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经济理论中关于银行监管的理论有功能理论和治理结构理论,这两个理论都是建立在完全的市场经济基础上。我国的银行体系现阶段仍是政府主导型的,这样对我国银行的监管肯定与发达国家不完全一样。基于此.本文从监管目标多元化和腐败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监管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信息结构、监管体制与银行监管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监管体制的设计与安排,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无既定的定论或模式。银行监管的效益取决于金融监管资源的配置和制度安排,在同样的监管体制下,还受制于信息结构的变化。本文试图从规制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入手,探讨在不同的信息结构、监管制度下银行监管的效益,并对现代银行监管体制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3.
曾少清 《武汉金融》2004,(10):47-48
作为专司银行业金融监管部门,银监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叫个监管理念”、“旧个监管目标”和“六条良好监管标准”,对银行监管32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随着金融32具、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不断创新,将使银行监管面临新的课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内涵,切实加强银行监管文化建设,用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去支撑银行监管工作,潜移默化地落实新的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权威,对于基层银行监管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兆星 《中国金融》1999,(1):39-39,40,42
一、实施风险目标监管的背景银行风险监管是要以有限的监管资源(人力、时间及物质资源)实施有效的监管,防止因个别银行发生危机而引发整个银行体系的危机,那就必须能够识别、发现和重点监管那些高风险的银行及高风险的业务领域。风险目标监管方式的实施,主要是基于下...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 编写<银行行为监管:银行风险监管信息化和银行信息化风险监管与安全>(以下简称<银行行为监管>)一书发起于2001年.本书的主要作者屈延文教授经过多年对信息化安全问题的研究与实践,逐步认识到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建设、运营与管理必须与银行的风险监管相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试论银行监管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武平 《中国金融》2000,(12):21-21,24
根据正确的监管理念 ,制定合理的监管框架 ,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 ,银行监管才能发挥预期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银行监管实际的基础上 ,提出若干监管理念。  树立目标导向的监管理念  由于银行规模、业务不同 ,其发展战略和行为方式亦不同。要求不同的银行执行相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是不适当的。因此 ,金融监管应该是目标导向的 ,即监管者规定明确的目标 ,但不规定具体做法 ,只要能够达到监管当局的监管标准 ,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管理选择。如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 ,监管目标是银行掌握贷款的使用情况和还款可能性 ,但监管当局不必…  相似文献   

7.
李怀珍 《中国金融》2006,(15):45-46
银行持续监管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是银行监管当局通过科学的机制设计和有效的运行系统不断推进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持续提升,并以此促进银行业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从外在形式上看,持续监管主要表现为监管行为和效果在时间上的连续;从内在本质上看,持续监管应包括理念先导、目标定向、核心定位、机制定轨、技术支撑、约束纠偏六大内涵。  相似文献   

8.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新加坡开始调整经济结构.国内经济以两位数的速度飞速发展,新加坡元日趋坚挺。此后,新加坡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新加坡国内金融机构的发展、金融工具的创新、新加坡政局的稳定、外汇交易制度充分自由化以及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包括税收减免)等有利条件,促进新加坡金融日益发达,并发展成为国际五大金融中心之一。这得益于该国相当健全而行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限于篇幅.本文着重介绍新加坡的现行银行监管模式。一、银行监管体系(一)监管机构。新加坡政府于1971年1月l目设立金融管理局,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相似文献   

9.
会计国际化对银行监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国际化必然会对各国的经济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对银行监管的影响尤为显著。《会计国际化对银行监管的影响》一文,详细说明了国际会计准则与银行监管两者因追求的目标不同,产生了诸如银行资本的界定、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等方面的差异。在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这些差异必然会对我国银行监管产生影响。为应对会计国际化,银行监管部门应结合我国目前的监管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前,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差,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监管重点不突出,忽视监管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约束机制,监管环境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协调,针对加入WTO后银行风险变化的新特点必须及时转变监管理念,转移监管重心,强化市场约束的监管作用,培育健康的银行监管环境,建立有效的银行监管协调机制,尽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  相似文献   

11.
俞靖 《新金融》2006,(8):28-31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拥有比较健全发达的银行业,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渊源各不相同,各国纷纷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银行监管体制.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这几个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监管体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监管法律基础方面,美英日分别实行 “规范管理“、 “非正式管理“、 “金融行政管理“;在监管框架模式方面,美日英分别为“双线多头“、高度集中的“单一制“、“单线多头“监管模式;在监管制度内容方面,三国在市场准入监管、日常审慎监管、问题银行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方面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陈琼 《中国金融》2006,(4):57-59
美国银行监管体系的沿革及面临的问题 美国银行监管体系是伴随着美国银行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整个制度变迁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经济背景。建国初期,美国银行业基本上处于自由发展阶段,各州政府接受银行登记注册并对其进行监管。联邦政府曾经试图染指银行业监管,但由于触及州银行的利益,各种努力均告失败。南北内战爆发后,为了推动银行住联邦政府注册以增加联邦财政收入,美国国会于1863年通过了国民银行法,在财政部下设立货币监理署(0CC),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以及相应地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立出来,客观上提出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进行有效协调的问题。在前一阶段主要强调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相互独立的讨论中,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互动关系实际上有意或者无意地被忽视。但是,当这种分立成为现实时,如果不清晰地把握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据此建立银行监管和货币政策之间的有效协调机制,那么,不仅银行监管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货币政策的实施也必然会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建议稿提出了以三个互为补充的支柱为基础的资本充足性框架:最低资本要求,监管机构的监督评价过程和市场纪律,这确立了银行监管的三个层次,即银行自律行为、中央银行监管和外部审师(注册会计师)的检查评价。在银行监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CPA)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执行商业银行审计业务,确认财务报表的可信性,促进人们对银行体系的信任,从而构成了银行监管体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银行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竞争更为激烈,金融安全问题的紧迫性更为突出.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金融风险转化成金融危机的概率加大,对银行监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临这一挑战,我们有必要对事关银行监管大局的监管目标、监管模式、监管内容、监管职能发挥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强化新时期的银行监管工作,提高监管水平,确保银行体系的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银行监管如何适应监管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勇 《中国金融》2006,(15):47-48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2006年12月11日,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将进入新的阶段。新的环境要求政府进一步转换管理经济的方式,制定经济管理规则和实施管理行为既要考虑本国国情,又要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并且符合或参照相关的国际准则和通行惯例。从银行监管来看,既要遵守加入世贸组织时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又要面对银行业改革与开放使政府对银行业直接影响力弱化的现实,顺应环境变化,转变监管理念,转换监管方式,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实施有效监管,转变对行政手段和纪律手段的路径依赖,着力提高监管有效性,应对银行监管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银行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功能作用,决定了银行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我国银行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则决定了加强和改进银行监管的现实紧迫性。本文基于银行监管的相关知识和基础理论,立足于我国银行监管的探索实践,从探讨银行监管的概念、目标、重要性、特殊性、主要内容等基本问题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银行监管中存在的管理理念比价落后、缺乏有效监管协调机制、银行市场退出机制不够灵活、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多角度、多学科领域,就银行监管的监管成本分析、制度体系完善、部门协调沟通、退出机制、方法创新等方面对解决当前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银行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些举措建议,对提升我国银行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宇辉 《南方金融》2004,(11):26-28
商业银行因同时受到监管当局、股东和债权人的约束,其治理结构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忽视监管对股东以及债权人约束的替代,将导致监管的目标与取向模糊。反之如能进一步实现市场化监管,增强股东和债权人的监管作用,明确监管行为的判定尺度,公司化的银行治理结构改革能够收到更加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银行业监管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目标都主要是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健全、有效的银行监管至少包括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作为对现场检查担负引领作用的非现场监管,其根基又在于监管统计工作。风险为本监管理念下,提高监管统计附加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银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大的变革和调整,竞争日趋激烈,重组和创新频繁,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不断涌现;与此同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得外资银行将更多地参与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承担着银行监管重任的我们,该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更好地维护银行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呢?当务之急就是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银行监管理念,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监管工作思路,实现高效、规范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