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的广西区直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以下简称"转制类科研院所")是构成广西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广西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广西区国资委直接监管的转制类科研院所共有19家。为了进一步促进这19家转制类科研院所的改革发展,本文试作展望并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务院部署,1999年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已全面推开。在去年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九三学社中央有关委员就科研院所转制工作提出了《关于科研院所转制工作的若干建议案》(0345号提案),就科研院所转制工作提出了重要的建议。一、全国政协0345号提案主要内容1.企业化转制后应抓紧按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的工作,积极推进建立新型产权制度的试点在科研院所转制中,建立能促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罗大忱 《上海国资》2004,(12):38-39
知识产权是科研院所最重要的财产之一,应当合理、科学地评估。 国有科研院所如何在转制过程中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并通过转制,使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是转制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知识产权是科研院所的重要财产  相似文献   

4.
伴随国有科研机构企业化改制而形成的转制型科技企业,体制上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单位,经济上不再依赖国家财政拨款的支撑。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必须完全实行企业化运作,成为市场经济中独立的经济实体,靠自身力量谋求生存和发展。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临着转观念、转机制、求生存、求发展的境况。在公司治理、经营决策、会计及财务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相比纯粹的公司制企业,科研院所转制企业更加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文章重点阐述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概念及联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揭示了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存在的风险防控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加强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念,科学合理的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0年,江苏省开始筹备省属应用型科研院所研改革转制工作;2001年,省属应用型科院所研转制工作正式启动;2002年,首批启动的26家省属应用型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将全面完成,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转制工作也将启动……面对不可逆转的改革浪潮,一些即将转制的科研机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江苏省陶瓷所的成功经验或许能够指引它们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改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自1999年以来,一批科研院所转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对转制前后职工实施了“双轨制”(事业单位和企业)待遇办法及中央与地方经济待遇政策的不一致,致使转制前后职工待遇随着时间推移,其差距越来越大,且首批中央转制科研院所职工退休待遇各地不一,中央与地方转制科研院所职工退休待遇相差甚大,引起了转制科研院所部分职工的强烈不满。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从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社会、缓解社会矛盾的目的出发,总结各地做得比较好的办法,对转制科研院所出台相应的调整规定。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报告》2004,(83):1-15
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牵扯面广,影响大。科研院所转制后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需要继续搞好配套改革,深化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包括: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和完善配套政策;加大对转制科研院所的科技投入力度;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等等。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务院部署,从2000年开始,我国科研院所向企业化转制的工作已全面启动。现在,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所科研院所向企业化转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他部门所属的134家开发性科研院所的转制工作有的也已完成,有的尚在进行中。 由于这类转制企业,是由原科研院所整体转化而来的,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这类企业拥有一批掌握了本领域新技  相似文献   

9.
广西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后发展问题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将近8年,成效是提高了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使科技院所发展与工农业生产实践及社会建设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了一批研产结合型和所产销一体化的科研院所。问题是:管理归属不顺,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因此,必须按照科学研究事业发展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进一步深化转制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改革,从整体上提高广西科学技术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0.
旁观     
科研院所为什么要转?无非是原有的体制再难满足科研院所的发展。如何使其科研的功能真正得以实现,资金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不是一转就灵?而且在转的过程中是否会使科研院所原本的功能褪色?现实中的例子足以说明一切。市场决定了科研院所要转制,但也必须把科研院所与一般企业区分开来。这是转制成功的前提。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1999年开始的科研院所改制经过5年的时间,取得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有上万家科研院所进行了转制。尤其是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的转制,是建国以来我国科技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和探索。但到目前为止,由于转制科研机构的自身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不尽相同,其企业化发展模式也不同,一些转制后的科研院所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有的甚至还没有完全摆脱原有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0月国家局所属的242家应用型科研院所,开始了从事业性质料研向企业化方面的转制;2000年又有134家科研院所开始实行转制。这又是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它引起了科技界用 内外各阶层的极关注。在转制的过程中和转制之后,对这一历史性科研体制的变革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社会各界,尤其是科技界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寻求一条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科研院所转制源于科技体制改革。如何能够改变原有的惯性管理状况,尽快形成适应市场竞争的机制和产业,在经济建设中生存、发展、创新、壮大也成为摆在转制科研究院所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当代陕西》2011,(10):4-4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4年,2001年底作为全省首批转制科研院所,由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相似文献   

15.
科研院所的转制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转制后的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方式、手段随之改变,科研管理方式的变化对科技档案管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科研活动中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如何积极综合利用档案资料为科研工作服务成为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所属的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以下简称“科研院所”),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除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个科研院所已基本完成企业化转制工作之外,现在全国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还有5014个。这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科技大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正面临着结构调整、人才分流、机制转换、制度创新的震荡与阵痛。其中,绝大多数与242个科研院所一样,将面临着向企业化转制的艰难选择。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探讨科研院所高新…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末,专业经济部门科研院所转制以来,一直存在着如何处理好转制前和转制过渡期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问题。在中央和各部委的支持下,随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深入贯彻,问题在逐步加以解决,起到巩固转制成果,保持社会和谐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国防科研院所从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向企业化转制已成为现实。原电子工业部下属的50余家军工科研院所随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成立已转制为企业。这些科研院所虽然已成立30余年,但作为企业,还处在创业期。如何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尽快适应新的环境,用核心竞争力来构造并持久保持竞争优势,是这些科研院所实现成功创业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可以持续产生独特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核心竞争力必须是那些能够为企业…  相似文献   

19.
《江苏改革》2003,(9):8-10
根据国家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2000年9月,江苏省政府转发了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全省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了江苏地方科研机构的改革工作,截至2002年底,应用型科研院所转制工作基本结束,转制省属应用型科研院所90%以上建立了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中60%以上的科研机构由科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至今已有20年的时间了。当前,已经有一千余家政府研究机构完成了企业化转制或分类管理改革。本文在总结我国政府研究机构的改革过程及其科技活动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对冶金行业研究机构①的科技投入、科技活动、科技产出以及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促进冶金科研院所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促进未转制院所实现全面转制;完善政策体系,鼓励和支持转制院所开展科研活动;支持冶金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