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月5日,湖南省粮食工作会议暨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动员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全局,坚持“大粮食、大市场、大物流、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新型工业化理念引领粮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实现湖南由粮食生产大省向粮食经济强省转变,不断提高湖南对全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粮食产业对富民强省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2003~2015年河南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为保障全国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理清12年来河南省粮食增产因素与地域格局,可为河南省调整农业政策,进一步保持和提升粮食产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3~2015年河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产量等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测算了河南省粮食增产的作物和地市贡献,以及耕地面积和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并对各地市的增产作物和贡献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河南省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主要得益于河南传统粮食作物玉米和小麦的增产,二者贡献率达9192%,小麦贡献稍大于玉米; 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对于河南省粮食“十二连增”的贡献要大于播种面积的增加; 两大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增产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升; 12年来,河南省18个地市粮食产量都是增产状态,豫东南地区的南阳、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5地市为河南省粮食增产的主力。[结论]未来河南省需要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来稳定和提升其粮食生产能力和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3.
2001年12月11日。我国已正式加入WTO。据专家分析,我国“入世”后受冲击最大的行业是农业,受冲击最大的农产品是玉米、小麦和大豆等粮食品种。我省作为小麦和玉米的主产省和消费大省,及时研究“入世。后所带来的影响,探讨趋利避害的措施,确保粮食安全,既是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的一件大事,更是各级粮食主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Shift-Share模型对长江中游四省的粮食作物结构内部优势与竞争力进行了比较,以分析粮食连年丰收背景下作物内部增长的结构与竞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水稻不具备结构性优势与竞争优势;小麦同时具有结构性优势和竞争优势;玉米具有结构性优势但是缺乏竞争优势;豆类、薯类无结构性优势,但是豆类由于单产水平提高表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从农作物内部结构看,2004年以来长江中游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基本保持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62%的比例。其中四省水稻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扩张空间有限;安徽和湖北小麦有较大幅度增长;除江西外其他三省玉米均呈现出上涨趋势。长江中游作为粮食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发挥自身资源与环境优势,从结构与竞争力出发,调整水稻生产品种结构、提高品质,积极支持安徽和湖北北部小麦生产,克服玉米生产限制性因子、提高单产水平,以进一步发挥区域作物结构优势,增加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粮食安全作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关乎各国的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中国对粮食的需求十分旺盛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粮食主产区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缓解全球粮食安全态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河南省作为全国粮食第二生产大省,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较大贡献,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何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河南粮食人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顾问》2009,(3):13-13
中国2009年将在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玉米稻谷小麦物流节点。根据国家粮食局信息,国家将重点建设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建三江、长春、大连等玉米和稻谷物流节点,黄淮海地区的郑州、诸城、邢台、宿迁等小麦物流节点,长江流域的南京、武汉、长沙、九江、成都等稻谷物流节点。国家安排7.82亿元中央补助投资,重点安排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南、山西、广西等21个省(区、市)仓房维修改造和粮食仓储、烘干设施及物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粮食品种产量波动对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比重分析、边际贡献率分析、Cox—Stuart趋势检验、方差分解影响弹性及敏感分析法对四大粮食品种产量波动对总产量波动的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谷在粮食总产量中仍占有主要地位,粮食总产量对稻谷产量的敏感系数是最大的,稻谷产量的波幅明显要大于另外三个粮食品种产量;玉米产量边际贡献率有增长趋势,其他三个品种只是没有减少的趋势;稻谷和小麦生产的波动是加剧总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而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对总产量的波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正>2004~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那么,这"十连增"主要来自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还是粮食内部品种结构的调整?《未来中国粮食增产将主要依靠什么?》的测算结果是:单产对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播种面积,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即高产粮食作物对低产粮食作物的替代)在部分年份贡献率较大。田甜等进一步分析了单产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他们发现:对于水稻单产而言,财政支农力度、种子费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较大;对于小麦单产而言,机械费、财政支农力度、温度和土地经营规模影响较大,对于玉米单产而言,财政支农力度、温度和种子费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地区,经济上属于中等发达省份,包括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东和河北等省份。这些省份的生产结构布局以粮食为主,粮食在生产和经济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粮食主产区为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产区粮食生产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对于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10.
动态传真     
正湖南5月6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赴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研。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六保"任务,不断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出湖南贡献。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研调研座谈会上,许达哲充分肯定了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工作成绩。他指出,保粮食安  相似文献   

11.
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省,也是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10年,黑龙江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002.6亿斤,成为继河南省之后全国第二个千亿斤粮食生产大省。粮食商品量、商品率连续多年居各省(区、市)之首,是全国粮食净调出量最多的省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上半年,我国12个粮食主产省、区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可以称得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综观各地出台的粮改政策,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改革补贴方式,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如安徽、内蒙古、湖北、湖南等省、区。二是对部分粮食品种实行区域性重点保护、总量控制,局部放开,如黑龙江、吉林等省。三是缩小保护价收购范围,扩大粮食市场放开地区,如河南、江西、山东、四川等省。粮食主产区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预示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真正步入了快车道。作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农业发展银行,密切关注粮改动态,及时研究解决粮改形势下收购资金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准确把握信贷政策,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粮改健康发展有着重大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行业态势     
建立5大农作物品种与创新平台 中国突破中长期粮食增产技术瓶颈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1月20日在北京宣布,中国突破了中 长期粮食增产的技术瓶颈,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5大农 作物的品种与技术创新平台已基本建立,培育的100多个新 品种,将对未来10-20年的中国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产生深 远影响。 中国5大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8000万公顷左右,占中国 粮油播种面积70%以上,是中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 撑。不断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是粮食持续增产的重大技 术保证。  相似文献   

14.
湖南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稻谷产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湖南的粮食加工业并不发达,与产粮大省的地位不匹配。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加快湖南由产粮大省向粮食加工、流通大省乃至粮食强省转变的重要措施。笔者对比国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小麦种植格局日趋集中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小麦产量也发生了较大波动。通过计算综合比较优势系数筛选出相似性较高的主产省份(江苏、安徽、湖北),选取2002~2015年小麦生产数据,采用改进的多要素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计量分析,并求得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综合比较优势不一,各要素贡献程度不同;种植面积的贡献率最高,技术水平次之,化肥的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国家粮食安全中主产区粮食生产及其贡献的量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量化对比分析,系统认识主产区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贡献的具体表现及程度,客观分析其经济发展困境及粮食生产方面的成因,为国家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完善补偿机制提供数据参考。研究方法:利用历年全国和地方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多视角的量化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粮食生产地位、粮食增产贡献率、省均及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粮食生产比较贡献度等方面,粮食主产区均明显高于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但是,粮食主产区在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等方面明显落后,存在着粮食生产越多越吃亏的矛盾。研究结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过程中,粮食主产区发挥着关键作用,贡献巨大。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护粮食主产区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加大对粮食主产区,重点是粮食净调出省的利益补偿力度,完善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34(2):55-55
早籼稻期货将于近期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将有6家交割库落户湖南。2月20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早籼稻期货分析师首期培训班在长沙举行。本期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17名分析师参加。稻谷期货的推出,一是有利于发挥湖南的稻谷资源优势,做强做优粮食产业,不断提高湖南对全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粮食产业对富民强省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8.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湖南省作为国家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政策探索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粮食高质量发展要求迫切、耕地空间缩小、自然灾害频繁、品种结构不科学、比较效益低。在新时代担当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重点要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坚守耕地红线,加大对农业精准科技支持和粮食品牌支持的力度,引导科学用粮风尚。  相似文献   

19.
我国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新战略。本文就此进行量化解读。分用途来看,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主粮消费中,口粮所占比重持续下降,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比重持续增加,而其他用粮比重基本保持不变。分品种来看,我国口粮消费中小麦、稻谷和玉米所占的比重基本没有变化;在饲料消费中,小麦的比重上升显著,玉米小幅上升,稻谷明显下降;在工业消费中,玉米的比重上升显著,小麦和稻谷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其他消费中,玉米的比重上升显著,小麦变化不大,稻谷下降较为明显。预测结果显示:在最高粮食保障水平下,现有的粮食进口配额能够支撑这一水平,尤其是小麦的进口配额有较大的富余量;在中等保障水平下,现有的小麦进口配额仍能满足这一水平的粮食进口要求,但稻谷和玉米的进口配额将会有较大的缺口;在低等保障水平下,小麦、稻谷和玉米的进口配额均不能满足这一水平的粮食进口要求。未来我国在稻谷和玉米进口方面可以适当放宽进口数量,这并不会对我国的"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战略造成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我国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演变,以期为新时期如何从整体上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综合分析了1978—2018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水平的演变特征及三大主粮(玉米、稻谷和小麦)对全国粮食总产量的贡献变化趋势。基于省域尺度,对31个省(市、区)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空间分异进行了探究,并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和全局G系数分析了省域粮食单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1)1978—1985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整体呈现递减的趋势,由于单产的大幅提升,总产量持续增长。1986—1999年种植面积相对波动较小,由于单产的不稳定导致总产量波动较大。2000—2003年随着种植面积的短暂降低,粮食产量也整体呈降低趋势,这个阶段单产水平也不稳定。2004—2017年由于单产和播种面积的共同作用,粮食产量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变化趋势。2018年相对2017年,粮食产量虽有所下降,但减幅不大,仍处于高产水平。玉米对产量的贡献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第一大主粮。(2)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2008—2018年各省(市、区)粮食种植面积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北京、天津等10个(市、区)的种植面积降低幅度均在30%以上,其他地区或是面积扩大或是变化较小。相对种植面积,大部分省(市、区)的产量增加比例较大,尤其是主产区。(3)全国各地区粮食单产量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粮食主产区较明显,空间布局变化较小。全国省域粮食单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结论]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单产水平,仍是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