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体性上访是由多人参加的通过上访方式诉求自己利益的行为。一般来说,群体性上访事件本身是合法的,法律赋予了人民上访的权利。群体性上访体现出来的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时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依法处置的原则、民主协商的原则。在应对问题上,应着手建立干部作风长期整顿机制、风险防范长期机制、领导带头接访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镇海区开展信访进企业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半年来的创建活动,纳入创建活动的民营企业职工到镇、街道以上信访部门上访事件大幅度减少,没有发生一起影响企业生产的群体性信访事件。主要成效近年来,镇海区以打造石化机电产业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各类民营企业。截至2007年底,镇海区共有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地农村因财务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事有发生,有些事件甚至成为农村工作的"难点"和干群关系的"焦点".农村审计监督作为整个村级财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保护农村集体资产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文章就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审计监督作用,切实强化农村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自2006年来,累计完成征地2万余亩,城区房屋拆迁180万平方米,每年的拆迁量超过2006年之前的前十年的总和,其间没有出现因征地拆迁而引发群体性上访、赴省进京上访事件。  相似文献   

5.
卢青  武旭 《老区建设》2014,(8):26-30
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社会现象之_,应加强法治建设、倡导有序的公众参与,优化公共政策体系,为减少、化解群体性事件做持续性努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互动过程、互动特点以及网民的角色扮演.分析了网民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互动特点:第一,是一种"身体缺场"的互动形式;第二,互动过程呈现出快速性;第三,参与互动更便捷,信息流动双向化;第四,非利益相关者取代了利益相关者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深刻变革期,各种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地出现和加剧,群体性事件处于活跃阶段和高发期。如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党和政府须与时俱进、调整思路,以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态度,特别是以“两个原则,五项把握”的新思路来看待和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8.
文章回顾了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状况,分析了网络空间中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变化与趋向,阐述了群体性事件网络助燃的逻辑和模式.指出,数量逻辑、见证逻辑和损害逻辑是群体性事件网络助燃的主要逻辑;“倒置”式、“闪爆”式、“混搭”式是群体性事件网络助燃的主要模式.认识这些特点对于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生态,引导网络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凸显司法公正,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和权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近几年来涉法涉诉塞件占信访案件的比例加大,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涉法涉诉群体性事件是涉法涉诉信访与普通群体性事件的重合部分,由司法腐败与司法不公、群众维权观念片面等原因造成,呈现群体性、突发性、涉法涉诉性等特点,本文从涉法涉诉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和特点出发,提出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刘玉霞 《黑河学刊》2013,(5):55-56,7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公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了解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以及其发生的原因,通过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增加参与制度供给、提高体制内政治参与有效性,和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策略来化解网络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工作》2001,(2):19-19
当前.在农村信访问题中,集中反映的是村级干部与农民群众之间发生的干群矛盾。据统计资料表明,全区信访部门受理的90%以上的农村群众集体访涉及到干群矛盾问题,每百批集体访就有10批是主要反映干部问题的。这类矛盾一般主体范围大,影响面广。后果严重,极易引发群众越级上访。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是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光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种种社会矛盾的凸显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一件件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群体性事件往往具有突然性和暴力性,并且社会影响比较大,对事件的及时有效的回应及解决则显得更加迫切.只有把社会矛盾积累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解决好,才能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造福人民,给人民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与界定,分析了引起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因模式,探析了当前我国网络性群体事件发展新趋势:第一,事件内容组织更为严密;第二,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潜在不稳定因素日渐增多;第三,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出现隐蔽性、"合法法"等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日前,南昌市五建安公司大力开展“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和集中排查治安乱点”等突出治安问题的专项整治活动,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治安矛盾问题得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据了解,该公司“两排查”重点:一是因企业改革改制所引发的矛盾纠纷及已发生并未解决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二是排查企业内部强揽工程项目、垄断建材供应和渣土运输等非法行为;三是整治在建筑工地上发生的偷盗、哄抢材料、建筑设施和扰乱生产秩序等治安乱点的突出问题。对排查出来的问题,通过采取强有力措施,集中进行调处和整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了"无直接利益群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六种表现形式:从众心理型、不明真相型、别有用心型、借机发泄型、拔刀相助型、教唆利用型和八种特点:突发性、复杂性、组织性、对抗性、情绪性、盲从性、易变性、危害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舆情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见和要求的综合表现,是社会发展状况的温度计和晴雨表.任何一次群体性事件、经济危机或政治风暴,都能从舆情中最先发现异常的信号.及时准确地把握社会舆情,是将危机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7.
社会冲突理论启示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群体性突发事件增加态势明显,学术界开始从不同理论视角进行研究,如集体行动理论、政治参与理论、感染理论及紧急规范理论等。然而从社会冲突理论角度研究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启示最具客观性和辩证性,其不仅看到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避免性,而且认为群体性突发事件既有负功能亦有正功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文章在对其概念进行梳理之后,重点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利益格局失衡、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等.对应的策略主要有:调整利益格局、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和及时反映的预警应急机制,并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公众参与行为等.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群体性事件随着持续加剧的环境危机而不断涌现,文章围绕着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征,主要包括网络扩散性、诉求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参与成员层次的复杂性,并且在行政法角度下探讨了治理方式,希望通过行政法对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转变,并将协作治理以及协商对话的善制模式用在其他治理主体与政府之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四川泸州事件、浙江苍南事件及广东顺德事件的分析,本文探讨了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其研究将对如何防治此类事件的发生起到重大的积极意义。其特点分为肇因的偶然性、参与主体的阶层分化及参与行为的非理性等。其演变规律主要是宏观阶段的怨恨情绪滋生,突发事件成为愤怒"触发点"的产生阶段,到人群聚集、谣言四起的愤怒发酵阶段,直至最后"引爆"非直接利益群体性事件的爆发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