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其仁 《商界》2008,(11):105-105
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的改革在策略上是渐进的,也许有点道理吧!不过渐进改革要坚持“进”并不容易。突出的就是行政权力分权后进入市场,一旦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就不容易再改了。这里的困难,不再是认识上的,或纯粹意识形态上的,而是非常坚硬的、实在的既得利益。目前的观察,凡是难度大的改革,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胜军  张兰 《商业研究》2005,(2):105-107,160
随着渐进转轨的推进 ,国家相对财政能力在逐渐下降 ,而渐进改革所以不同于激进改革就在于保持体制内产出的增长 ,财政手段的不足客观上必然需要金融手段的替代 ,因此如何尽可能多地获取金融剩余而不是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就成为金融制度安排所首要追求的目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渐进改革的路径选择决定了改革以来金融制度的演进轨迹。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种种缺陷恰恰是渐进改革的必然产物 ,或者说商业银行的效率损失就是渐进改革所必须支付的成本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实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与经济一体化、制度与经济一体化的简单过程,而是一个具有众多不确定因素需管理的过程。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管理形式本身就是创新的一种特殊资源,这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的“管理创新是创新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刘天祥 《商业研究》2007,(3):187-189
专业市场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背景下,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而创新形成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并不是基于原有制度安排基础上的转换和修正,而是一种新的流通组织形式。为此,从制度变迁的三个经典理论模型出发,探寻专业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制度求解。  相似文献   

5.
沿着制度需求、制度异化和制度替代这样一条主线,深入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原因.认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对立的,是存在相容的,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共存.允许和承认这种共存,是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胜利的最大优势是渐进性,允许对现有制度有新的需求并允许其异化,甚至政府有意地对其创新和改造,充分尊重民众意愿.  相似文献   

6.
《商》2015,(30)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的注目与关注,在这些年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当中,中国的金融制度也同样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需要符合经济发展的状况与需要,服务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还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一定的变化,以此来推动社会的进步,本文以时间线为轴、以我国税务竟然制度为中心,阐述与说明了从我国金融制度改革的起步到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在这过程当中的金融制度的创新,并且从中得出一些新的思考与体会,为我国金融制度的未来改革与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走向贸易强国白勺制度创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很快,已经成功地从一个经济贸易小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贸易大国,这是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与创新的结果.但我国与世界经济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而制度滞后则是阻止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主要障碍.为加快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与制度创新,而制度变迁则应采取渐进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分裂背景下,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过渡至制度型开放的必要性显著提升。“制度学习”与“制度创新”是制度型开放下的两种基本行为选择,并将形成“制度相容”和“制度互斥”两种不同的结果。中国制度型开放的目标,不仅要在短期内抑制全球化分裂带来的风险,中期内为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服务,更要在长期内通过推动制度创新和提升制度质量来支撑中国经济崛起的可持续性。中国制度型开放面临着全球化分裂、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意识形态因素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应坚持以制度质量提升为导向、制度学习和制度创新并重、通过深化对内改革促进对外开放最终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商》2015,(11)
2013年新修改的《公司法》在公司设立阶段废除了注册资本最低法定限额和实缴制,成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这一改革举措引发了巨大争议,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公司资本制度改革是否不利于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通过与传统公司资本制度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相比较,分析公司法修改后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影响,认为现有制度对债权人利益保护是不足的,但这更多不是资本制度的变革引起的,而是资本制度本身对债权人的保护就是有限的。法律根据现实需要,进行价值倾向的选择,适当放松对资本的管制,发挥资本运作效率是合理的,同时须在更多层面谋求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渐进式改革进程中,地方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实施制度创新面临的制约以及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的行为悖论,提出了地方政府实施“五位一体”的制度创新导向,以促进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是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必要补充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并不是对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否定,而是对这一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不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性质,农民仍是土地的承包者、土地权益的初次受益者,流转出去的只是管理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的二次出让,是利益的再分配。它有利于土地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结集,形成规模效应,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补充和更高形式,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土地市场中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渐进转型的中国,由于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全,土地市场中的寻租行为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寻租进行博弈分析,探索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各方利益群体的行为取向、影响因素及土地市场中的寻租活动给社会造成的巨大损失,并提出了进行制度创新、规范政府行为以限制土地市场寻租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陈爽  陈长 《品牌》2014,(11)
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结构转换中的重要主题,对下一轮经济增长影响甚重。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当代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简要阐述了城镇化的涵义、发展机制及模式,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三个制度的变迁过程来分析和研究城镇化发展,分析中国计划经济时代自上而下城镇化与市场导向改革时期自下而上城镇化的制度安排,就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所需要的制度创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World     
“抵抗经济” 伊朗正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通过发展“抵抗经济”来绕开南于发展核计划而引发的同际制裁,包括发展自给自足的经济,本围产品替代进口商品,推动与其他国家进行易货贸易。此外,伊朗还将增加海外投资,同时降低税率以鼓励国内产业发展。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秘书穆赫辛.雷扎伊表示,一个新的经济体系正在形成,以在未来一两年内改革伊朗经济,“这不是一种紧缩经济,也不是地下经济,而是一种得到经济理论认可的应对制裁的经济”。  相似文献   

15.
要刊要闻     
2015年的中国希望《南风窗》2015年01期面对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用改革的逻辑来回应,尤其需要政府拿出更大的决心来回应。改革的逻辑要求我们无法再用经济和社会问题出现的逻辑来恶化问题,并尽力通过制度红利的释放来消除它的症状。当然,社会也不是旁观者,而是应该抱有信心,做出努力。在这些问题上,所有人都是利益共  相似文献   

16.
非市场化制度安排、制度租金与制度成本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我国市场化改革中的非市场化制度安排实质上是制度变异问题.非市场化制度安排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政府对某一领域规则的制定,这些规则并不是基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制定的,而是带有行政性、垄断性.这种非市场制度安排往往使制度带有租金(制度租金).能够实施这种制度的人就可能从中获得好处或利益.制度租金的存在大大地提高了制度成本,也就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的制度约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波 《财贸研究》2002,13(4):90-94
金融产品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引入,可以增加金融交易配置资源的迂回度,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我国金融业在开放过程中能否具备后发优势,决定因素是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能力。但是,中国金融产品创新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市场规则、金融制度等方面的制度性因素压制了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能力,使得金融产品创新活动长期以来处于一种低效的“锁定”状态。创新中国金融产品的关键在于突破制度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一、结 :劳动就业制度在渐进改革中的特征及表现在循序渐进地促进国有企业传统劳动就业制度向市场化的劳动就业模式转型的过程中 ,必须首先分析就业体制的症结 ,以认识并保持基本制度内容的连续性。(一 )渐进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劳动就业制度延续了传统就业体制 ,强化了隐性失业虽  相似文献   

19.
论知识产权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幼雅 《财贸研究》2003,14(3):121-124
知识产权是商品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市场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成为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知识产权制度是当今国际通行的通过维护人类创造特权以加速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的一种法律制度,在激励科技创新、保护投资者利益、取得市场竞争优势、保障创新成果的传播与利用、促进国际间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对经济发展的效果也随之递减,改革已经走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已受到广泛的重视,近年来在我国改革过程中,随着改革措施的不断出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具轮廓。但是从深层次看,改革既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关系调整的过程,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得失,确实需要制度来规范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