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引言本文呈现了笔者对中国旅游研究发展的看法,文中所采用的"中国旅游研究"概念是广义的概念。"中国旅游研究"这个术语既可以解释为中国学者对中国旅游所做的研究,同样也可以解释为任何国家的学者所做的有关中国旅游的研究。根据写作意图,本文主要采用前一种解释。但是值得一提的是,  相似文献   

2.
中国旅游业30年持续快速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旅游研究的进程,丰富了旅游研究的成果,但繁荣的背后也有隐忧.因此,尽管自己也不是一个好的研究者,也常在研究过程中犯错误,但依然循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本意,以旅游研究问题的几点思考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3.
伴随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中国旅游研究也应该取得更多的成就,在国际上发出更多的声音,并对旅游业实践发挥更好的指导作用。基于上述目的,本刊特意组织了主题为“为中国旅游研究出谋划策”的笔谈,欢迎大家就此话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呈现了笔者对中国旅游研究发展的看法,文中所采用的“中国旅游研究”概念是广义的概念。“中国旅游研究”这个术语既可以解释为中国学者对中国旅游所做的研究,同样也可以解释为任何国家的学者所做的有关中国旅游的研究。根据写作意图,本文主要采用前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6.
最近,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政府开始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而这一发展理念也正是国际旅游组织一贯主张的旅游业发展理念。世界旅游组织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以人为本,消除贫困,创造就业”等作为全球旅游发展的崇高的“社会导向”。  相似文献   

7.
1998、1999年中国旅游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徐菊凤 《旅游学刊》2000,15(3):65-70
文章对中国1998、1999两年旅游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全面审视,对旅游学科理论研究、旅游经济研究、旅游管理研究、旅游开发研究、旅游教育研究等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较了详细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以本科交换生的身份来到香港学习,那是我第一次到中国。然而,当时我能到的距离中国大陆最近的地方就是香港新界的罗湖火车站。直到1984年,完成了新加坡的博士论文调研后,我本打算回美国,后终下定决心要到中国走一遭。于是我走访了广州,还去了中山大学,尽管那  相似文献   

9.
正一、中国旅游研究的阶段演变现代意义的中国旅游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陈传康、申葆嘉、吴楚材等为代表①的老一辈学者分别从地理学、经济学、林学等学科领域开启了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和森林旅游学的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旅游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实践中提出问题阶段。这个阶段,老一辈学者根据现实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旅游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新时代旅游研究要求融合本土要素,探索具有时代性、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地方性知识是民族学和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初由人类学家格尔茨提出,表明了对西方传统科学价值观的反思,该视角的引入有助于理解、解构中国旅游研究的本土知识系统。研究表明,地方性知识观念形成了原初民族学意义、微观权力塑造的政治学意义到劳斯科学哲学意义的概念连续谱,旅游研究与其双向互动,可构成“描述、发掘、创新”不同内涵地方性知识的二元连续谱。文章统计和梳理了2011—2021年8本代表性中文和英文期刊的中国旅游研究文献,并结合“二元连续谱”和旅游知识论对其中与地方性知识紧密相关的591篇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归纳出18个有关的中国旅游研究版块。文章最后指出了地方性知识谱系对旅游知识论的意义及进一步研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约公元前372~289年)1国家背景教育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至少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汉朝(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时期,汉武帝采纳伟大哲学家孔子(公元前660年左右)的儒家学说作为其治国之道,公元前124年建立了太学专门培养国家官吏,教授儒家五经。传统教育观念继承了孟家学说(前文引用的),全国科举考试(在当代中国仍然举行着)的建立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2.
虽然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时间不过20余年,因其成长的速度非常快,旅游理论研究也随之拓展和深化,已经几乎触及了各个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3.
1982年秋,笔者参加南开大学建系工作之初,在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听到高等旅游教育负责人严肃地告诫说“旅游不是学问,不要去研究它”。从这位刚从美国夏威夷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接受一年专业培训的高教负责人口中听到这样的说法,不能不令笔者感到十分惊讶,不知该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14.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50  
徐菊凤 《旅游学刊》2005,20(4):67-72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是两个容易被混淆的概念,也是两个应该引起重视的研究领域。本文从对比这两个概念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入手,辨析了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研究范畴,指出目前研究的局限和应有的研究框架,并分析其相应的实践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5.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约公元前372~289年) 国家背景教育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至少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汉朝(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时期,汉武帝采纳伟大哲学家孔子(公元前660年左右)的儒家学说作为其治国之道,公元前124年建立了“太学”专门培养国家官吏,教授儒家五经。  相似文献   

16.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已经名列世界旅游大国之榜。但也毋庸讳言,我国的旅游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和谐旅游”。  相似文献   

17.
刘德谦 《旅游学刊》2005,20(4):13-13
在我国,旅游科学的发展正在迎来它成熟壮大的关键时期,研究者和有关方面对它的用心关注(其中又尤其是对前沿的关注),将为它的更加成熟和新的发展增加更多的助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设立旅游研究基金的呼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它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咱勺贡献举世瞩目,它的多重影响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业界以及广大公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旅游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应运而生。虽然中国旅游业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行业,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路径与大多数发达国家迥然不同,中国是在短缺经济的环境中优先发展入境旅游的。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由双轨制逐渐并轨成单轨制,旅游市场由入  相似文献   

20.
忻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开发山水关特色旅游,壮大三产”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业提升为全市经济工作的三大工程之一。这一决策,集中了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的实践及智慧,得到了广泛认同。怎样把握忻州“山水关”概念及其文化特色,怎样打出“山水关”文化旅游的牌子,不少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建言立论、献计献策,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笔者想就有关问题谈谈看法,是为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