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时工越来越多 "临时工"或"合约工",已经在全球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 在英国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中,有技能的人可能连续得到好工作,而没有技能的人要么失去工作,要么只能找到低收入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高建华 《企业研究》2007,(10):34-41
高建华先生试图颠覆我们头脑中的"营销"概念,他提出了2.0时代的赢利模式,"市场细分是前提,产品创新是核心,战略设计是主线,战术监控是关键。"他的很多观点值得中国企业家借鉴思考。他的座右铭:换个方向就是第一。99%的中国企业家认为自己的企业有战略,但是,他们所理解的战略要么是"想法",要么是"方向",要么是"目标",要么是"追求",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抑郁,特别是贪婪,显示出中国确实还是处在发展中国家的状态,人们更多关注的还是生理的脱贫而不是精神的脱贫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压力之下,再加上性格有点刚愎自用或者说过于骄傲,那么最终会是什么结果?我不敢想象。这样的人一般不太愿意接听电话,因为在压力之下,电话那头传来的,想象中,通常不大会是好消息。或者,他也不需要跟外界沟通,因为外人也帮不了他太多,只有自己扛,在死磕自己中,要么胜利,要么失败。他的光荣与痛苦,都归于他一个人。  相似文献   

4.
《秘书》2008,(8)
电视上正在直播某部委新闻发言人的答记者问,看到该发言人要么谈不到点子上,要么回答问题太过于程式化,总是答非所问,真叫人起急。按说记者的提问并不刁钻,也不算含糊不清,可发言人的回答要么浮皮潦草、文不对题,要么模棱两可、不知所云,实在令人难以满意,直至怀疑该发言人不够"专业",甚或没听明白记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 主持人:伴随着房地产业的理性化发展与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房地产营销策划逐渐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从当初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无处不在",从注重表面转向追求内涵,从杂乱无章趋向规范有序,纵观目前许多策划行为,很多地方仍值得深思。现在房地产营销中,有的人要么对策划崇拜得五体投地,要么对策划行为不屑一顾,对这两种现象,杜先生你有何看法?杜伟:近几年来,房地产营销业被蒙上了一层过于神秘的色彩,一部分营销策划者又在其中制造了一股强烈的策划崇拜风。某些自以为精通营销策划知识的人,凭借自己参与的几个成功或不太成功的案例,就随意自封为策划大师、营销专家。他们出书,开报告会,调用各种手段,把自己描述成能呼风唤雨、起死回生的人,把平淡的事说得惊天地、泣鬼  相似文献   

6.
赵雨润 《新前程》2009,(7):11-11
总有朋友看到我的简历后,好奇地问: "跳槽那么多,最爱哪份工作?"平心而论,这是一个很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果答案是"某个以前服务过的公司",总让人会误解为"在留恋过去、在后悔离开",也等于向别人证明了当初离职导致今天的埋怨.如果说是"下一个单位",却如同像问演员"什么是你最满意的角色"的回答一样,纯粹外交辞令.而静下心来,剖析自我,原来自己最爱的工作是"做自己".三个字,虽然简单,但十多年的职场波折历程和内心感悟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7.
这世界只有"创业态",没有"守业态"。创业是惟一的"长生不老"药,当你不再创业而妄想"守业"的时候,前面的路只剩下一条:萎缩,衰落,死亡。要么自我革命,要么被人革命,没有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8.
董轶群 《楼市》2013,(Z3):88-89
万通地产入杭,似乎过于风平浪静。对于一些杭州老百姓来说,"万通地产"四个字,甚至听来相当陌生。这是入驻杭州后的"水土不服",还是对自我品牌的过分自信?面对这般质疑,杭州万通时尚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骏表现淡然,他说,在杭州,万通没有急着去证明自己,而是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在与杭州"相处":"我们一直在思考,在这样一座城,我们做些什么才能与之更为契合。"  相似文献   

9.
最美是商人     
常听某些人讲,我穷得只剩下钱了。实际上他是瞧不起自己,瞧不起自己挣来的钱,千辛万苦挣来的钱,瞧不起自己所创造的价值。还有些人有钱了还要戴顶红帽子,谋求些荣誉和社会地位,要么是他的精神需求提高了,要么他也是从根子上瞧不起自己所创造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乡镇长在政府要当好“主角”,在党委要做好“配角”。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我注意:——坚持“勤于通气,相知相容”的原则。同志之间不能相互共事,一般都是私心作怪。要么过分强调个人利益,要么过分强调个人意志,要么心胸狭窄。在“议事”和“行事”过程中,要多考虑他人利益,多尊重别人意见,不要过多地强调“自我”,更不能过低估计别人。“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只有勤于通气,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才能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一听到‘六西格玛’就会感到恐惧。”拉里介绍说,“他们要么认为‘六西格玛’系统过于神秘、过于复杂,要么就认为那是老板强加给他们的麻烦事。其实,六西格玛是一种相当简单的系统,它帮助人们对所要完成的任务给出明确的定义和清楚的结构。当一个机构中,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像我们这些过去在收发室工作的一般员工,都能运用六西格玛时,六西格玛的  相似文献   

12.
梁平  李燕 《上海企业》2006,(Z1):52-54
一日,与朋友闲聊,交谈中,他一口一个"工作累",一口一个"压力大",整个人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让人好生同情.细问才知道,他时刻被一条鞭子抽着,而这条鞭子,就是他所供职公司实施的绩效考核和末位淘汰制度.他说,这个制度已经让很多人失去工作了,如果自己不努力做,不多创造业绩,也许下次该走的,就是我了.  相似文献   

13.
苹果公司是企业里不折不扣的"海盗",他们创新冒险,在自己的产品世界里乘风破浪,风浪有多高,随着船长的节奏就会跳的多欢快,要么就淹没  相似文献   

14.
冷绪义说,我在企业里很"轻闲",创办企业也绝非仅仅为了我自己企业不能老板一人说了算,尤其是私营股份制企业更不能"一言堂",企业决策要讲究民主,管理要做到公开公平职工参股企业是因为信任我,我不能为自己谋取私利而践踏股东对我的信任  相似文献   

15.
规范是社会运行的准则,是促进有序运转,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秘书工作>"特别策划"栏目推出新的专题"规范强化运转",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选题.杂志社的同志约我写写对"规范"的理解,我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有感而发     
当好普通委员和特殊委员乡镇党委讨论决定问题 ,书记和其他委员一样 ,只有一票的权利 ,是普通委员 ;但作为班子中的核心成员 ,书记又负有总揽全局的特殊责任 ,是特殊委员。一个合格的党委书记应该把握好普通委员与特殊委员的统一。而有的乡镇党委书记却把两者割裂开来 ,要么片面强调委员平等 ,消极地行使一票的权利 ,忽视自己的领导责任 ,要么就过分夸大自己在班子中的领导作用 ,动不动就是“我主持”、“我决定” ,把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领导之上。这两种情形都有碍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落实。只行使一票的权利不履行书记的责任 ,是失职 ;…  相似文献   

17.
李丽仙 《秘书工作》2008,(11):41-41
<你在为谁工作>是本激励人向上的书,我看完后感觉震动极大.我在为谁工作?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想起在工作中,常挂于嘴边的话"我给你把什么什么做完了"、"你要的什么什么我弄好了"等等.令我无法确定我的工作、我付出的劳动是为自己?为领导?为社会?看完这本书,让我更清晰的明白辛勤的工作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  相似文献   

18.
管理中的"艺术"讲的是适度,而管理高手会知道这个"度"的准确度数. "企业的管理失败源于管理者或决策者对细节管理过分的重视",这样的说法可能多数人不会接受,但事实上注重细节在管理上产生的威力已经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厂长经理之友》2012,(4):61-61
张澍生:人脉非常重要,所以选择工作的地区问题建议选择自己熟悉的,要么去自己生活过的城市,比如大学所在的城市,要么回家乡。举个例子来说,有次云南的华工校友会,我去参加,当时他们都说混得一般,我就问云南什么样的人混得好,他们就说云大、云理工的人。其实就人的能力来说,当年云南好的学生大多都选择广州去读中大、华工,但是,他们回云南之后,同学朋友没有几个,反而不如在当地念书的学生。最后结果是,当年不如他们的人混得比他们更好。我觉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选人脉关系多的地方就业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储备干部"?根据谐音,我把储备的"储"改为相处的"处",干部的"部"改为布置的"布",这样就成了"处备干布". 第一、"处",从今天开始,你们将相处更难处的人,处理更难办的事.过去你经营好自己就可以了,现在你得经营好一个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