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实验方案和调查问卷,运用相关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详细分析得出:(1)林农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意愿的主要决定因素有:无林地面积、林农与林业部门的关系以及林农与集体组织的关系。(2)在林农与林业部门的关系中,相比于松散的关系,紧密的关系将激发林农更强的参与意愿;高信任和高支持的农户有更强的参与意愿;林农对林业部门的信任起正向调节作用,但是林农对林业部门的支持在0.1的置信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3)在林农与集体组织的关系中,相比于松散的关系,紧密的关系将激发林农更强的参与意愿;高支持农户有更强的参与意愿,但是信任程度并非林农参与意愿的主要决定因素;林农对林业部门集体组织的支持起正向调节作用,林农对集体组织的信任在0.1的置信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4)林业部门提供的政策信息、技术越可靠,林农的林业碳汇项目参与意愿越高,集体组织的互帮互助特性越突出、信息公开程度越高,林农的参与意愿越高。最后,文章提出了政策建议:加强无林地基础数据的管理、增加林业技术人员与林农的沟通以及强化集体组织的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林业投资项目的特点,充分考虑碳汇收益的价值,应用实物期权理论,对林业投资项目的价值内涵和期权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附加碳汇收益的林业投资项目价值评估模型;实现了林业投资项目价值更准确、更全面的评估。同时结合实际项目对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碳汇价值是林业投资项目总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投资项目自身期权特性所带来的期权价值也使项目的整体价值有了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碳汇林业     
《山西农经》2009,(6):65-65
凡是以吸收同定二氧化碳,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减缓气候变化为主要目的林业活动可统称为碳汇林业,但至少应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1)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4.
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林业碳汇项目绩效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林业碳汇项目绩效水平,优化林业碳汇发展路径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表明:项目实施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特征以及项目特征对项目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绩效水平都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优化和提升绩效水平的政策应当向影响因素和项目区域倾斜,同时兼顾项目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林业碳汇项目最新进展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述了林业碳汇项目的国际背景、清洁发展机制和林业碳汇项目的产生过程。阐述了林业碳汇项目的主要共识。分析了林业碳汇项目在非持久性、基准线和额外性、项目边界和泄漏、不确定性等方面存在的分歧。概述了中国开展与林业碳汇项目相关的工作,包括启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实施国内林业碳汇试点项目、营造“碳汇问题”研究学术氛围等。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积极参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活动;采取妥善的应对策略,确保我国生态安全;重视林业碳汇项目及碳交易的政策研究;加强林业碳汇项目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森林对于气候变化具有减缓、适应等功能,而造林即固碳、绿化相当于减排,因此我国一直将林业发展作为处理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中国林业碳汇项目起步比较早、竞争力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对林业碳汇项目及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经济》2020,(1):1-4,10
林业碳汇是减缓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全球生态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美国、瑞典、挪威等国日益重视碳汇带来的经济效益,我国健全林业碳汇市场势在必行。通过总结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状况,重点研究当前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以期为管理者调整供求关系、稳定价格提供依据,进而促进林业碳汇项目早日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相似文献   

8.
9.
《绿色财会》2005,(5):52-54
1998年以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先后启动实施了长防林、珠防林、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种苗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等一大批林业重点建设工程,每年投入资金持续增长,最高年份高达10亿元,累计使用林业国债资金6.5亿元.由于林业投资大幅度增长,我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林业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1998年以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先后启动实施了长防林、珠防林、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种苗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等一大批林业重点建设工程,每年投入资金持续增长,最高年份高达10亿元,累计使用林业国债资金6.5亿元。由于林业投资大幅度增长,我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林业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省始终强化“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狠抓工程项目质量和资金的双重管理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林业投资项目与工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阿芬 《林业经济问题》2004,24(1):35-36,43
林业具有寿命周期不确定性、产品多样性和效益目标多重性等特点。因此,对林业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也体现出与一般工业项目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只有根据林业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才能对项目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为科学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黑龙江省林业局和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的数据,运用修正的Faustmann模型和二叉树期权定价方法分析黑龙江省黑河造林林区的碳汇价值及该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营成本负向影响项目的最终价值;碳汇价格和木材价格正向影响项目的最终价值;初始价值正向影响项目的最终价值;黑龙江省黑河造林林区项目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碳汇交易市场,实施激励措施和制定林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林业项目投资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目风险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业项目投资面临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政策风险。规避风险,可以从改变风险后果的性质和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等方面采取多种对策,主要可采取风险减轻、预防、转移、回避、接受和储备等6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证了森林碳汇的经济学特性,针对国际碳汇贸易蓬勃发展这一现状,从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角度,对涉及国际碳汇贸易林业项目碳汇价值量的确定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涉及国际碳汇贸易林业项目的森林碳汇给项目所在国带来了2方面效益,即由碳汇贸易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森林提供碳汇服务带来的生态效益,进而导出了碳汇价值量的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15.
碳汇林业融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宰胜 《林业经济》2012,(2):19-23,32
针对碳汇林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借鉴传统林业融资方式,提出了构建碳汇林业融资机制,包括碳交易平台融资、商业贷款融资、产业投资基金融资、资本市场融资以及BOT系列项目融资等途径和方式,同时对融资项目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从财政补贴、政策性保险、林权配套改革和林产品市场等4个方面构建碳汇林业融资保障体系,以解决碳汇林业融资过程中的问题,以及为保障融资机制的有效运行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当前林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林业碳汇要求,开展林业碳汇理念宣传,使林业开发者充分认识到林业碳汇发展对林业经济的重要意义,增加人们对于低碳、碳汇交易、气候变化的了解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林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碳汇林业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12月7—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什么是低碳经济?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中有何作用?本刊从政策、专家、企业、个人等多角度特别推出本期特别策划,以期通过宣传报道,激发社会各界对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独特作用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大环境下,实行碳汇交易是通过市场驱动来推进当前高污染、高能耗、碳生产力低下的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阐述了实行碳汇交易的必要性,对碳汇交易的相关概念和主体进行了界定,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进行全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融资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并据此构建了林业碳汇交易运行机制的模式图。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虽然在森林资源、管理经验、风险管控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技术不够先进、法律缺失等问题,通过对徐州市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要提高计量、监测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区域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条款等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农发行应进一步聚焦“双碳”目标,加大对具有显著碳汇效果的林业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发展林业碳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战略。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