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集合能效测度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整体功能最终表现为"1+1>2"的系统效益,其中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区域发展命题:多区位资源配置的系统效益评价。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首次提出集合能效的创新概念,将中心地结构作为判据和数据包络分析作为模型构建分析框架,继而以长三角、京津冀与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实证案例,借助DEAP2.0软件,对6个年份城市群空间结构集合能效进行双维测度,研究发现:(1)珠三角城市群结构能效为(中高,中高)型、长三角城市群结构能效为(中,中高)型、京津冀城市群结构能效为(中低,低)型,三种类型反映出三大城市群在核心城市作用、外围城市群体发展态势及两者联动作用下所产生的综合效益的客观状态;(2)城市群发展规划,可根据特定阶段发展的外部环境与自身需求,通过调控核心城市、外围地域的资源配置模式与联系组织的多样性及创新来优化城市群整体效益;(3)城市群空间结构集合能效与整个区域的中心性效应具有密切关联:一是区域核心城市的空间位置与所产生的空间关联正效应;二是区域虚拟的群体重心的空间位置与其所反映的区域发展均衡格局。  相似文献   

2.
经济集聚与区域发展空间格局密切相关,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本质是不同区域的经济集聚程度发生了变化,是经济集聚与经济扩散的统一。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形成就是地理区位和政策影响下的经济集聚与扩散过程的统一,经济集聚在该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地理区位和政策通过经济集聚间接发挥作用,产业的集聚与扩散引起区域的经济集聚与扩散现象。促进经济集聚(扩散)发展是一种内涵式的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方式,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集聚的重要途径。在一体化和经济集聚基础上,加强城市群与发展轴的相互耦合,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轴为引导"的区域发展新空间拓展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整合与重组的激烈竞争中,城市群已成为区域经济研究中的热点。在所有空间问题中,城市空间处于核心地位,空间异质性引发的空间分工已不容置疑地影响着城市群的发展与区域空间一体化。建立在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价值基础上的城市群分工已成为区域空间一体化的力量源泉。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空间演化的证据表明,区域空间一体化本质上是城市空间价值与产业价值链耦合发展的结果,同时,只有建立区域空间多样化和城市空间专业化合作与互补的区域经济关系,方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承忠  马慧  徐竹嫣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7):中插14-中插18,中插36
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问题研究是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内蒙古旅游经济的空间网络结构演化、驱动机制及优化对策对内蒙古区域旅游经济的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内蒙古旅游经济的空间网络结构演化规律进行探究,并对其驱动机制进行阐述,对策建议对于内蒙古构建发达的旅游经济空间网络、提升旅游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发现内蒙古目前的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是交通、区位、经济和政策等因素驱动作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影响域的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引力定理的研究证明了城市影响域的几何特征和其随距离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利用ARCGIS计算了全国城市引力场的分布,利用空间聚类分析确定了中国的城市群,利用空间溶解划分了各城市的影响域,并在城市群和城市影响域的基础上结合自然和经济区位将中国划分为13个经济区.主要结论有:城市引力场的分布是区域不均衡发展的表现形式;可通过城市引力场分布状况研究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和特征;中国的城市影响域远未形成标准的正六边形影响域镶嵌结构;城市引力场较弱的经济区的地域可能被较强的经济区挤占.  相似文献   

6.
我国主要城市群的城市流动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流描述了城市的基本活动,反映城市的对外服务职能,而城市流强度则是定量描述城市流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我国15个主要城市群城市流强度与结构的分析,从城市流视角探讨我国城市群对外服务功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增长情况。结果表明,京津唐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为高城市流强度中心,是城市群外向服务能力和城市群综合实力最强的三个城市群,且国内较高城市流强度的城市群基本都分布于沿海和沿江的经济地带内;此外,城市群外部贡献率的高低也是城市群演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采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析各个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中心城市影响范围并划分城市群次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网络已形成了"武汉—长沙"双中心结构,武汉和长沙的影响腹地范围较广,而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还有待强化;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已形成由中心往外辐射的圈层结构,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之间联系相对较弱;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三个子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不够,三圈融合过程仍需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从提升经济联系网络的角度为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亮  张芳芳 《城市发展研究》2022,29(2):41-47,封2
研究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效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以空间公平为核心构建城市群利益共同体关系模型,选择分别对我国北方地区、西南地区协调发展起到引擎作用的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进行一体化发展成效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两大城市群双中心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强度、一体化响应程度均远超群内其他城市.(2)两大城市群成...  相似文献   

9.
基于金融企业网络的京津冀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之间基于各种"流"的联系正在促使我国区域城市网络的形成,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中掌握城市正常运转资金流的金融业,在城市网络结构的形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选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数据,从企业组织角度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的网络结构特征,依据京津冀区域金融企业分支机构数量等数据,构建企业网络服务值、企业网络连接通量、连锁链接数等多个指标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网络结构的网络性、中心性和功能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京津冀城市群已初步形成网络化格局,城市间通过企业流的作用建立了不同程度的网络联系且层次分明;其次,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差异化明显,北京的金融服务能力和中心性远高于其他城市,在空间格局上,天津作为区域双中心之一,其对外辐射能力明显不足,城市群多中心发展趋势仍然有待加强;再次,区域功能极化明显,区域金融产业集中于北京、天津、石家庄,其他中小城市的金融产业功能有待培育。最后,从金融产业层面提出构建世界级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群,促进京津冀城市网络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OpenStreetMap公路路网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可达性分析及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从规模效益、距离效益、空间联系效益3个方面对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城市紧凑度高,平均可达性最好,内部联系强度大,空间凝聚力强;长株潭城市群在人口及经济规模上具有明显优势,中等联系层面网络趋于完善,一体化程度高,但空间可达性差;环鄱阳湖城市群综合竞争能力弱,空间联系松散且较弱,但空间可达性较好。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可以从重构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加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梯度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和促进产业生态绿色发展等方面寻找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群经济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群发展两个视角分别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分工与合作、城市群内部的产业集聚与扩散、城市群内部的企业扩张和内部的网络化组织的促进作用等几个方面就城市群经济整合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论证.最后,论文从城市群内部的产业整合、市场整合、基础设施整合和区域协调机制的建立等四个方面进行城市群经济整合实证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于长立 《价值工程》2012,31(34):321-323
城市的生态宜居性就是指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居住、健康发展的自然和人文空间环境。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性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吸引高素质的人才的需要,是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性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意义重大,建设中需要构建强大的生态经济体系、自然资源保障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聚集经济实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聚集经济在城市经济及区域经济研究中占核心地位,它直接体现城市及区域空间结构的经济效率以及竞争力.本研究利用卡利诺模型来对1987年至2001年期间天津市聚集经济进行实证检验.其分析结果表明:在1990年至1994年间天津市呈现出正的聚集经济效应;在1996年至2001年期间呈现出负的聚集经济效应,就是聚集不经济;最近五年聚集经济呈现出上升趋势,相当靠近于1,2001年的聚集经济系数为0.984.本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以工业为主的天津市城市经济效应并不明显,但是,最近天津市工业的总体效应是较良好的,即将能够创造出一些空间外部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4.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re economies external to the firm, and plant, but internal to a particular lo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notion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s formally investigate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oncept for urban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re then traced. Under specified considerations, weak 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 as defined in this paper, are shown to be necessary for the existence of an urban area.  相似文献   

15.
中外城市群发展经验及其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群(带)是在工业化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城市高级化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支点。本文从解析城市群(带)研究的相关理论入手,着重分析了中外城市群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形成的经验,提出了良好的区位和基础设施是城市群(带)发展的条件,工业化是其动力,产业转移是其发展的机遇,产业联系是其成功的关键。并以此为基础,对山东半岛建设城市群的路径和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文基于河北省2000-2018年的相关数据,构建河北省工业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河北省工业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正面效应。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工业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对城市群整体创新绩效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协同共生的视角,以两阶段网络DEA为分析方法,以成都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动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效率值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时间上:在虹吸效应与涓滴效应的交互作用下,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的效率差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态势,并符合地理邻近、技术邻近以及制度邻近的发展规律。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产出阶段是创新效率提升的瓶颈,鉴于此,未来城市群发展需着力于政策协同、资源协同、空间协同,提高创新一体化程度,从而形成区域创新的整体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8.
钟韵  刘东东 《城市问题》2012,(9):95-100
我国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借城市更新置换出来的土地而集聚发展起来的。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在阐释近年来借城市更新而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用地特征的基础上,试图分别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角度,评估集聚区已产生的效益和预期的效益。研究显示,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可以从多方面对城市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其效益仍未能全面体现。总体而言,集聚区的社会效益比较容易实现,也较为明显,经济效益则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莱茵-鲁尔城市群和辽中城市群概况的基础上,对二者的产业结构及其中的矿业城市就业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二者之间的经济环境、发展水平等差异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多个指征上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基于二者的比较,给出了辽中城市群及矿业城市学习和借鉴莱茵-鲁尔城市群成功经验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房地产空间布局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市场空间布局本质上是房地产商品在城市空间区位上的选择当前,房地产空间布局问题,特别是大城市,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在北京市房地产空间布局现状分析基础上,从土地、集聚经济效应、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经济基础、社会分化及政府经济政策角度探讨了造成北京房地产空间格局变化的动力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房地产空间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