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依旧十分严峻,随着国家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鼓励企业绿色转型升级,高耗能、高污染的钢铁企业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绿色创新步伐。为鼓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我国政府加大补贴投入力度,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企业的研发资金。为了客观评价政府补贴对钢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从经济、创新和生态三个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B企业进行案例描述,并针对钢铁企业如何进一步解决污染问题,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构建河南省城市宜居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整理宜居城市的评价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河南城市宜居水平进行评价;提出宜居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必须从林业资源入手,建设生态林业,推广林业技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新型林业技术,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以为生态林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矿业城市大力发展生态文明,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大力发展生态文明”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内容。在矿业城市发展生态文明,有利于推进矿产资源集约与综合利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促进矿业城市转型。面对持续扩大的矿产资源需求和日益深化的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矿产资源集约与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抓手,从优化国土开发空间,集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资源;实施综合性、全面性、系统性生态环境管理,深化大气污染和重金属、持久性化学物污染协同防治机制;促进经济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促进生态文明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林业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章以伊春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市的转型过程,指出其经济转型中面临的挑战,建议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系。  相似文献   

6.
《浙江林业》2003,(7):6-11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森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来,上海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的战略目标,以及建设"高水平农业科技、高水平农业设施、高水平农业组织"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制度创新加科技创新,依托上海大都市优势,不断加快推进农业战略转型。一、加快推进农业功能的战略转型一是开发凸现农业经济功能,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要提高这"三个率",关键是一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二要依靠优  相似文献   

8.
宏观     
正习近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习近平近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发表讲话指出,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他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  相似文献   

9.
按语     
<正>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不仅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现实利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多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目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现代大森工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现代大森工新森工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提出了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加快森工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加快森工城镇化步伐,打造森林生态城镇品牌;大力繁荣森工生态文化,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需求;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高林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绿色发展新思想与农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与草地资源的破坏与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本文在分析习近平绿色发展新思想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其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探讨了在绿色发展新思想指导下,如何在发展理念、水土资源保护、生产行为规范以及生产技术生态风险评估等重点领域实现农业的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参考相关的研究文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伊春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别从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4个方面提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措施。结果表明:伊春市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不断上升的,其中经济支持系统上升较稳定,社会支持、环境支持和生态供给系统较波动,且木质产业、科技与收入、污染治理、水资源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向非木质产业转型,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节能减排,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从而进一步推进林业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北京生态文明沟域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山区以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山区沟域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文从生态文明沟域建设战略出发,阐述了生态文明沟域建设的背景,即开展首都山区生态文明沟域建设是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北京山区已经具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生态文明沟域建设是当前北京山区发展的迫切需求,生态文明沟域建设是沟域经济发展转型的内在需要等4个方面。同时,该文梳理了生态文明沟域建设的理论基础,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系统论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论等。特别是从理论高度对生态文明沟域建设进行了战略思考,提出了生态文化引领战略、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区域和沟域统筹发展战略以及幸福导向型战略等四大战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树立大地质大服务理念,顺应地质工作发展形势,主动谋划、抢抓机遇,围绕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地质工作,从人才结构、产业结构、技术装备方面,都已基本具备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基础能力,推动了地质工作的转型升级:(1)围绕贵州发展生态利用型产业,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包括围绕服务旅游业发展、服务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服务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的转型升级;(2)围绕贵州发展低碳清洁型产业,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包括服务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服务新型建筑建材产业、利用贵州省地质科技园搭建创新平台实现转型升级等;(3)围绕贵州"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大工程,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升级;(4)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大力推动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河南建设制造强省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河南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受到外部政策环境、市场需求转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外源动力和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资源要素、数字人才等内生动力等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协同推进的过程,在充分了解其转型发展动力基础上,通过加强政府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顶层设计等为制造企业打造良好的数字化生态环境,推动其实现数字经济产业链融合,促进其数字化运营模式转变,以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木材加工业生态转型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渐严峻,木材加工业实现生态转型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动木材加工业生态转型的首要问题是要对木材加工业生态转型水平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文章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域,基于DPSIR系统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方面,构建木材加工业生态转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09~2018年福建省木材加工业生态转型水平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福建省木材加工业生态转型整体发展趋势良好,但仍未达到优秀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2)驱动力系统、压力系统和状态系统基本呈现稳步快速的发展趋势,是木材加工业生态转型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影响系统和响应系统发展趋势波动性强,对生态转型的促进作用不稳定。(3)从各个具体评价指标看,代表驱动力的森林蓄积量和技术创新,代表环境压力的各类污染物排放,代表状态系统的木材加工业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资源利用率,代表经济影响的木材加工业总产值,代表政策响应的木材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林业生态投资额、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及RD经费投入占比,都是促进木材加工业生态转型的主要因素。在深入分析木材加工业生态转型特点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福建省木材加工业生态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按照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江苏省畜牧业要实现区域布局科学,养殖结构合理,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绿色水平明显改善,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与种植业布局相协调的生产格局。全省稳定控制畜禽生产总量,着力提升规模养殖水平,提高畜禽生产效率。到2020年,畜牧规模养殖比重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一套适用于全国不同地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办法,从而增强各地农业绿色发展责任意识,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方向指导和决策参考。[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分析,对新时代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进一步明确农业绿色发展的评价思路。[结果]在此基础上,构建包括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定量评价体系与由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农业绿色发展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归一化法和标准化系数法等评价方法。[结论]政府要加快建立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组织体系、领导干部农业生态资源离任审计以及农业绿色发展考核奖惩制度等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农业生态资源数据采集与统计体系建设,加快更新农业资源环境统计条目,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我国农业正处于艰难的转型阶段。这不仅包括从粗放、透支到集约、永续的资源利用方式转型,从"家家包地、户户种田"到经营权流转、适度规模的经营方式转型,而且包括从增产导向到竞争力导向的农业支持政策转型。加快构建竞争力导向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乡村生态宜居问题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四川都江堰精华灌区103个林盘为样本,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川西林盘生态宜居性的评价体系和模型,通过构建由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居住条件4个维度、16个指标因子组成的判断矩阵,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并排序。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振兴"视角下,在农村生态宜居性评价要素中,生态价值(0.3945)居住条件(0.3671)美学价值(0.1354)社会价值(0.1029)。具体而言,植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川西林盘生态宜居评价中占据首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从新型乡村功能拓展、乡村多元功能协同和乡村生态经济体系建设三个方面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生活垃圾和生活燃料污染治理、防止水体质量恶化、保持景观的自然性以及林盘民居的乡土特色、发展庭园经济、推进林盘旅游产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