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税收是国家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调节生产,调节收入,调节消费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 税收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历史上出现了国家以后,也就产生了税收。在原始社会里,生产力水平极低,人们共同生产,平均分配劳动果实。那个时候,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也就没有税收。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出现了私有制,社会逐渐分化为奴隶和奴隶主两大对抗的阶级,从而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大家都知道,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任何一个国家为了维持其统治,都要征收赋税,以保证它的需要。正如恩格斯所指出:“为了维护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交纳费用——捐税。捐税是以前的氏族社会完全没有的。”(《马恩选集》第四卷,第167页)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稽管理体制.是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中伴随着国税与地税机构的分设、为适应“征、管、查三分离”而全面建立起来的。事实上,由于税收征管与税务稽查都由税务部门统一管理.税收“征、管、查三分离”实质上就成为了税收征、稽一体。这种税收征、稽一体的管理体制,直接导致了税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严重地扰乱了税收征管秩序.滋生了腐败,产生了诸多弊端。深入研究解决税收征稽管理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是认真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的客观需要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从某种程度上讲,财政税收属于我国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实际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物质保障。为了实现财政税收工作的健康发展,需要对税收体制进行改革,从而建立起能够完全符合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税收整体框架。本文就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创新思考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税和税收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应当严格区分开来。但是,长时期来,在我国经济学界、财政学界,一直把税和税收混同于一个概念。即税就是税收,税收也就是税。因而,在很多报告、文章和专著中,在表述“税”的一般概念时,都混用“税收”一词来代替“税”。如:《国家税收》一书中:“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国家税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相似文献   

5.
刘守刚 《财政科学》2022,76(4):5-18
在中国,发展财政政治学已有较好的学术传统,这种传统不仅包括1918年前后以熊彼特为首的德语作者创造的财政社会学传统,也包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系列以财政社会学或财政政治学为名的研究探索,另外还有中国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渊源。在发展财政政治学的过程中,熊彼特等人创造的“税收国家”理论以及由此出发形成的“财政社会契约命题”是财政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目前财政史学界对“财政国家”的研究,是“税收国家”理论在历史领域中运用的重要例证。基于马克思与熊彼特的理论,本文初步构想了一个财政政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财政税收政策是我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时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有的财政税收体制逐渐暴露出许多不足。因此,要想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就需要促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为此,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意义,然后针对现有财政税收体制的不足,提出几点改革创新建议,旨在不断完善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以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税收国家与“依法治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国家”(tax state)最早由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于1918年在“税收国家的危机”一文提出,大意指财政来源几乎全部依赖税收课征的国家形态。这里我们不妨借用这一概念,但赋予其以下内涵:税收国家不只是表明其财政来源依赖于税收,更重要的是以对课税权的限制来限制政府权力。换言之,  相似文献   

8.
应对疫情的财政政策对财政自身的收支平衡产生很大的冲击,这更凸显了财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本文认为,财政制度建设需要建立在以下六个认识基础上:国家需要与其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财力;税收成本一般低于其他形式财政收入;税收第一位功能是筹集财政收入,而不是其他;通过国有企业支撑财政不是长久之计;提高财政透明度、加强财政预算审查是财政提质增效的最好办法;财政改革最终落脚到现代治理观念和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艾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强大的国家财政作为支撑。本文总结出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强创新的建议。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财税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本文对财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进行分机并对财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一些地方政府不按国家税务部门的有关规定 ,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的现象在各地迅速蔓延 ,严重地冲击了国家现行税制 ,侵蚀了国家财政收入 ,积累了国家财政风险 ,也有悖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地方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已经成为地方变相减免税的一种主要手段 ,从短期和局部来看 ,“税收优惠”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从长远来看 ,无论是从税制的角度还是从财政的角度 ,无论是对地方利益还是整体利益 ,都有极大的危害性。一是导致恶性竞争。“税收优惠”导致各地恶性…  相似文献   

11.
财政的职能范围取决于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社会主义国家为促进其经济基础的巩固、完善和发展,需要在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同时,大力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维护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增强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主导作用,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第一个职能领域是“国有资产财政”。社会主义国家又是全社会共同利益的正式代表,必须满足全社会的公共需要,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第二个职能领域是“公共  相似文献   

12.
财政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生产物的出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经济范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的性质也在不断变革。人类阶级社会经历过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性质的国家,同时也存在过不同性质的财政。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姜春 《草原税务》1998,(6):15-15
税负,是在国家财政、税收法规的规范下,企业向国家缴纳的税款与其经营额(或所得额)的比例、它体现企业与国家财政分配关系的尺度,这一“尺度”是建立在国家财政分配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的、如果这一“尺度”不能实现,那么国家的财政就不能达到合理分配的目的,国家机器就难以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4.
税收是政府财政的一个重要手段。税收分配自身也存在公平税负的政策问题。在税收理论中提到“公平”,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经典的税收公平原则。在税收实务中提到“公平”.如果仍然套用税收公平原则.似乎有些牵强。“公平”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模棱两可的含义。其原因在于虽然“公平”的字面意思相同,但是两种情形下的“公平”已经有了不同的内涵,具体说就是“税制”建设中的公平原则与“税治”建设中的感觉公平有差别。  相似文献   

15.
张守文 《税务研究》2022,(12):10-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国家现代化需要依托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为此,应持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各个领域的法治建设。由于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税收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并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因此,税收法治的完善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路萍 《财会学习》2022,(7):106-108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建设中财政税收体制一直都是较为重要的部分,因为财政税收体制促进了人民收入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合理化,给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进步都带来了财政支持.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财政税收体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本文先阐述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意义,然后针对财政税收...  相似文献   

17.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盈利时总想少上缴给国家财政,而出现亏损时总能得到国家财政补贴。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挤税”式的税收不遵从的内生机制,并通过利润分配、利润弥补亏损、存货计价和固定资产核算的会计处理来实现。只有通过体制改革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需要存在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化、需要存在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财政化,才能消除“利挤税”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丙乾副委员长谈“振兴国家财政”五中全会《建议》中明确地提出了"振兴国家财政"的问题,这将对开创我国财政工作新局面、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与良性循环产生深远影响;九十年代初,我们就曾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并组织整个财政系统的同志们,包括做实际工作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双支柱解决方案”得到了二十国集团的背书,137个国家(地区)就该方案达成了新国际税收协议,且已被广泛视为国际社会需要税收合作的证据。最近提出的关于国际税收合作的理由有三个:一是服务贸易的转型破坏了传统国际税制设计的前提;二是国际社会需要安抚美国,防止其发动贸易战;三是国家应该通过合作来终结税收竞争和跨国公司避税,但这与经济理论和“双支柱方案”的实际内容不一致。理论上看,无论是关于生产资本还是公司总部的税收竞争,终结竞争都不能为所有国家创造利益。就政策内容而言,“双支柱方案”更有可能被解读为限制而非增强政府对跨国公司征税的能力。“贸易条件理论”为世贸组织的制度提供了合理解释的方式,为了效仿“贸易条件理论”的成功,可能需要摒弃某些长期以来在国际税收讨论中盛行的假设。只有对国际税收的主题进行更基本的概念化重构,才能揭示国际税收合作的真实过往与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政府角色的定位与财政职能的演进,和我国从"自产国家"向"税收国家"过渡,对国家治理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意味着需要重新构建国家与社会关系。同时,国家审计与国家财政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国家财政的转型必然要求和带动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转变。国家治理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实现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换取满足其需要的公共产品,可见,公共产品在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公共产品高效、公平地满足纳税人的需要,作为国家治理系统中发挥监控作用的国家审计必须相应地变革。因此,本文提出将国家审计的客体定位于公共产品,以保障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履行其公共受托社会责任、有效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