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生态效率,并进一步通过分解ML指数和测度投入产出冗余率分析引起效率波动的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效率未达到有效水平,区域化差异显著,呈现下游大于中游大于上游的格局,且下游区域生态效率水平远高于中游和上游;浙江省、上海市生态效率达到DEA有效;资源冗余情况大体和生态效率呈负相关,环境污染是效率损失的首要原因,亟需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技术进步是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推动因素,技术效率仍需改善。基于动静结合的生态效率时空演化分析,提出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2011-2021年中国沿海省份的数据,通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lacks-Based Measure(SBM)模型对海洋渔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探究其时空演化趋势区域差异,结合投入产出冗余率计算分析效率损失的原因,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海洋渔业生态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1年沿海各省份渔业生态效率平均值为0.734,东部海洋经济圈的海洋渔业生态效率值最高,北部、南部海洋经济圈内各省海洋渔业生态效率有较大的地区差异性;投入产出冗余分析表明我国海洋渔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非期望产出较高;从影响因素看,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海洋渔业科技、环境规制和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水平对海洋渔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效应。基于此,从投入产出冗余和影响因素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措施,以提升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生态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3.
农业碳排放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构成,农业低碳发展对于我国实现3060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面向低碳发展,基于SBM方法构建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模型,使用1998—2018年中国农业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对面向低碳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效率进行科学量化,并运用ESDA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面向低碳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三大经济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较高、中西部较低;多数省份在投入指标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劳动力冗余和土地冗余的情况尤为严重;农业碳排放冗余是造成我国各省份农业生态效率不足的普遍因素;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模式,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表明东部地区农业活动空间关系密切。因此,应构建农业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地区和省域间的协调发展;优化农业要素投入,减少农业碳排放;加强农业发展合作联动,开展农业污染协同治理,从而实现面向低碳的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黄河流域九个省(区)2016—2020年的农业生态效率,基于数据包络法,结合投入产出冗余率进行测算,得出结论如下。2016—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黄河流域九省(区)五年内总体的农业生态效率处于无效状态。除内蒙古外,其余省(区)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黄河流域农业投入指标存在松弛和冗余。由于九个省(区)农业科技水平发展不均衡,农民的耕作习惯不同,科技与环保意识不强,农膜、农药和化肥指标的总体投入冗余率较高。从省(区)来看,甘肃各要素投入冗余率平均值最高,陕西总体冗余率平均值最低。基于以上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水贝类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选取供给侧四大要素作为投入,产量作为产出,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了我国海水贝类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幵将其分解为技术敁率及技术迚步,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历年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水贝类产业2005-2014综合敁率平均值为0.816,在投入水平与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产出仍有18.4%的增长潜力。沿海各省都有投入冗余的情况,其中以浙江省最为严重,主要原因是各要素的投入组合不合理,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投入过量,DEA无敁多由纯技术敁率无敁造成。2005-2014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其分解得出结论——TFP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退步。最后结合研究结论针对我国海水贝类产业实际情况从供给侧结极性改革的角度给出提升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基于“双碳”现实背景,将农业碳吸收与农业碳排放同时纳入农业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方法]文章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西藏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以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结果]样本研究期内,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均值介于0.8~0.9,九大区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波动幅度较小,分区域呈现出“W”和“M”型两种时间变化态势,区域差异逐步缩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溢出效应,溢出效应超出直接效应。[结论]考虑农业碳吸收属性,中国整体农业生态效率处于较高水平,但未达到完全有效状态,仍有改进空间。应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区域合作,克服区域间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冗余,充分发挥溢出效应对区域间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改进的中国各地农业生态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全国农业资源利用率,推动建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两型农业",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展开研究发现,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产出,但在当前生态效率研究中未得到充分体现。文章通过量化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利于权衡农产品供需关系,更好以农田生态系统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福利为目标来开展农业生产。[方法]文章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期望产出之一,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4个农业效率研究区域。运用非期望产出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2014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良好,平均值为0.945,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部东北西部中部的空间分布格局。(2)影响全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为土地投入、机械投入、化肥投入和水资源投入。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指标与农业生态效率呈正向相关。土地、农药、劳动力、机械、水资源、化肥、农膜和能源投入、农业产值及碳排放均与之呈负向相关。其中农药投入是最为显著的抑制因子,控制农药投入是提升全国农业效率核心因素。(3)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格局是多层影响因素叠加而成,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原因主要在于资源要素消耗的过量与农业碳排放过多。[结论]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整体上发展较好,但各省市的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仍有上升的空间。从投入产出冗余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原因主要在于资源要素消耗的过量与农业碳排放过多。在发展中着重加大区域对农业土地的开发投入、推广机械科学技术、减少化肥等污染物投入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用水技术,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林业产业作为资源型产业肩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文章选取了林业第二产业面板数据测算林业产业生态效率,评价林业产业资源消耗与产业经济贡献,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具体通过收集处理2004~2013年我国15个省份的750个样本数据,利用基于投入导向的DEA模型,在考虑污染物排放等非期望产出变量条件下测度了我国15个省10年的林产工业生态效率。结果表明林产工业整体生态效率水平不高,但处于缓慢上升的发展态势;行业综合规模效率大于技术效率,未来生态效率的提升需要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产业环保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水源涵养为例,基于水平衡评价计算方法,选择水资源禀赋类型不同的县域单元开展水源涵养型生态用地功能分级划定研究。总结现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法及存在不足,致力于显化不同地区水源涵养生态用地功能绝对值差异,利用评价单元格水源涵养累计贡献值面积弹性拐点,对重要水源涵养用地级别划定方法进行改进。对河北省易县和四川省金川县的实例验证表明,此评价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水源涵养功能特点量身确定重要生态空间规模、面积和比例。  相似文献   

10.
客观评价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效率对优化工程管理方案和促进工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带有区域虚拟变量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2000-2019年贵州省84个县(区)的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效率进行测算,并依据经济发展水平估算贵州省的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规模。研究表明:(1)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改善了贵州省植被覆盖状况,2000-2019年间归一化植被指数增长了14.8233%,年均增长率为0.7412%;在气候、地形地貌以及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归一化植被指数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从地区看,贵州省石漠化地区的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效率为1.3002/百亿元,高于非石漠化地区的1.1279/百亿元;从县(区)看,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有效的县(区)共76个,其中21个县(区)的投资效率超过4.9914/百亿元,23个县(区)投资效率不足1.9888/百亿元,贵州省财政投资效率大致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3)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县(区)GDP每增加1000元,政府需要拿出13.3元进行植被恢复才能保证现有生态质量不下降。根据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政府应把补偿资金优先分配到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效率较高的区域,并对财政投资效率较低的区域实行资金审计与管理,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适度投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生态效率的方法,评判粮食生产能否协调好口粮保供、粮农保收和生态保育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政策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以生产力和赢利性双重目标为约束,以碳排放和农田污染为非期望产出,运用DEA-SBM模型,以粳稻主产省为测评对象,分析我国粮食连年丰产期粳稻生态效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诊断生态效率的短板。结果 2004—2018年我国粳稻生态效率年平均值为0.858 4,无明显上升趋势,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东北稻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长江中下游稻区的江苏、安徽,以及西南稻区的云南,粳稻生产处于生态相对高效水平,华北稻区和西北稻区则处于生态相对低效水平;生态效率损失主要由农化物资及排灌费的高投入,以及非期望产出的高冗余造成。结论 我国粳稻实现高产的环境代价仍较大,全国粳稻生态效率地域差异明显,未来粳稻生产可适当向生态相对高效区域集中。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本文分析2016~2020年湖南省14个地级市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实证结果显示:2016~2020年间湖南省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整体较好,在全国31个省市中全要素生产率排名逐年上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都有了稳步提升。但是,湖南省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并不平衡,未来需要效率提升的空间比较大。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排名靠前的湘西州、岳阳市、株洲市、长沙市和常德市这5个城市未来提升可主要聚焦于技术进步方面;衡阳市、张家界市和怀化市这3个城市文化产业需要提升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排名靠后、且各项指数均值均小于1的城市分别为邵阳市、益阳市、郴州市和永州市,这4个城市需要在增强文化资源配置、提升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以及减少冗余投入等方面多管齐下,才会有较高的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智慧林业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对其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真实的投入产出效率小幅度被低估,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会增加林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林业信息化投入和林业用地面积的投入冗余,研发水平的提高可以节约上述三种资源的投入,地区GDP的不断提升会对林业信息化投入和林业用地面积投入产生冗余现象。针对研究结果,从发展方式、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2007-2015年我国29个省市的水产养殖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以及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5年我国水产养殖平均技术效率为0.6871,整体水平较高。我国水产养殖整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但三种投入要素弹性总和大体上呈现递增的趋势。从时间上看,劳动力产出弹性和中间消耗产出弹性各年均为正值,养殖面积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各年均为负值。从空间上看,不同地区的各投入要素产出弹性差异较大。水产品的加工率、水产品净出口率、人均水产养殖面积以及技术推广机构的数量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A方法的广东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了DEA分析方法,对广东21个城市的林业4个投入指标和3个产出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各个城市的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值和规模效益,进而对广东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区域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林业投入可以有效提高广东林业投入产出效率非有效城市的林业投入产出效率,而对于清远、韶关和梅州3个城市来说,提高其林业投入产出效率的主要手段应为提高该城市的林业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回顾了我国大范围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的基本状况,阐述了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应评价的重要性,并在总结评价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涵养水源效益、水土保持效益、大气质量改善效益、改善小气候效益4个方面进行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的指标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棉花生态效率的溢出效应,对推动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考虑区域自然环境异质性的基础上,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09—2020年新疆42个棉花主产县生态效率,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验证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棉花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和门槛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棉花生态效率距离生产技术前沿面仍有提升空间;三大地理分区差异显著,北疆地区棉花生态效率较高、南疆和东疆地区较低;棉花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2)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棉花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既提升本地区棉花生态效率也能提升邻近地区棉花生态效率。(3)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棉花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特征,且技术进步在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中介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文章从坚持农业低碳生产理念,加强知识外溢作用,重视技术进步等角度提出促进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DEA模型评价山东省家具产业集群创新效率,并从区域空间视角将山东省与家具产业发达地区的集群创新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家具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率较高,但存在着相对于现有产出创新资源过度投入及投入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截至2017年,山东省家具产业集群的整体创新效率水平较高,规模效率位居中国前列,但综合效率、技术效率与广东、浙江相比具有一定差距,技术效率是山东省家具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为了山东省家具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必须完善集群分工协作的创新网络、推进产学研融合、提升地区服务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2010~2016年的全国地级市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农业生态效率,进而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实证分析了被既有文献所忽视的农旅融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剖析了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对农业生态效率的促进机制,并对其非线性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全国层面,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有益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尤其当融合水平较高时,促进作用呈增强态势;区域层面,东部地区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推进农业生态效率提升功效最大,中部地区促进作用较之于东部地区要弱,西部地区促进作用在跨越门槛值前不明显,但跨越门槛值后显著提升。在影响机制上,农业劳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等要素投入均伴随融合水平的不断提升而相应减少;农药、化肥等要素投入在融合初期并未减少,但在跨越门槛值后,呈现迅速减少态势。本文为考察农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贡献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验证了融合示范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基于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产出,以能源、资本、劳动、土地四要素为投入,构建DEA模型,比较分析了2002-2011年各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总体偏低,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维持既定产出的节能潜力达到39%;(2)从总体趋势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了波动上升的态势,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3)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的平均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中部地区的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区域差距明显.在此基础上,对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地区的增长趋势快于较高地区,农业能源效率整体上呈现向一个稳态收敛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制定差异化节能目标、推进农业节能减排科技进步以及提升西部地区能源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