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加长地质找矿的短木板,力求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桶理论是指木桶盛水的多少是由其短板决定的。木桶理论不仅仅适用于管理研究,同样适用于地质找矿事业研究。地质找矿工作有其独特的十大特点。制约地质找矿工作难以取得较大突破的短板不是资金投入不足,也不是矿业权数量太少,而是地质找矿人才队伍匮乏,尤其是领军人物奇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加快对地质找矿新生力军的传、帮、带,加大对地质找矿新生力军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2.
浅谈实现地质找矿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面临严峻的矿产资源,迫切需要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需要增强信心,需要创新找矿思路、整体部署和技术方法,同时,要加大财政投入,有效维护探矿者权益,切实统筹好各项勘查资金投入,拓宽地质找矿资金渠道.  相似文献   

3.
机会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资源的稀缺性是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前提,地质找矿的机会成本具有特殊性,因此,地质找矿人要注重和把握地质找矿的机会成本,在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及其综合利用上要高瞻远瞩,慎重抉择,科学实施,努力使资源配置最优化,资源利用最节约化,机会成本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地矿局321队近几年在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地质找矿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资源配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决定》的说明中强调:“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相似文献   

6.
目前地质科技人才队伍的青黄不接,严重制约了地质找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要突破这一瓶颈,必须加快培养地质科技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要勇于冲破传统束缚,勇于突破固有模式,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创新培养人才,为地质找矿突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以安徽省为例,地质科技人才层次结构现状表现为地质从业人员总量有余,地质科技人才不足,青年人才不足,领军型、复合型及骨干型人才不足,高学历人才不足。培养创新型地质科技人才,要加大地质院校的投入,加强地质类专业建设,设法吸引青年人报考地质专业,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项目带动创新型地质人才的培养,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大地质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地质找矿工作正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面对新的形势,地质找矿工作总体上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推进地质工作根本转变,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国土资源部决定,集中一段时间,广泛深入地开展多层面、多领域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22(8):F0002-F0002
当前我国地质找矿工作正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面对新的形势,地质找矿工作总体上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地质工作一系列指示精神,推进地质工作根本转变,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国土资源部决定,集中一段时间,广泛深入地开展多层面、多领域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正确确定地质找矿风险度,合理解决风险分担,对提高地质工作社会经济效益、调动地勘单位的找矿积极性、制定成果价格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并从地质工作的特点出发,对地质找矿风险系数的确定和风险的合理分担、风险基金的来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用法律制度为地质找矿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地质找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不足,良性的地质工作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地勘单位改革滞后,归根到底是法律制度不健全。保障和促进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必须加紧构建地质找矿法律体系,按照基本法律和专门法律相结合的原则,加快《矿产资源法》的修改工作,研究制定《地质调查法》等,全方位加强地质找矿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应谨慎决策稳步推进.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应从改革的目的、改革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需要的支持政策、改革应保护好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等五个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对地勘单位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促进地勘单位经营决策的科学化,提高地勘单位综合盈利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地勘单位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要点:一是预算编制宜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二是预算内容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三是预算管理工作要建立单位、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四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切实抓好"四个结合".地勘单位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不要为预算而预算;二编制预算不单纯是财务部门的行为;三不能只重视短期活动,忽视战略目标,只重视资金运用管理,忽视资金成本管理,只重视内部因素分析,忽视外部环境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地勘单位正逐步转向"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加强、重视材料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地勘单位材料的有效管理是地勘单位经营管理的基础环节,目前地勘单位在材料的购进环节、库存材料日常管理环节、在用材料的管理环节、在材料的财务核算环节存在一些漏洞。针对"四不管"的现象,应树立团队意识,加强责任心教育;应用改革的办法强化制度建设,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培训;以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内部监督;可配置计算机进行在库材料的日常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地勘经济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地方政府应将地勘单位的服务、管理纳入地方经济的重要范畴,在政策支持、矿业权管理、干部使用等方面为地勘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条件;地勘经济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找准位置,主动加强同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提高自身素质,主动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5.
地质科学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基础作用。地质科学本身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的注入推动了传统地质科学发展模式的转变,推动地质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与互补,是破解地质科学发展难题的有益尝试,也是开启地质科学发展新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新"体现在"基金衔接"和"整装勘查"上,两者体现了国家对地质找矿的干预和调控.公益先行,重在解决地质找矿潜力和找矿空间选择问题,其定位符合地质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地勘基金很大程度上具有暂时替代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作用,要与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衔接好.商业跟进的核心是要确立企业在地质找矿中的主体地位.整装勘查是地质找矿组织模式的创新,对提高找矿效果,特别是找大矿具有重要意义.要注意防止地方以地勘基金之名掌控矿业权,要通过资源税费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掌控和经营矿业权的冲动.新机制要研究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解决勘查资本与技术分离问题,促进两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文化建设的软实力作用受到广泛重视。对于地勘行业来说,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勘文化,而地勘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是关键。地勘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指引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轨迹;二是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三是形成励志的信念和决心;四是建立职业道德标准,规范行业行为。地勘行业有优良的传统,先进的文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思想意识方面的弊端和弱点。要发展先进的行业文化,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完善制度,建立有利于引导行业健康向上的激励机制。在具体工作中,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和用人准则,从每一个细节开始推进先进的理念,鼓励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的做法,抑制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行为,树立行业正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地勘行业落地生根、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8.
地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终是以地勘成果的市场竞争力表现出来的 ,因此 ,我们必须分析影响地勘成果市场竞争力的直接因素 ,如价格、成果的差异性 ,同时要注重间接因素 ,如成本、技术、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地勘单位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条件下 ,实实在在做好经济实体的经营管理工作 ,使其具备自生能力 ,这是当前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通过对比民营企业和地勘单位在经营机制上的差别 ,认为地勘单位经营效率低下、缺乏自生能力的症结之一在于对成本控制的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需要尽快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历程的回顾以及对中央有关改革文件精神的深度解读,分析了改革陷入迷茫的原因,并提出了地勘单位企业化方向就是建立"地勘企业",而非一般意义的国有企业.同时,指出地勘单位企业化是一个整体行为,不存在一部分转为企业、一部分保留事业的现象.企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等待社会保障体系和矿业权市场的两个完善.文章分析了当前地勘单位企业化面临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实现企业化路径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