金融背景的CEO具有更冒险的行事风格,更熟悉金融领域操作规范,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创新水平和投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在采用DID控制内生性后依然显著。进一步地,CEO的这种影响在更能够发挥CEO个人影响力的低盈利企业和非“北上广深”地区企业更显著。本文的结论佐证了“高层梯队理论”和“烙印理论”中CEO个人特点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的结论,同时,为今后企业是否聘任金融背景的CEO提供新的思考,金融背景的CEO虽然具有更冒险的行事风格,为企业带了一定风险,但也能够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水平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农民的特点 ,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吴晓华  李磊 《经济地理》2014,(5):105-108
基于面向产出的CRS及VRS的DEA模型,针对2011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和碳生产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可分为四类地区:高碳生产率高能效地区、低碳生产率高能效地区、低碳生产率低能效地区、高碳生产率低能效地区。四类地区碳生产率提升潜力差异较大。因此,为了提升省碳生产率,各省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合理设置地区目标。研究结果对于根据地区差异设定不同的能源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管理学范畴和经济学范畴关于管理要素内涵的已有论述,从知识性资源的角度重新界定了管理要素的内涵,并论述了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方式和特征.从管理要素是一种知识性生产资源出发,对内生的知识生产模型进行拓展.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作为一种内生力量,一个经济体中企业家禀赋和企业家能力的高低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巧然 《技术经济》2021,40(12):61-73
城市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集中地和重要载体,因而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键主体,在建设低碳城市和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工具箱中,提高碳生产率是最重要的抓手.基于此,本文在Cobb?Douglas成本函数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化与城市碳生产率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运用门槛回归检验了我国地级市层面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与城市碳生产率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对城市碳生产率具有不同的阶段性效应,其中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碳生产率呈现"强促进?弱促进"的关系,拐点位于非农就业人口占比5.36%处;而土地城市化与城市碳生产率呈现"促进?脱钩"的关系,拐点位于建成区面积占比1.09%处.分地区的实证结果从区域层面证明了该阶段性效应的稳健.该结论表明,当前我国大多数地级市均已越过以上两个门槛值,意味着低碳式城市化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将是我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18.
19.
通过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确定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经济学内涵是分析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特征,研究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策略和方法,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的质量,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人生成功是各学科共同的责任,经济学不能代替其他学科的作用,但经济学确有其独特的作用。一个人的成功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偶然性,家庭背景、出生地、运气、机遇、性格等偶然性因素都可能对一个人的成功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多数人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必然性中存在规律,而规律是经济学可以分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