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目的:流域是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区域,科学划分补偿载体与合理补偿阈值可为流域生态补偿与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InVEST 模型,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生态补偿优先级与补偿阈值测算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5年闽江流域拥有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体上生态系统服务上游>中游>下游,且自生态补偿实施以来总体呈增长趋势,水源供给服务最为明显;(2)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 788.27亿元,其中水源供给服务价值占比达61.91%,水质净化服务价值仅占0.16%,按生境质量调整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 827.05亿元;(3)根据生态与社会经济状况确定浦城县、武夷山市、光泽县、松溪县、建阳市、顺昌县、建瓯市、政和县、连城县、宁化县、清流县、建宁县、明溪县、泰宁县、将乐县为受偿区,其他区域为补偿支付区;(4)依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损失的机会成本,确定受偿区2015年补偿阈值介于8.48亿~105.56亿元之间。研究结论:闽江流域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上游对生态补偿迫切程度整体较下游区域更强烈,探索有差异且合理的生态补偿阈值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森林生态恢复效益评价模型,对贵州省森林新造林资源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释O_2固碳和物种多样化等方面的生态恢复效益价值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贵州省森林生态恢复效益总价值为47亿元/年。恢复效益价值最高是释O_2价值22亿元/年,占46.79%。调节水量价值12亿元/年,占25.52%;净化水质价值5.44亿元/年,占11.57%;提供负离子价值0.0354亿元/年,占0.08%;吸收污染物价值0.38亿元/年,占0.81%;固碳价值6.23亿元/年,占13.25%;物种多样化保护价值0.934亿元/年,占1.99%。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修正后的贵州省森林生态恢复效益的总价值为31亿元/年。  相似文献   

3.
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按照国家正式颁布的《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及联合国SEEA-EEA推荐的生态产值核算方法,对2013—2018年我国森林碳汇生产总值进行了核算,并与第八、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碳汇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8年,我国森林碳储量、碳汇量呈增长态势,碳储量年均增长3.58%,碳汇量年均增长14.95%。在价值核算上,2013年我国森林碳储量价值为8044.24亿元,2018年为8824.20亿元,年均增长1.87%。2013年、2018年森林碳汇价值量分别为142.23亿元和272.06亿元,2018年森林碳汇价值约占林业总产值的0.34%。按相关研究提供的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计算的2018年森林碳汇生产总值为141.47亿元~152.35亿元,约占2018年我国GDP总量的0.015%~0.017%。研究表明,2013—2018年,我国森林碳汇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呈下降态势,但森林碳储量、碳汇实物量呈增长态势。研究认为,建立统一的GEP核算标准体系、减小森林生态系统的中间消耗、提高森林...  相似文献   

4.
刘传玉  张婕 《水利经济》2014,32(2):61-64
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剖析和对比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典型案例,分析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在补偿机制层面与项目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和实践需借鉴国外在流域生态补偿方面的成功经验,应该重点在补偿机制的理论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补偿机制设计及PWES项目实践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尝试构建生态服务提供方直接参与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生态补偿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运用支付卡式(PC)条件价值法(CVM),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南水源区的农户问卷调查微观数据为基础,考察水源区农户的基本环境意识和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并采取右端截取模型分析农户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及边际效应。研究结果:在416个有效样本中,406个受访者愿意参与南水北调流域生态补偿,受偿意愿主要集中在700—1000元/年,合计占比49.04%,WTA中位数为900元/年。农户家庭经济社会特征方面的异质性、迁移倾向和决策背景是影响受偿意愿的重要因素,其中,计划迁出农村的农户受偿意愿比不愿意迁出的农户高51.73%,退耕户的受偿意愿比非退耕户低43.14%。研究结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户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较高的受偿意愿,建议在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和完善农民迁移制度的基础上,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和自治管理的角度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量,特别是将其价值额度量化从而获得其货币价值量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研究社会群体对森林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文章系统梳理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界定、价值论和方法学以及服务功能总价值计量评价,提出采用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连续定位观测数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社会公共数据来计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通过实物量和价值量方法进行评估,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绿色GDP核算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丁双  戴玉才 《水利经济》2023,41(1):78-83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利用拓展能值模型核算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分析双维度机制分类框架机制类型,依据补偿方补偿意愿确定流域政府及其上级政府的补偿额分摊支付比例,并以汾河流域忻州段-太原段为例验证该机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不协调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当地大型流域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加大了当地流域生态保护难度,应以生态价值为核心确定补偿标准,在流域政府补偿上级政府补差型机制下尽快设立专项资金并合理分摊支付补偿额,保障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浙江现有主要树种杉木、松木的成本收益调查资料为基本例示依据,运用净现值计算方法,计量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尺度。根据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通过对森林生态受益对象及其产品的价值构成和收益分配分析,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角度,提出了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近年来林业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生态文化价值体系,以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为研究对象,应用费用支出法进行具体的核算与评估,测算出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生态文化年价值总量为2485万元,价值巨大。把无形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还原为有形的价值形式,警示人们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做到自觉保护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山区森林资源价值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基于效用价值理论,运用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法(CVM)对北京市山区森林资源的整体价值进行了评价,并运用贴现法对相关价值进行处理,得到北京市山区森林资源整体价值为3143.51亿元。其中,使用价值为2974.96亿元,占94.64%;非使用价值为168.55亿元,占5.36%。  相似文献   

11.
中国森林资源第七次清查结果及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系统分析第七次(2004~2008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此次清查的5个特点;从森林资源结构、资源数量、区域分布、资源发展变化等方面揭示了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最新成果;剖析了森林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亿hm2,森林覆盖率20.36%,森林蓄积137.21亿m3;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hm2,蓄积19.61亿m3,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t,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10.01万亿元。  相似文献   

12.
森林绿色核算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绿色GDP核算的SEEA基本方法、结合当前我国森林核算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核算内容为林木价值、林地价值和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通过对福建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四期的森林资源进行绿色核算,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森林绿色GDP分别比当年的GDP约高出144.22亿元、195.36亿元、50.39亿元、52.16亿元,说明福建省15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适度兼顾环境资源的保护,基本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但森林绿色GDP对当年GDP的差值逐期下降,GDP反映更真实的经济和环境的变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流域生态补偿成为解决流域内不同地区经济损益变化、协调上下游利益关系失衡的重要经济手段。文章运用选择实验法,构建生态服务功能指标并设置属性水平,实证分析浑河流域下游居民对上游森林生态服务属性的选择偏好;通过421份有效调查问卷,运用Mixed Logit模型,测算其补偿意愿。研究结果表明:(1)74.6%下游居民愿意对其进行补偿,受个体基本特征、外部环境、水资源现状评价与认知等多维度变量综合影响;(2)根据模型估计结果,支付金额与受访者补偿意愿呈负相关,改善城市小气候、调节水量、信息反馈与其呈正相关且有显著影响;(3)下游居民人均补偿意愿为23.77元/年,补偿金额为2783.77万元/年。效用水平差异化的不同组合方案为浑河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与资金分配是建立跨省水生态补偿机制的难点和关键问题,需要结合试点以来的实际保护投入和保护效果,根据补偿性质的不同,分别计算直接成本补偿量和机会损失补偿量,再将直接成本补偿量分配到水源区各区县。建立基于跨省断面水量水质和投入效益的补偿量计算模型与资金分配的熵权模型,以东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试点为例,计算得到江西省东江源区水生态保护年补偿量31.86亿元,其中直接成本补偿量11.06亿元,并按37.2%、32.2%、30.6%的比例分配给源区寻乌、安远、定南三县。此结果高于《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的补偿金额,可为我国实施跨省水生态补偿中优化补偿标准和资金使用,实施差别化补偿方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从森林对于人类的价值、人类认识的森林资源价值与森林资源价格等方面,分析为何要探讨森林资源的价值,探析森林资源价值被掩盖的原因,研究待补偿森林资源价值的确定,提出森林资源价值补偿交易的出资人与补偿对象和森林资源价值补偿交易双方的权责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生态补偿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互制约,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宁夏隆德县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从隆德县森林、草地、农田和水域4个方面展开分析,对隆德县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生态补偿进行估算。[结果]在黄河流域宁夏地区,隆德县作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其生态服务价值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为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补偿额为6.447亿元,在总补偿标准上占据绝对地位,其次为农田、水域、草地生态补偿,且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符。[结论]根据宁夏隆德县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结果,草地生态系统外溢补偿标准相对偏小,仍需继续改善,后期应对土地利用规划及时加以调整,为草地生态系统的良好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7.
开展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有助于改进政策机制、支持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文章运用政策文献量化方法,构建森林生态补偿“政策结构-政策内容-政策工具”三维空间分析框架,利用NVivo 11 Plus对1978—2023年颁布的141份中央层面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文本进行多维度的量化分析,全面系统地揭示政策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研究发现:(1)中国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文本发布数量呈现波动式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政策文本发布类型以部门规章为主,发文主体呈现层级高、多元化和政策联合决策聚焦于高层级部门的特征。(2)每个阶段的政策内容与社会经济背景密切相关。政策探索阶段主要关注法律法规制定,政策加强阶段开始以生态效益为导向,政策深化阶段注重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3)从政策工具来看,管制型、市场型、自愿型政策工具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分别占46.15%、46.83%、7.02%。文章提出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应强化政策主体的协同合作、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政策工具和市场机制等政策启示,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机制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北京和河北张承地区森林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维护林地所有者合法的经济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文章基于边际效应理论,以2016年为时间截面,测算北京和河北张承地区森林生态建设的边际效益,得到横向补偿的临界值,结合地区非均衡协调发展,根据专家赋权法得到北京和张承地区互补的森林生态补偿值。结果表明:理论上北京应向张承地区提供森林生态补偿521392.24万元/年~1277708.36万元/年,实际上,十三五期间北京对张承保地区各类生态补偿额仅71200万元/年。据此,北京尚需补偿张承地区的差额至少为450192.24万元/年~1206508.36万元/年,所以北京应在现有补偿基础上加大对河北省张承地区森林生态补偿金额。最后从国家、河北省、北京市三方面针对上述计算结果提出健全生态补偿体系、拓展融资渠道及区域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产品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使全社会受益,但保护森林的成本主要由农户承担,因此必须给予农户一定的补偿。森林生态补偿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结论。从森林生态补偿含义、补偿标准、补偿模式、补偿意愿和补偿效应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发现现有文献在研究内容上尚存在很多盲点和不足之处。第一是差异化补偿标准测算问题,对不同地域、不同树种、不同造林方式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缺乏比较研究;第二是生态补偿资金的分摊问题,对森林生态补偿资金在不同补偿主体之间的分摊比例研究不够;第三是不同补偿模式耦合的临界点问题,对市场补偿和政府补偿的边界,以及两种补偿模式的交易成本测度等问题缺乏研究;第四是森林生态补偿的激励相容机制问题,对不同补偿模式的激励相容效果和激励相容度测算等问题关注不够。基于上述结论,对森林生态补偿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森林资源非常有限,并非绝大部分都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如何才能够为森林生态效益的提供者给予一定的补偿,实现生态的公平性,建立出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就显得尤为关键,同时这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话题之一。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对森林生态补偿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从问题出发,通过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制度建设来完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