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 “中国将坚持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交。”  相似文献   

2.
"2010中国国际文化产业论坛"日前在北京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创意经济发展与文化多样性"。开幕式上,由5个联合国机构共同完成的《2010创意经济报告》中文版在全球率先发布。"中国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创意产业计划主任埃德娜.多斯桑托斯杜伊森博格女士在发布《2010创意经济  相似文献   

3.
资讯正在时     
万钢部长解读"十二五"科技规划"‘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研发支出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两个硬指标’,突显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科技部部长万钢在4月2日国新办举行的"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说。  相似文献   

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论断.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变化,自觉服从服务于大局,充分发挥服务监督保障作用,强化监督责任,拓展监督领域,创新监督的方式方法,为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为人类在和谐的前提下推进人类文明进程开创了一条科学发展道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当务之急重在抓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节能减排,进行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以改革与创新为保障,巩固和扩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孔繁海 《北方经贸》2012,(8):41-42,4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一五"时期,黑龙江省萝北县不断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经济体制机制不完善,改革滞后,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严重制约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速度和成效。萝北县经济社会发展应紧紧围绕"两大基地、八大产业"建设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经贸多元化、旅游市场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力度,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人才进步,推动文化发展,注重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建设和谐发展的新萝北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重大理论创新,引领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方向.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如何在坚持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成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科学发展观引领领下,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了阐述,期望能对我国"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商》2015,(47)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曾经多次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实质性的转变。为了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实力,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必然趋势。笔者结合习近平主席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大等重要会议上有关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述,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突出了中国新常态经济发展坚持的新理念,进一步提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改革路径,为推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党中央特别强调,特别重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今年的‘两会’内容很突出,‘转方式’、‘惠民生’,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是今年‘两会’的两个轴心。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决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为实现《建议》提出的宏伟目标,把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生机勃勃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而奋斗。 一、调控目标有望实现,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李鹏同志在《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对当前和今后一个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为人类在和谐的前提下推进人类文明进程开创了一条科学发展道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当务之急重在抓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节能减排,进行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以改革与创新为保障,巩固和扩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2月19日“标准普尔调升中国评级 称中国经济已具更强韧力” 2月19日,一向以保守著称的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出人意料地把中国的长期和短期外币评级调升一级,调整后的长期和短期外币评级分别为‘BBB ’和‘A-2’,这两项评级在调整前分别为‘BBB’和‘A-3’,中国的评级展望则  相似文献   

13.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时,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总书记在视察中指出,"北京不提经济中心定位,不是要放弃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而是要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市认真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长期推进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的明智选择,是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是遵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力求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既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积极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所面临问题的解决路径.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经济发展速度过度依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动力过度依赖外贸进出口,经济发展方式过度依赖外资,经济发展效果评价过度依赖GDP指标等.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即在经济发展理念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发展动力上坚持内需与外需并重,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在经济发展效果上坚持数量与质量相融合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中国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次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不仅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危机,也凸显了中国传统发展方式的弊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中国道路".第一,必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二,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完善市场与政府的调节功能,强化长期规划和计划调节,提升政府微观规制和宏观驾驭能力,有效"节制资本",发挥社会调节和伦理调节的积极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统筹国际和国内,提升政府应对国际形势变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一、搞好民生工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五个坚持: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进入"后改革时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方武难以为继,这要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现阶段要从调整所有制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转变居民观念和行为方式、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等方面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经济态势转入"发展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刺激政策消化期这样"三期叠加"的经济阶段,也就是进入了增速相对下降的"新常态"时期。针对这一状况,需要借助于深化改革,不断增强经济活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切实激发民间经济潜力、改善公众消费能力,在更高层次上促使中国经济达成转型,在"新常态"条件下实现经济社会的综合性发展。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分析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因素,并讨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言论     
《中国对外贸易》2010,(1):10-10
“企业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12月21日至22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指出,希望企业聚集更多优秀人才,不断提高研发水平,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价格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物价上涨或异常下跌出现的‘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情况对低收入群体和生产经营者的生活生产带来了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