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律  张建 《上海经济》2014,(2):41-4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6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提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着成渝城市群成为国家区域发展的第四个增长极。本文从顶层设计、科技创新资源、创新载体、产业链创新链、体制改革等5个方面系统梳理成渝协同创新的先进特色做法,总结成功经验,并从规划制定、路线图研究、平台建设、基金设立、机制探索等方面,为京津冀进一步协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对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布局分析,指出京津冀科教资源丰富但分布失衡,河北省强校不在省会影响全省高教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应突破常规:重点建设四所省部共建高校、加快落实《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京津名校来冀设立校区、深入整合省会城市高等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4.
产业融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任务。目前,河北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影响了京津冀产业对接与融合的步伐。应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及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京津优势资源和市场空间,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现实上,这一发展进程确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三地的合作机制、发展定位、产业结构分布、发展落差等。通过进一步分析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这一进程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给北京一条出路 “首都经济圈”全解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半年,"首都经济圈"终于从一个概念进入到了规划制定阶段。在此之前,"京津冀一体化"始终停滞在"设想"的层面。为改变大都市与贫困县区隔墙而立的现实,"环渤海"、"环首都"各种规划层出,却在推进中遭遇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7.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规划是继环渤海、环京津战略后河北省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其实质就是要使河北省环首都周边地区与首都协同发展,构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在目前北京与其周边地区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实现两地的协同发展?本文认为,有必要对两地协同发展的动因、内容及路径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8.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张家口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虽然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但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落后,区域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方式相对粗放。想要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北京城市功能疏解的时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实现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问题,约瑟夫奈的一体化过程机制分析为研究区域合作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和新的思路。过程机制认为通过七个步骤的实现最终实现一体化进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过程也符合区域一体化的理论内涵,因此过程机制分析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何佳艳 《首都经济》2010,(11):12-17
作为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京津冀地区经常被拿来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提并论,并在各种角度的比较分析中,因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低下、一体化进度的缓慢而饱受病诟。而今,  相似文献   

11.
《首都经济》2014,(5):3-3
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七点要求,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被定义为重大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2.
以京津冀协同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为背景,阐述了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了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河北省对外贸易规模不大、结构不优、主体不强和市场集中度偏高、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然后提出进一步发展河北省对外贸易应采取的措施,即协同发展构建外贸新格局、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壮大出口主体增强外贸活力、开拓多元国际市场扩大发展空间和完善外贸政策扶持体系。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一体化”被提升为国家战略,三地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1+1+1能否大于3?”,从竞争走向合作,京津冀已在解答的路上。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环首都贫困带上。在承德、张家口、保定等首都周边,存在贫困程度较深且集中连片的区域,部分老百姓的生活还停留在"走泥路""住旧房""没新娘"的极端贫困状态。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对外联系不畅通、发展成本高,而且京津冀三地分割严重,核心—外围地区发展差距不断加大。本文主要研究环首都贫困带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探索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5.
这一次,京津冀协同发展真的启动了。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区域协同发展问题,基于国情区情,中央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从2005年批复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至南沙新区获批,近年来,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已出台了50多个。然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提出、30年间多次论证研究的京津冀区域规划,却一直未出台。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差距,认为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并据此提出河北在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过程中的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贵  孙晨晨  刘秉镰 《改革》2023,(5):90-104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建设“什么样”的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怎样”推进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得到系统回答。然而,对标2030年战略目标和国内发展较快地区,京津冀地区仍存在发展差距,在利益分配、跨域协作、内生动力培育、对外吸引力塑造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困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推进“新机制”建设、“新空间”布局、“新要素”集聚、“新引擎”打造、“新品质”提升和“新治理”探索,加快构建京津冀三地政府间的利益共同体、市场主体间的经济共同体、社会民众的命运共同体,并最终形成更高阶的“区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正>一、济南已具有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地区体系中,地区的发展优势是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而说的,相对于整个京津冀区域,济南与京津冀地区联系密切,优势互补,具备了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坚实基础。从地理位置看,在山东省内,济南是山东三大圈之一的济南都市圈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面与京津冀相接,南面邻接我国重要  相似文献   

19.
经济要发展,环境须友好。这已成为人类文明的共识。但近年来国家环境部每季度公布全国十大污染城市,河北省频频名列其中。究其原因,这与河北产业结构落后、发展方式落后密切相关。本研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对河北目前的经济结构现状进行了综合剖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据此提出了如何加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回顾20多年来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历史,区域协作的思路被多次提出,专家研究成果也丰富多彩。但与之伴随的,却是“自说自话”的舆论诟病。多位长期关注京津冀发展的专家表示,该区域长期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市场自发合作的模式又难以壮大,是造成协同发展难以落实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