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信息产品废弃物数量正急剧增加,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破坏.信息制造企业应基于循环经济的理念构建产业生态化发展新模式.为促进信息制造业生态化模式的推广应用,提出了三个层面的构建途径:构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信息制造业生产技术链;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信息制造业生态工业园;构建基于社会大循环的回收再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2.
构建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借助于匹配模型测度两业(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动态匹配度,并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利用高斯混合模型深入探究两业匹配发展水平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2020年,我国两业动态匹配发展水平从拮抗匹配阶段向良好匹配阶段转变,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两业动态匹配度水平较高,西北地区匹配水平最差,存在空间集聚趋势;全样本GMM回归结果显示,两业匹配发展水平与产业生态化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门槛效应模型表明,当两业匹配水平小于0.406时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不显著,高于0.406时,两业匹配发展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逐渐显著,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产业生态发展脉络的梳理出发,结合海洋产业生态特性,界定海洋产业生态化内涵;并在综述产业生态化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指标选择原则与指标体系构成两个方面构建包含海洋产业结构生态化、海洋产业组织生态化、海洋产业生产方式生态化、海洋产业技术生态化的指标体系框架,以期为定量评估海洋产业生态化水平、识别生态水平的区际差异并提出解决对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张莹 《经济与管理》2011,25(12):75-78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辽宁省制造业各行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度。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在产业间出现融合扩散倾向背景下,辽宁省信息产业集群应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建立创新产业集群并构建国际化产业创新网络等,以推进其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袁增伟  毕军  黄珠赛  张炳  王习元 《生产力研究》2004,(12):152-153,177
在从产业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产业指标体系,并对江苏省纺织、造纸及纸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化学纤维制造及金属制品业的生态化水平做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产业生态化程度总体较低,相对而言,金属制品业稍好,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最低。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社会效益和产业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从循环经济、共生理论、生态工业园和生态产业链的逻辑关系辨析入手,探索了生态产业系统的结构及生态产业链构建的4种类型,主要针对国家高新区的具体情况对改造型及混合型产业生态化路径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提出生态产业实现过程中物质循环生态产业链、能量梯级利用生态产业链、水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和信息链4条关键生态链的构建,及企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区域生态化3个层面生态化实现的具体途径,以及在此过程中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7.
"产品-产品"循环是一种以产品为主角的产业生态化,"产品-废物-产品"循环是一种以"废物"再利用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化。耦合既是客观事物之间的一种作用方式和机制,也是优化系统的一种创新手段。若能在上述两种产业生态化之间建立起一种优化的生态化耦合关系,将形成"资源-产业-环境"全生态化耦合优化机制,利用这种机制构建的技术经济模式可称之为耦合循环经济。这种经济模式有助于产业结构的生态化优化和升级,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减量采掘和污染物的减量排放,有助于社会经济资源的综合利用。耦合循环经济将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是否促进了低碳发展?基于1990—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有关数据构建制造业空间集聚指数(EG),构建产业集聚与碳排放强度的计量经济模型;基于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程度与碳排放强度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产业集聚程度为碳排放强度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9.
《经济纵横》2021,(2):105-115
基于2012—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考察绿色金融对我国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全国层面而言,绿色金融对污染产业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环保产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而显著推动了产业结构生态化;就各地区层面而言,绿色金融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绿色金融对东部地区污染产业的抑制作用、对环保产业及对产业结构生态化的促进作用都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为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的推动作用,需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鼓励绿色金融的产品与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产业生态化、生态效率内涵关系的梳理,以生态效率作为测度产业生态化程度的指标,构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0—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4个城市各相关指标进行了处理,然后将新的投入产出数据代入DEA模型当中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结论显示:1使用PCA-DEA方法评价得出的产业生态化效率结果较直接使用DEA方法更为科学;22010—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先上升后下降,但是纯技术效率一直处于改进状态;3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生态化效率的无效性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低下,尤其是产业规模不在最优状态。最后,提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城市产业生态化差异明显,可以划分为产业生态化领先区、中上区、中下区和落后区;从变化趋势看,领先区、中上区、中下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逐步上升,而落后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则出现下降的趋势.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水平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角度,以产业培育高级化、产业生产清洁化、产业组织共生化、产业价值链延伸化、产业体系系统化为一级指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西北五省的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北五省中宁夏产业生态化水平最高,青海与甘肃产业生态化水平较低;2000-2010年,西北五省的产业生态化水平持续下降,2010年以来,西北五省的产业生态化水平逐渐提升;2000-2014年,西北五省间的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差距呈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城市产业生态化差异明显,可以划分为产业生态化领先区、中上区、中下区和落后区;从变化趋势看,领先区、中上区、中下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逐步上升,而落后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则出现下降的趋势.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水平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投入产出表数据描述了区域经济系统中各产品部门间经济技术关联紧密程度,其基本流量表矩阵形式可作为复杂网络邻接矩阵,从而形成有向加权网络。依据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构建京津冀三地及整体产业信息传递网络模型,通过平均资源分配法挖掘产业部门间的资源竞争关系,并构建产业竞争网络模型,引入点权分析京津冀区域现代制造业竞争状态,最终提出促进京津冀现代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三大较为突出的结构性失衡,即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二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失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失衡。未来,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以支持产业有机融合为手段,化解产业结构性失衡,构建国际竞争力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经济效益良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从产业、企业、产品三个层面全面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提高高端制造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占比,化解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构建化解"虚实结构失衡"的体制机制,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推动虚拟经济的结构优化,防止国民经济脱实向虚倾向,防范长期系统性金融风险;以提升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目的,深化基于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产业集群生态化研究着重于从生态学角度构建产业生态系统。从资源型产业集群自身发展能力出发,研究产业生态化与产业集群的耦合性,分析业生态化与产业集群的双向积极作用。从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绿色发展、提升技术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转变产业结构等方面研究了适合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新型生态化路径—循环产业集群。结合资源型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型产业集群生态化升级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化物流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循环经济与生态化物流的诞生背景;其次,根据生态化物流运作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化物流系统模型;最后指出,要想生态化物流系统运作成功,就必须采取4项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跨国零售巨头凭借其强大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取得的市场支配地位,压缩了中国制造商的利润空间,影响了中国制造商的资本周转,从而进一步制约了中国制造业整体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投资,阻碍了产业的升级。为此,中国制造商需要构建战略联盟,增强议价能力;零售业需要进行供应链改造,为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分销提供合适的渠道;政府应对跨国零售巨头的买方势力进行必要的规制。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生态化运作为企业提供了不同于传统集群的生长资源和环境,在生态化运作过程中,集群目标设置、空间结构、种群规模、管理要素与运作机制相辅相成,构成其生态化运作维度。以生态化清洁生产外延、网络协同共生、集群核心企业生产链条延伸3种模式进行生态化运作时,集群运作维度呈现出不同特征,构建了企业成长的不同环境、结构和关系力量,形成集群企业成长的约束条件。基于此,在集群的每一种生态化运作模式下,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的企业表现出不同成长状态。  相似文献   

20.
运用产品空间理论及可视化方法,从产品结构视角研究产品密度、产品机会收益以及二者交互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借助中国1962-2015年783种产品的出口数据,在可视化基础上分别运用OLS与Probit模型对全产业以及细分产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从全产业来看,产品密度以及产品机会收益的提高对产业升级和失势均有促进作用,结合二者交互作用来看,产品密度充当牵引力,产品机会收益充当推动力,二者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各影响机制在细分产业中存在差异,除低技术制造业外,各产业升级对产品密度依赖较高;产品机会收益促进了资源类制造业的升级与失势,但对中高技术制造业升级有抑制作用;产品密度与产品机会收益的交互促进了中低技术制造业升级并抑制了低技术制造业的失势,但对高技术制造业升级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