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日元与人民币:区域内货币合作抑或货币竞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国兵 《财经研究》2004,30(8):28-39
针对日元与人民币的关系问题,笔者研究发现:(1)日元与人民币现阶段都无法成为区域内锚货币,两者尚未具备区域内货币竞争的条件;(2)中日两国产业结构差异和贸易互补性使得两国货币竞争没有必要;(3)货币危机和中日双边贸易发展内在地推动两国加强区域内货币合作;(4)日本对华贸易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据此,仅从经济和金融角度考虑,推进日元与人民币区域内货币合作而非货币竞争对中日双方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看,如果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导致了欧洲货币体系的形成和欧元的诞生,那么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货币动荡正在使东亚各国脱离美元本位,寻找区域内稳定的货币锚,而人民币则有可能成为东亚区域内首选的货币锚。本文拟从多边汇率相互影响的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态势及其与东亚其他货币之间联动关系的变化(包括其它国际货币汇率的变动对东亚其它货币之间关系变化的比较),从而揭示人民币成为区域锚货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可能性及其途径、进而了解人民币经济区形成的条件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二重框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最优货币区的指标体系对中国东盟组成"最优货币区"进行检验,结论显示静态条件并不充分.但中国与东盟五个新兴市场国家在中长期内具备进行汇率或货币合作的可能;而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则存在与拉美国家美元化合作形态类似的发展轨迹.因此,本文认为,在整个东盟区域内推进区域金融合作应采取渐进的二重式合作,即与条件较为成熟的新兴市场国家采取以单一货币区为长期目标的"欧盟式"区域金融合作;与次区域国家则选择"拉美式"的人民币主导货币区域化的货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凸现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必要性。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多变量GARCH模型研究了人民币与日元、韩元、港元、台币、新加坡元、泰铢、印尼盾、吉林特等东亚地区8种货币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人民币与东亚地区其他货币之间汇率合作基础不同,现阶段港元、台币、泰铢是人民币最佳的汇率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5.
东亚货币合作问题及实现途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经济政策协调与监督、区域融资便利和紧急救援机制、东亚汇率制度安排和区域内单一货币四个层面,深刻分析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动因、新进展、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认为东亚各国只有加强区域内各国信息沟通与政策协调、建立区域性紧急融资救援管理机构、构建东亚汇率合作机制和区域内单一货币,才能有效地进行东亚货币合作,最终实现东亚货币合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地区主导货币地位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推进东亚货币合作的重要举措,是目前提升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的重要途径。尽管中国的宏观经济条件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步成果使得人民币具备了在东亚地区提升主导地位的基础条件,但仍然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与挑战,包括东亚美元体制的制约、日本的竞争、区域内其他国家的认同、国内的金融开放度和货币区域化带来的风险与成本等。为此,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主导货币地位,需要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第一,弱化人民币对美元体制的依赖;第二,利用国情优势扩大人民币的金融版图;第三,利用地缘优势开展与近邻国家的次区域金融合作;第四,借助上海自贸区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第五,在东亚范围内扩大人民币的多元功能来规避"人民币升值萧条"。  相似文献   

7.
王倩  王玉 《经济经纬》2012,(5):58-62
笔者通过情景实验模拟出东亚各国货币在钉住美元、钉住G3货币、钉住AMU、钉住G3+1等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贸易加权名义有效汇率,在考察其稳定性的基础上对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进行构建。东亚各国(除中国、日本外)在各自货币篮子区域内核心货币的选择中,可以考虑将人民币作为锚货币之一,而且人民币的权重逐渐递增;待条件成熟后,区域内经济、贸易、投资联系较为紧密的次区域可以考虑采用钉住共同货币篮子汇率制度,条件完备时在全区域内推行共同货币篮子制度。在汇率协调的不同阶段,人民币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任伟  郑智峰 《经济问题探索》2007,(3):123-126,145
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是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CAFTA各成员国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区域内金融合作已成为必然.但从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经济发展来看,经济体之间缺乏合作和协调的汇率制度安排已经明显地制约了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CAFTA成员国进行汇率协调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汇率协调机制构建的一些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对人民币内外价值的讨论已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和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正面临着强大的升值压力.本文选取1995年1月-2006年1月的汇率、国内消费物价指数以及进出口总额的月度数据,利用SVAR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动态波动效应.结果显示,在受到结构性冲击后,汇率的波动与国内物价的波动呈现出反向变化趋势,违背了货币购买力平价规律,而与进出口之间的脉冲响应表现正常值,这表明人民币的对外价值与对内价值存在一定偏离.本文最后针对这种偏离,试图从我国汇率制度性的安排上做出解释;实证结果同时检验了"购买力平价定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参与东亚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重要途径.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各区域加快了其内部的货币联盟,亚元便是在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氛围中催生的.为了稳定亚洲的货币市场,近年来在东盟及"10 3"机制框架内,亚洲各国也进一步加快了亚洲货币合作的发展,率先启动的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比东盟与日本、韩国的合作更具有优越性和旺盛活力.中国可以借助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货币融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取代日本主导区域货币亚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论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建立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间政策协调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而货币领域的合作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全球的区域货币合作中,东亚地区虽然迄今无所作为,但经历20世纪末的金融危机以后,无论从主观态度上、还是从客观意义上都迫切地希望解决货币汇率的稳定性问题。建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是其中一个比较务实的设想,人民币将在此协调机制中扮演货币"双锚"中的一锚的角色。本文主要分析人民币在此汇率协调机制中的定位对中国带来的相应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下的一种货币性扰动,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进行和资本账户开放进程的加快,存在加剧的可能性。文章基于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对中国2002Q1~2008Q3间人民币汇率与货币替代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当前存在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但并不明显;汇率的"放大效应"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3.
如何处理人民币汇率的"不对称",如何在"不对称"中找到平衡点、对称点,对央行来说,是非常严峻的考验,也是当下货币政策走向最值得关注的地方。正当全球市场空前关注中国经济和人民币汇率政策之时。2月13日就市场最关心的人民币汇率、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及数字货币等焦点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谈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较大贬值压力时,他表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事实上有所升值,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他强调,浮动汇率机制必  相似文献   

14.
朱恩东 《当代经济》2016,(10):10-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民币汇率问题和贸易问题的争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05年7月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波动在东南亚经济体货币区域波动的相关性明显提高.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波动和我国与东南亚六国贸易收支的情况,探讨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东南亚区域的影响力,为巩固和提高人民币在东南亚区域金融领域的制度性合作提出了相关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中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和金融大国的重要战略,而且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自然发育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政府主导并精心规划不断推进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过程.笔者把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目标和实现路径总结为人民币国际化"3322"战略: 第一个"3"即人民币国际化的地域"三步走"战略: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具体步骤是:先人民币周边化,推进人民币在港澳台及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朝鲜、俄罗斯和蒙古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再区域化,不断提升人民币在东盟国家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地位,使之逐步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最后逐步使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使之成为世界性货币之一.即以我国为圆心,不断扩大人民币信任和使用半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货币替代现象的VEC模型:1994-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进行和资本账户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的货币替代现象理当引起我们更大的关注.本文通过建立货币替代的VEC模型对中国的货币替代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动态分析,最后得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在长期和短期内都是影响中国货币替代的主要因素,名义有效汇率的频繁波动会造成货币替代乃至货币需求的不稳定.因此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降低美元在人民币汇率盯住篮子中的比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选择和路径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经济生活的热门话题,人民币也成为许多国外经济学家对未来世界货币体系大胆预测中的热门“币材”,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与收益分析表明,收益明显大于成本,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从现实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具备一些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诸多障碍。在目前的现实经济条件下,人民币国际化应走“弱经济——强制度”模式,遵循“人民币周边国际化一人民币亚洲化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渐进路径.并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汇率制度弹性化和区域经济货币合作等方面做出具体的制度安排,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对各国宏观经济稳定、金融资产安全及促进国际经济增长都带来极大风险,使得国内外有关人民币加快区域化进程的呼声愈发高涨。通过Eviews6.0软件分析人民币汇率对亚洲主要国家(地区)汇率波动的影响程度,可以得到人民币在印尼、菲律宾、台湾、新加坡四国(地区)的汇率货币篮子中均存在显著作用。未来,人民币区域化应全面综合考虑定位,并积极利用经济手段推进;深化国内金融体系改革,并加快与周边国家经济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中资银行扩展海外业务,并加快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同时,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升值是紧缩性的吗?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施建淮 《经济研究》2007,42(1):41-55
中国经济近年来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外部失衡和内部失衡,这与人民币汇率低估不无关系。我国政府对是否允许人民币升值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主要原因是担心人民币升值如传统宏观经济理论所言是紧缩性的,从而造成中国经济增长放慢和失业上升。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人民币实质汇率冲击对中国产出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可能导致人民币实质汇率与中国产出之间伪相关的来源后,人民币实质汇率升值仍会导致中国产出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货币升值在中国确实是紧缩性的,“紧缩性贬值”文献揭示的升值扩张性效应在中国不是支配性的;(2)一旦考虑了中国经济的国际金融联系,实质汇率冲击对中国产出变动的解释力和影响程度明显变小,而美国利率冲击对中国产出变动有更大的影响,其影响超过了人民币实质汇率冲击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实证结果背后的可能原因,并且指出并不能从本文的结论引出中国应该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低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SVAR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与人民币汇率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对汇率冲击的反应具有逆经济风向的操作特征,汇率升值,货币政策扩张;而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也符合经济理论,货币政策扩张会引起人民币汇率贬值。同时,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变量时,汇率水平的反应表现为经典的超调现象,但在名义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变量时,汇率的反应曲线则表现为延迟的超调现象。总体上,我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变动非常敏感,相反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