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为降低整仓充氮气调成本,通过比较分析粮面空间充氮、全仓富氮、辅以谷物冷却的对照仓房度夏时玉米主要质量指标变化规律和能耗情况,以储粮安全、经济、科学为原则,研究粮面空间充氮气调抑制害虫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粮面空间充氮技术,控制了储粮害虫的发生,减少了粮食水分损失,延缓了粮食品质劣变,且能耗低,效果与全仓富氮储粮相当。因此,粮面空间充氮气调储粮技术是一项经济、可行、值得推广的绿色储粮技术。  相似文献   

2.
氮气控温气调储粮是一种以物理方式获取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氮气,经过提高纯度(95.0%-99.5%),充人密封的粮堆,置换粮堆内部空气,保护储粮的新技术。由于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能够抑制粮食呼吸、防止粮堆生虫、杀灭粮堆内已有害虫以及抑制大部分微生物活动。同时,氮气气囊的存在能明显减缓粮堆表层温度上升,从而改善粮堆内部储存环境,优化粮食储存工艺,延缓粮食品质劣变。氮气控温气调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储粮新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磷化铝杀虫安全性评价与充氮气调绿色储粮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化铝作为一种主要的杀虫剂,在粮食储藏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分析磷化铝杀虫原理及其物理化学特性,总结磷化铝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评价其保粮的优缺点,并思考取代磷化铝杀虫保粮的新方法,提出推广应用充氮气调绿色储粮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高大平房仓内实施充氮气调储粮技术,通过对代储点仓房进行气密性改造,同时进行气调储粮应用试验,基本实现了绿色储粮的预期目标,为今后的改进和提升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采用产气量为100 Nm3/h的制氮机组进行充氮气调储粮试验.结果表明:浅圆仓气密性能良好,即使在半仓状态下,仍能够使仓内氮气浓度达到98%以上,且氮气浓度维持的时间能够有效杀死米象、锈赤扁谷盗、谷蠹、赤拟谷盗等常见害虫;在夏季高温季节制取氮气入仓后未对仓内粮温带来影响;此外,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充氮气调对稻谷品质的劣变有一定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无形粮田”的概念,即通过加强和提高储粮技术,减少储粮重量与质量损失,使粮食在从田间收获后到消费环节的过程中尽可能延缓品质变化,减少重量损失。广大农户是我国粮食存储的主力军,我国每年约有占当年粮食总产量50%以上的粮食由农户家庭储存,但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储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储粮损失较大,平均损失为5%-8%左右,影响了“无形粮田”效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氮气气调与控温储粮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了氮气气调与控温储粮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高温高湿储粮生态区采用氮气气调与控温储粮技术提供参考依据,解决储粮难题.  相似文献   

8.
充氮气调储粮技术有显著的保鲜及虫霉防治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缩短春季气调密闭时间,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高大平房仓气调仓全储存周期覆膜储藏,开展了高大平房仓覆膜通风降温试验。本试验探析覆膜通风工艺应用,对降温效果、通风均匀性、水分损失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膜通风与揭膜通风均有良好的降温效果;与揭膜通风相比,覆膜通风的通风均匀性未明显变差,水分损失差异性不大,但单位能耗较低,能较大程度减少劳动量、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储粮成本及提升储粮安全性;不同品种与不同杂质含量的粮食对覆膜通风均匀性无显著影响,小麦仓覆膜通风能耗低于稻谷仓。  相似文献   

9.
广西南宁粮食储备库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直属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2001年10月开工建设,2003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粮库建有现代化的标准仓房15栋共25间,仓容10万吨,仓库配备有现代化的粮情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系统、谷物冷却和充氮气调储粮设备. 粮库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按照“管理要科学,环境要优美,效益要良好,打造自治区粮食仓储管理示范库”的要求,主要从强化职工绩效考评方面人手,对照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各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层层分解进行考核,有力地推进了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经济》2013,(5):71-71
近年来,我国农户家庭储存的粮食每年约2500亿公斤,约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粮食大量损失。据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全国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为8%左右,每年损失粮食约200亿公斤,相当于6160万亩良田粮食产量。而且,由于农户储粮条件差,科学储粮技术  相似文献   

11.
节粮问答     
<正>1.粮食产后在哪些环节损失最大?粮食产后损失最大的环节是在农户储存环节。根据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农户储粮损失最严重的为东北地区,平均约为10.2%;其次为西北地区,约8.8%;长江中下游地区约7.4%;黄淮海地区约5%。农户储粮损失中,鼠害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农户储粮鼠、虫、霉害损失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9%、21%、30%。造成损失的根本原因是农户储粮设施简陋,储粮条件差,缺乏科学储粮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粮食产后损失通常包括收获、储藏、运输、贸易和加工等环节中的损失。其中,储粮环节是粮食产后体系的核心环节,连接着粮食价值链的上下游,是后续各个环节的基础,其损失率决定了能够进入食品供应链的数量。在我国粮食储备结构中,农户储粮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30%-50%。由于部分农民储粮意识薄弱、储藏条件差、缺乏科学的储粮技术和完善的储粮设施,  相似文献   

13.
氮气气调是国际上公认的绿色储粮技术,具有防治储粮害虫和抑制霉菌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使用移动式膜分离制氮机对安装横向通风系统的24m跨度高大平房仓进行氮气气调杀虫实验。结果表明,膜下环流氮气气调技术在配有横向通风系统的24m跨度的平房仓内应用工艺安全可行,杀虫效果良好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14.
正农户储粮是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库的粮源,是粮食绿色储藏、加工的源头。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农户家庭年储存粮食约2.5亿吨左右,约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农户作为储粮主体,对美丽乡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户储粮意识、储粮安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粮食产后仅农户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  相似文献   

15.
所谓储粮,就是从粮食收获后到消费前之间的贮存过程,在储粮过程中除了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外,还要严格防范害虫对储粮的侵害,因为害虫不但使粮食重量和品质下降,还有可能引起疾病的传播,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文章从我国储粮虫害现状着手,分析了储粮害虫防治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提高储粮害虫防治工作水平的有效对策,以期为广大储粮工作者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充氮气调对稻谷、大豆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研究充氮气调随储藏时间延长对稻谷和大豆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氮气调储藏时,稻谷和大豆的发芽率在各个温度都缓慢下降,在35℃仍然有很高的发芽率;脂肪酸含量均有所增加,并与温度呈正相关;稻谷出糙率、整精米率及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降低,且与温度呈负相关。与常规储藏相比,低温储藏时两者的品质变化相近.高温条件下充氮气调可降低5℃对粮食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以占世界耕地的40%和水资源25%的人均资源量,生产的粮食总产量高居世界首位,保障了占世界22%人口的丰衣足食,这一成就来之不易。但从生产、加工、储运和消费的全过程看,我国粮食资源浪费和损耗也十分惊人。这其中既有技术性损耗,也有人为浪费,还有政策性损失。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目前,我国粮食资源浪费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粮食收获后储运物流环节损失严重。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都采用了先进的储粮技术,在大幅降低储粮损失率的同时,保持了储粮的品质质量。但在农村,粮食  相似文献   

18.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近年来,我国农户家庭储存的粮食每年约2500亿公斤,约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粮食大量损失。据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全国农户储粮损失率平均为8%左右,每年损失粮食约200亿公斤,相当于6160万亩良田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9.
2017年在福建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漳州直属库P9号仓开展基于高大平房仓充氮气调配合低浓度磷化氢熏蒸的双低杀虫实验,旨在解决低气密性仓房充氮杀虫不彻底的问题。结果表明,在气密性较差的仓房进行气调时,采用低氧与低浓度磷化氢熏蒸的双低杀虫方法,可以有效杀死仓内害虫,杀虫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熏蒸的方法,而且质量品质指标变化不大,对磷化氢抗性较高的害虫亦有较好的效果,使无虫期明显延长,且成本控制在较少的范围内,避免了气密较差仓房充氮时反复补气成本较高的问题,并长久保持仓内基本无虫粮状态,为气密性条件较差的仓房提供了较好的充氮杀虫不彻底的解决方法,实现绿色、经济、有效储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夏季华南地区长期高温,表层粮食温度上升较快,从而引起粮食发热、品质劣变的问题,利用现有仓房采用空调制冷技术控温,使仓温保持不超过25℃,实现稻谷准低温安全储藏,进一步提高储粮稳定性,减少储粮害虫的发生,有效延缓了高大平房仓内夏季粮食劣变的速度。通过空调控温储粮应用对比,试验仓储粮品质明显优于常规管理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