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 ,1 995年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关于将部分企业“拨改贷”资金本息余额转为国家资本金的意见的通知》 ,1 998年国家计委、财政部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颁行《关于中央级基本建设经营性基金本息余额转为国家资本金的实施办法》 ,这些文件的贯彻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 ,使国有企业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企业脱钩后 ,原由各中央主管部门管理的这部分“拨改贷”资金、经营性基金本息余额(以下简称“两金”)转为国家资本金的出资人职能尚未落实 ,导致“两金”转为国家资本金的工…  相似文献   

2.
关于将部分企业“拨改贷”资金本息余额转为国家资本金的意见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一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为解决部分国有企业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合理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我们经与有关方面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3.
重要信息     
<正> 国家体改委草拟增产减债 办法 1、“拨改贷”转为“贷改投”。试点企业中凡是符合现行“贷改投”政策的部分,有关部门应尽快落实,各级政府要予以指导和协调,务必在实施阶段完成此项工作。试点企业中由地方政府参照国家“拨改贷”形成的历史债务,由地方政府负责,比照国家有关政策,尽快地把贷款改为资本金投入。 2、企业长期欠缴的地方税款和财政委托借款,经努力仍难以补缴和归还的部分,经财政部门确认和批准,可转为政府对企业投资。  相似文献   

4.
关于将部分企业拨改贷资金本息余额转为国家资本金有关财务处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财基字[1995]747号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关于将部分企业“拨改贷”资金本息余额转为国家资本金意见的通知》(国发[1995]20号)和国家计委、财政部...  相似文献   

5.
国家经贸委前不久提出今年国企改革的重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集中力量切实抓好各项试点。支持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困难企业。对煤炭、军工、水电行业企业的“拨改贷”资金本息余额按有关规定,进行一次性处理,转为国家资本金。  相似文献   

6.
政策信息     
<正> 国家作出规定防止信贷损失 最近,国家对防止银行信贷资产损失作出三项规定:一、对转制企业的债务清偿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有关银行应按合同规定收回贷款和利息或与债务人重新签订贷款合同,对已造成的损失要由有关企业承担补偿责任。二、凡有银行贷款的企业,在进行转制及债权、债务的产权变动和经营方式调整时,必须经银行、经贸委和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审批同意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营业执照。未经银行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审查批准,任何单位和部门一律不准冲销和冲减银行贷款本息。三、企业改制与银行的债权、债务关系发生变化,要按有关原则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前理论界对治理银企债权债务问题提出若干办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贷改投”,就是把“拨改贷”形成的企业债务改为国家对企业的投资,转增企业资本金;二是财政注资,由财政给企业注资,再由企业向银行还债;三是由银行核销企业债务;四是债权变为股权,即是将银行难以收回的不良债权变为银行股权,把借款凭证变为股票或法人股权证,银行由债权人变为股东。笔者认为,第一、二、三种办法都属于行政性的外部强制解决的办法。这些办法一方面是要受国家财力、银行自有资本金的限制;另一方面都没有触动企业经营机制和不规范的信用这两个深层问…  相似文献   

8.
国家经贸委政策法规司司长季晓南日前说,中国将于短期内实施国有企业债转股方案,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C他表示,债权转股权将成为改革中国国企和银行业的主要方式之一。季晓南说,日前国务院已原则批准《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的若干意见方案》,企业将可以把部分原有银行贷款转为股权,立即降低利息支出。估计此项政策可解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千亿元人民币的债务负担。他指出,此方案是国家化解金融风险配合国企三年脱困的重大政策,故此将与各银行的资产管理公司有机结合。中国四大国有商银将各自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以处理不良信贷资产。…  相似文献   

9.
“潜亏”对国有企业的危害极大,其形成的原因多而复杂,企业的主管部门及经营者应以积极的态度,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限制企业潜亏因素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关于将拨改贷资金本息余额转为国家资本金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政部财会字[1996]6号对经国家计委、财政部批准将中央级拨改贷资金本息余额转为国家资本金的建设单位和企业,有关会计处理规定如下:一、建设单位的会计处理1.使用拨改贷投资的建设单位,尚未办...  相似文献   

11.
经请示国务院同意,国有企业从今年开始,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推行《企业会计制度》。为做好申请执行前的财产清查、审计等工作,财政部发出了《关于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财务政策问题的通知》,对有关资产损失处理的财务政策等问题做出具体规定。通知要求,企业对清理出来的资产损失,应当综合考虑“按照原制度清查的资产损失”和“按照新会计制度预计的损失”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的影响,提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申请报告,按照规定上报主管财政机关批准。其中,企业“按照原制度清查的资产损失”报经主管财政机关审…  相似文献   

12.
信息窗     
国企改制上市国家可不控股国家经贸委有关负责人最近指出,目前在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时(含公开募股上市的股份公司),国家将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选择地放弃控股地位,允许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控股。据介绍,有关部门曾经发布文件,要求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组时,必须保证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的控股地位。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实际操作中,已经不再执行这“一刀切”的做法,而是按照“有进有退”原则,根据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总体方针和具体的产业指导目录,决定国家是否要在新公司中保持控股地位。久前国家经…  相似文献   

13.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 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 和资产损失,应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在一个会计期间如实反映,并计入当 期损益。如果之后反映或者不反映,而 将其挂在账上,便形成了“潜亏”。潜亏 是当前企业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的一种 主要表现形式。潜亏使企业不能正确 体现实际经济效益,同时还为违法乱 纪行为创造了条件,最终将会给社会 带来危害。因此,探讨企业潜亏的成 因,分析其手段,提出防范策略,具有 一定的现实意义。笔者现对潜亏的成 因及解决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信息窗     
信息窗○国家立新规鼓励废物利用,有关企业享受减免税待遇○国家税务总局对商办工业税收作出新规定○国家将严格控制增值税发票使用范围○人行规定企业破产债务处理办法○国家体改委提出解决国有企业债务新对策○《贷款通则》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本栏主持人:青雷信息窗...  相似文献   

15.
一、国有企业债转股的进展与作用(一)目前国有企业债转股的总体进展情况自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部分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以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若干问题的意见》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的有关规定,2000年6月,经各有关商业银行、开发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公司)确认,同意对原国家经贸委推荐的580户企业实施债转股,转股额度4050亿元。据初步统计,截至2005年6月份,在580户推荐企业中,协议和方案未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取得一致意见不再实施债转股的企业有1…  相似文献   

16.
<正>“债转股”是国家对那些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国有企业将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换为股权(投资)的一种企业债务重组方式,也是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一种手段。债权转股权,能大大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从2005年5月开始,建设银行经国家  相似文献   

17.
政策信息     
<正> 今年国企改革 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贯彻执行国家经贸委《关于1996年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今年国企改革要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集中力量抓好国务院确定的1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抓紧制订各项配套办法。国务院确定的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也由18个城市扩大到50个城市。其次,抓好1000家国有大中型重点企业,看重抓好其中的300家企业,壮大其实力。指导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依照《公司法》  相似文献   

18.
<正> 洪虎说,目前国有企业所负的债务主要是欠银行的贷款。国企所欠银行债务中有的确已成为不良债务,企业无力归还。这部分债务不清理,银行资金无法追回,造成银行损失。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企业不是独立法人,借债往往是一种政府行为,因此,解决国企负债可考虑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9.
治理企业"潜亏"顽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丽  辛瑞 《商业研究》2004,(16):75-77
企业“潜亏”使企业资金流失,资金营运困难,并且有些严重“潜亏”的企业经营萎缩,效益滑坡,使企业走向破产倒闭的境地,可见“潜亏”成了一些企业不可治愈的顽症。分析企业“潜亏”形成因素,治理企业“潜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正> 各地企业改制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潜在隐患大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出资不规范、不到位,造成企业先天性“贫血”。二、异化“改制”,直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三、倚仗“改制”,逃避和悬空债务,间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四、以“改”代管,形成改制后资产损失。五、改了“制”,但内部监督弱化了。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目前着手要办的事项大体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