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国庆 《经济师》1999,(12):59-59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及金融运行中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经济现象及特点。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严重的需求不足,经济运行中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和流动性陷井,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已经连续20个月下降,银行存贷差达10000亿元,居民储蓄不断增加,人们消费倾向降低,储蓄倾向增强。持续的通货紧缩导致投资、消费增长受挫,国内市场需求减少,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政府虽然采取果断措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但收益甚微。纵观我国目前的通货紧缩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一是受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外需减少,出口下降…  相似文献   

2.
一、1999年自治区价格形势1999年以来,自治区价格总水平继续走低,通货紧缩进一步显现,国家的宏观调控重点已转向鼓励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和确保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等问题上来.纵观1999年自治区各月物价指数走势,其运行轨迹呈逐月振荡下行曲线,各月的价格水平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下降幅度逐月扩大,7月份达到谷底,8月份止跌回升.从8月份开始,因受国家降低银行储蓄利率和开征储蓄利息税,以及提高城镇居民收入等刺激消费需求措施的  相似文献   

3.
财经消息     
国内财经央行城镇储户调查:居民储蓄意愿减弱《2004年2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本季城镇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11.8,是1999年开展此项调查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从居民对物价的预期看,有39.6%的居民认为下季物价将上升,只有7.1%的居民认为下季物价将下降。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更多消费(包括借债消费)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31.2%,较上季提高0.4个百分点,但仍处于2002年以来的较低水平。城镇居民对利率的认可度降低,储蓄意愿有所减弱。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选择“更多储蓄”的居民人数占比为32.2%,较上季减少2.5…  相似文献   

4.
李伟 《经济论坛》2000,(7):34-34
资本积累是进行扩大再生产、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资本形成和积累的的重要环节就是储蓄的产生及向投资转化,目前中国属于高储蓄的国家,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却是高成本而低效益,可见,建立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高效机制是一个紧迫的课题。 改革以来,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我国的国民储蓄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98年国民储蓄结构为:个人15%、企业36.5%、政府48.1%,1985年依次转变为50.1%、31.0%、18.9%到1999年则进一步变为70%、25%、5%。为了更清楚地判断我国国民储蓄结构的状况,我们有必要做国际间比较分析。在1976年到1980年间,美国的国民储蓄结构为:个人35%、企业58%、政府7%,日本的这一比例为34%、37%、29%,韩国为38%、35%、27%。  相似文献   

5.
如何引导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居民储蓄总额以年均20%以上的高速率递增。自1996年以来。我们已连续8次降息。并且开征利息税。即使如此。居民储蓄仍能逐年上升。拉动内需效果很不明显。本文根据我国城乡居民储蓄的历史数据。分析居民储蓄不断增长的原因。并为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乡居民储蓄增长的原因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货紧缩与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宏观经济的一个显特点。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居民储蓄存款却呈持续上升趋势。本试从分析造成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的原因及居民储蓄增长过快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入手,探讨如何综合运用各种金融调控机制和手段来实现储蓄向投资和消费的有效转化,从而保持宏观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1999年,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但就目前情形看,边际储蓄倾向仍不断上升,消费倾向不断下降。究竟哪些因素制约了居民消费的增长?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不能消费”。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不能适应消费结构的改变,这是根本原因。一方面,城市居民收入低而无法实现高档消费。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限制与居民储蓄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居民储蓄20多年来一直保持在40%左右的高速增长,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积累。然而,随着1996年以来通货紧缩趋势的出现,高速增长的居民储蓄开始被简单地等同于消费缩减而倍受指责,分流银行储蓄也因此成为近年来宏观经济调控的一条重要政策。不过事实证明,尽管银行储蓄在1996~2000年间有所减少,但直到2001年度为止,一直困扰我国经济的总需求不足还在继续,经济发展仍然处于改革开放的低速增长区间。备受关注的失业问题也是有增无减,而且,在股市低迷的客观背景下,2001年度的居民银行储蓄又重新恢复了高速增长态势。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居民储蓄的波动的确有其内在的制度根源,这正是我们将要讨论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1998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内出现的通货紧缩,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它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起,构成了扩大内需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内容。2005年,我国财政政策开始从“积极”向“稳健”的转变,这种转变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近期经济增长的新特点,适应了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到1999年8月底,我国零售物价指数已连续下降23个月,消费价格指数已连续下降19个月。学术界将物价普遍、持续上升现象称为“通货膨胀”,与之相对应,物价普遍、持续下降现象可称为“通货紧缩”——这一词概括了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我国当前的通货紧缩虽说持续的时间不长(个别国家曾出现过长达二三十年的通货紧缩)、负增长的辐度较浅(-2%到-3%),但仍需高度重视,长期陷于通货紧缩将极易导致经济衰退甚至萧条。正视通货紧缩问题力求尽早跳出通货紧缩“陷井”,成为我国经济决策层的当务之急。“对症”方能“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