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重点国有林区2003~2014年84个森工企业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模型评估了两种全要素生产率,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森工企业单属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多属性全要素生产率更快;(2)森工企业两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的贡献;(3)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即森工企业前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越快,现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越快;(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非政府投资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后,讨论了这些结论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99家东北国有森工企业的一手调查数据和基于Malmquist指数的DEA方法测算了样本企业的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东北国有森工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经验性结果表明:2003~2015年,东北国有森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等生产效率指标无明显走势,但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在国有林区大力推行天保工程及产业模式转型的背景下,缩减企业在职职工人数、加大营林投资和发展第三产业均有利于提高国有森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样本企业的政社性支出会显著降低其技术效率,但在公检法及教育方面的支出反而有助于提高其技术进步。由于作用机制存在差异,不同的中央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对国有森工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所发挥的效果各异,生态效益补偿降低了国有森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政社性支出补助有益于提高样本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EA法测量了黑龙江省森工40个林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并利用Panel-Data模型找出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可归结为林区技术进步缓慢;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作用;技术因素和营林投资比重对森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存在负向影响,而劳动投入和天保工程(政策因素)对其影响不显著。为此,提出鼓励林业企业技术创新、优化林业投资结构、加强林业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森林生态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和深化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面停伐后,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能否成为国有林区发展的支柱产业,引起广泛的关注。文章以产业理论依据,从"需求收入弹性"和"生产率上升率"两个准则入手,分析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情况和全要素生产率趋势。研究表明: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下产品有成为支柱产业的可能,林下经济产业的生产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生产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将林下经济作为林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撑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同时也存在产业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低,技术增长率低,技术效率并没有得到改善等问题。从扩大内需、提高市场化程度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提出促进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勇 《南方农村》2014,(12):36-42
在省际面板数据基础上,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分析1994-2011年期间中国国有农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变动情况,发现2011年相比于1994年中国国有农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改善4.3%,技术进步平均贡献10.7%,而技术效率平均拖累5.8%;1994-2011年不同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改善来源于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变动的交替贡献;全国29个省(市)中有26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改善,但仅北京、黑龙江、浙江和广西4个省(市)国有农场的技术效率得到改善;国有农场全要素生产率改善最多的区域是南部地区,改善6.9%,最少的是中部地区,改善2.2%。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1999~2005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1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企业平均规模、资本密集度以及资产负债率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高,并且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自技术进步,而非效率变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化、规模效率等指标值大于“三资”企业;另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较显著的正影响,而资本密集度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2011~2015年黑龙江省国有农场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计算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效率除了2013~2014年度以外,其余年度数值变化不大,研究期内总体变化不明显。相应的技术效率分解后的纯技术效率与技术效率的变化趋于一致。技术进步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中起了比较大的作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靠技术进步实现。黑龙江省国有农场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8.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职工收入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职工家庭1997年、2004年和2008年3年收入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国有林区职工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收入结构变化明显,但林区收入仍然存在差距,贫困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而这些变化是由国有林区进行加工业改制、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建立起来新的劳动力要素市场等改革实践所导致的,这些改革也为国有林区职工生活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在国有林区建立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是确保林区改革成功,改善职工生活水平,使国有林区资源与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国家政策扶持的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国有林区民生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林区为我国生态发展建设和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建设地区,其中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更是当前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维护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自建国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将从历史演进和现实情况分析论述,以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工六局为例,探析自2015年国有林区全面禁伐后内蒙古森工集团国有林区民生发展情况,同时结合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国有林区民生问题的价值取向和学理依据,通过对职工民生结构多元化落实情况的调研,探寻当前国有林区民生改革战略推行情况,指出民生问题改革与国有林区改革动力激发二者之间的关系与意义,并针对国有林区民生问题改革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农垦已经成为我国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我国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态势、区域差异及主要限制因素,提出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策建议。[方法]采用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利用全国30个垦区投入产出数据,评价分析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平均值为1.104,技术进步变化平均值为1.160,技术效率变化平均值为0.953;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对较快的区域为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地区、东南沿海和新疆地区,增长相对较慢的区域为黄土高原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和东南山地丘陵区等。[结论]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技术效率是其主要抑制因素,农垦农业发展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而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仍然相对较粗放;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根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将全国垦区划分为高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高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低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和低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4种类型。建议通过完善农垦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建立农垦现代企业用人制度和新型垦农关系、因地制宜分类分区推进农垦农业经营管理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牛奶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国有及集体和个体奶牛场牛奶生产的随机投入距离函数,分析中国牛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来源。总体上讲,中国牛奶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比较温和的,国有及集体和个体奶牛场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25%和2.33%,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国有及集体奶牛场的技术效率明显下降,而个体奶牛场的技术效率略有增长。中国牛奶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大约为80%~90%。推广新技术仍然是中国今后牛奶生产的优先政策。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国有林区作为改革的先试先行单位,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功,走在了其他国有林区的前列。通过对内蒙古国有林区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企业划转,组建国有林管理机构等成功做法的分析总结,对其他国有林区乃至同样具有办社会职能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四大国有林区之一,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是林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体。森工集团(林管局)现有企事业单位42个,其中包括19个林业局,1个原始林区管护局,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其他企事业单位20个,在册职工20万人。2009年以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共有168个林场,分别分布在林区腹地,深入开展实施生态移居工程之后,  相似文献   

14.
1995年7月27日至28日.历时两天的东北、内蒙古、西南国有林区森林工业发展问题座谈会在哈尔滨落下帷幕。这次会议是由林业部产业司召美东北、内蒙古、西南国有林区林业厅(局)长、财务处长以及国家计委、林业部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共同参加的,围绕着《林业部关于国有林区困难和问题的调查报告》,研究东北、内蒙古、西南国有林区森林工业发展问题的林业专题座谈会。这次会议是林业部关于国有林区困难和问题调查研究的继续。会议期间,大家分析形势,总结经验,突出重声、,找出问题,进行分层透视,对国有林区的问题分类、排队,分别提出…  相似文献   

15.
剖析了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现存管理体制下政企不分,管资源与砍树木同出一家及其带来的问题,介绍了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2007年底以来的改革实践与探索。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初步理顺森工与政府的关系,强化了林管局的林业生态建设管理职能和国有森工企业的经营职能,优化了生产关系和发展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内蒙古国有林区管理体制问题的关键是强化林管局职能,在剥离企业社会职能的同时,赋予林管局林业行政许可权。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算2003~2014年黑龙江森工林区相对于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和全国的林业产业结构相似度,以及黑龙江森工林区多种经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相似度,得出: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趋同性问题严重,增加了林区全面停伐后的经济转型压力;2010年后黑龙江森工林区相对于全国的林业产业结构相似度持续下降,产业转型实践取得一定成效;黑龙江森工林区不同林管局之间多种经营产业结构一致性突出,不利于依托其突破停伐困境和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为此,建议黑龙江森工林区持续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产业格局等,充分应对国有林区全面停伐、经济转型和林区改革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7.
要闻     
《林业经济》2015,(7):6-7
中国最大国有林区将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4月1日起,被世人称为"北疆的绿色长城"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是中国四大国有林区之一,地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九个旗市,森林面积8.17万平方公里,森林蓄积7.47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1990~2003年   总被引:68,自引:2,他引:68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sit指数法,研究了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时序成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59%,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5.48%,而农业效率变化指数反而年均下降2.78%。从各省区情况看,测算的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除云南、内蒙古、上海、贵州和西藏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负增长外,其它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实现了正增长。从构成上看,绝大多数省区呈现出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效率损失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垂直管理体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岚  艾畅 《林业经济》2012,(8):76-79
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中央政府普遍采用垂直管理体制。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开展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政事企分开",破除制约林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的突破口。从垂直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建立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中央垂直管理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0.
在考虑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13个国家木材加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比分析1995~2009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木材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考虑CO2排放的木材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要高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低碳约束前后发达国家木材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水平要高于发展中国家。从1995年到2009年由于技术进步指数的变化引起了中国木材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较大的波动。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适当调整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