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区甘肃省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复合系统的定量测度,明确其系统协调程度及协调发展程度。[方法]通过建立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复合系统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5年甘肃省PESREn复合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结果](1)甘肃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快速上升,人口、资源综合发展指数缓慢上升,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在波动中趋于下降,发展远远滞后于其他系统;(2)甘肃省复合系统的协调度2005年为0.026 6, 2009年达到最高值0.649 0,到2015年再次下降至0.375 9;(3)甘肃省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度从2005年的0.090 1调整至2015年的0.528 1。[结论]在甘肃省发展过程中,环境系统是系统协调发展的短板;从整体趋势上看,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在波动中略有优化,已从严重失调调整至轻度失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持续优化, 2015年达到勉强协调;认为甘肃省应加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各系统的深度协调发展;构建和完善系统协调发展机制,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推进系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金湖县农业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适当的评估指标体系 ,评价农业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建设的绩效 ,是生态示范区发展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江苏省金湖县为例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计算分析金湖县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并且应用系统协调度等 ,分析金湖县农业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 :1 999年以前 ,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系统协调度较差 ;2 0 0 1年以后 ,生态示范区进入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 ,经济、社会、环境进入中等水平协调 ,生态示范区资源与生态安全指数稳步提高 ,表明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较足。  相似文献   

3.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所有资源型城市必须面临的严峻问题;以耒阳市为例,探讨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了耒阳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出以“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协调度”为支撑的耒阳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耒阳市可持续发展作出评价,提出了耒阳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西宁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尝试对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依据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西宁市的实证研究中,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高。结果表明,从西宁市2000~2011年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进程来看,两者的综合指数总体呈逐步提高的趋势,"十一五"期间,发展明显增速,发展水平超过平均水平,2010年之后实现跨越式发展,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两系统的协调度也属于优质。2000~2011年,西宁市人居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曲线呈"U"型。最后,在综合评价指数和协调度的基础上,针对今后西宁市可持续发展思路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泰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论原理,参照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选择了31个因素为参评因子,建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运用综合指数法和协调度模型,对泰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1年,泰安市城市土地利用经历了从初步可持续利用、基本可持续利用到可持续利用的不同阶段,并不断向更高阶段演变,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协调度在波动中趋于上升,协调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6.
生态适宜度评价思想已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基本认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目前我国旅游业的最高荣誉品牌,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载体,也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借鉴前人的城市生态适宜度的测算指标体系,选取了旅游资源维、旅游市场维、城市社会维等5大维度35项可持续指标,利用2001-2007年相关教据,对甘肃省六大地级优秀旅游城市的生态适宜度进行了测评.通过各城市生态适宜度综合分析,指出各优秀旅游城市发展的优劣势及时空差异规律.  相似文献   

7.
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各系统可持续与协调兼顾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基于榆林市12个县域有关统计数据,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榆林市区域发展可持续性与协调性进行评价。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榆林市各县域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其次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县域系统综合发展协调性进行评价,并结合榆林市域与县域发展实际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3个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以2005—2019年西北五省区作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研究了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作用机理、五省区的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性的综合评价指数在研究期内呈上升趋势,总体上向更好的状态转变,经济发展子系统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子系统在研究期内综合评价指数上升明显均大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子系统,系统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表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类型完成了从濒临失调向中级耦合转变;未来西北地区应当树立持续发展理念,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各子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农业经济、资源环境、文化科技和农村社会等四个方面),结合南方丘陵山区山多、森林覆盖率高的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并咨询农业相关方面的专家,构建了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诊断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文章以江西省莲花县为实证,运用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协调度模型和发展障碍度模型对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潜能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处于良性增长的态势,2000—2016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年均增长10.25%;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综合指数0.78。[结论]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前景;影响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农村社会,它对总体目标贡献了66.48%的障碍度。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村贫困率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现阶段资源环境问题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随着城乡建设进程的加快,农业资源环境问题凸显,探究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通过构建华北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两个系统发展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和加权综合法评价2010—2016年该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模型,深入探究华北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关系。[结果](1)2010—2016年华北地区农业经济评价分值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0.096提高到2016年0.847;农业资源环境的评价分值存在波动。2010—2016年两系统之间一直处于中等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由低度协调耦合最终过渡到高度协调耦合。(2)2010—2016年,华北地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两系统之间均处于中等耦合阶段。山西省和河北省两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由低度协调耦合最终过渡到高度协调耦合,内蒙古由低度协调耦合过渡到中度协调耦合,北京市和天津市两系统均处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结论]华北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表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如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向更高水平耦合阶段发展依然是今后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朴门永续农业在城市生态住区的发展策略与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城市扩张带来的全球环境危机和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期望,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思考。朴门永续农业将食物生产系统重新引入城市空间,以期为生态住区建设和可持续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设计指引。[方法]基于文献和相关案例研究,从设计理论和实践方法两个方向探索了朴门永续农业在城市住区环境中的整合模式与方法。[结果]朴门永续农业在可持续发展、绿色基础设施、宜居社区、城市与社区建设4个维度均能产生积极作用;朴门永续农业在城市生态住区的构建必须明确相应的设计策略、设计目标和原则,并从分区规划、空间设计和物种选择3个方面重点阐述朴门永续农业在城市生态住区的设计内容和方法;在城市住区可以从节点型景观层、组团级景观层以及中心景观层3个层面渐进式地展开整合设计。[结论]基于朴门永续理念的城市生态住区建设可使住区环境成为一个具有复合生态效益,宜居又可持续的环境系统,并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长春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也是人类借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宜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建立了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研究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1996~2004年长春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时间序列上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可持续性视角的城市土地利用评价理论框架,探索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影响因子,为城市用地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模糊逻辑和因子分解分析。研究结果:2005—2013年武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性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并以2008和2011年为转折点呈稳步改善态势,土地利用生态效能和土地利用资产价值成为限制城市土地可持续性利用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论:(1)从隶属度和障碍度角度看,要保持城市发展可持续性,须向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转变,这种转变迅速而明显,表现出显著的转折点;(2)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下,障碍度指标带有可持续性特色,其影响力也较传统要素驱动模式有很大提升,表现为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效益的更大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4.
In Brazil, the introduction of a national urban mobility policy occurred only in 2012. In this context, the federal government has provided hundreds of millions in investment to improve mobility conditions in urban areas. The main financial institution responsible for analyzing and monitoring developments of this nature considers the following criteria for project assessment: cost, environmental licensing, compatibility, and functionality. However, a project’s contribution to sustainable urban mobility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Thus, the work reported herein aimed to develop a method to assess the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mobility projects. This involved indicator sele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tool based on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for project assessment. In addition, an Urban Mobility Project Sustainability Index (UMPSI) was proposed to summarize the assessment, which was tested in five urban mobility projects funded in the Curitiba Metropolitan Region (RMC), presented in a companion paper.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projec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re considered in the assessment. The proposed method consists of 17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Addi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o the contracting and monitoring processes of future urban mobility projects suppor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landscape.  相似文献   

15.
王文烂 《林业经济问题》2001,21(2):101-103,107
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并分析了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即林业企业持续发展的企业制度环境建设、林业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建设与林业企业人力资本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天保工程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双丰林业局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工程评价理论,采用层次分析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对天保工程要素维、空间维和时间维等三个维度的分析,从目标层、状态层、能力层、指标层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双丰林业局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指数,进而对逐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展开评价。  相似文献   

17.
Cities globally have incorpora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o their planning, and led the way in responding to the world’s ecological crisis by “going green”. Urban green space accessibility is considered as the key to urban sustainability progress, not only environmentally, but also economically and socially. However, previous research rarely considers the latter two dimensions together. This study therefore joins the sustainability discussion from a new perspective, in particular the debate concerning the value of urban green spaces and whether and how they contribute to the variegated sustainability agenda? Based on data for 76,595 residential housing units in New York City, measuring the economic gains and equity losses from current urban green space accessibility reveals a paradox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er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urban green space accessibility are seldom compatible, tending to involve a trade-off of some kind. In respons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land use can represent a step towards multifaceted aspects of sustainability, with the provision of numerous small green areas that are “affordable and accessible” throughout the city being a more appropriate policy agenda than a few vast parks. Such a policy approach, it is argued, will provide a ‘win-win’ situation in terms of simultaneously contributing to both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the social justice of sustainability. This research also provided evidence for the institutional-driven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on how to learn from western experiences on planning land use patterns that are sustainable for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历史及其它原因,德州市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山东省其他市相比差距很大,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环境状况几方面;在对德州市社会、经济、环境与资源4个子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德州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运用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对德州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并提出以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对其时空耦合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促进云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文章运用耦合度与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时空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并对云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效益进行测算,从空间分析两者发展的差异。[结果]在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中,只有昆明市处于高水平,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只有玉溪市和曲靖市,其余13个市(州)则处于较低水平以下,在生态环境效益空间分布中,只有迪庆处于高水平,处于较高和中等水平的有怒江和丽江,其余13市(州)则处于较低水平以下。[结论]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效益水平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其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从中部向周边递减的特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地区发展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各市(州)间的合作交流,是缩小地区间差异,推进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关键环节;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有着较高要求,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还未达到高水平耦合阶段,但是其协调程度在不断提升;减少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资源分配不均及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提升云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