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向阳 《林业经济》2012,(1):16-18,22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认为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重要体现。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物质基础与文化基础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涵,指出中国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真汲取中国古代传统生态思想,坚决摒弃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和技术输出、将生态环境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的自私自利行为。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过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两型社会",积极探索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大领域和重大任务。生态马克思主义将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不断发掘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可以为人类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理论选择。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选择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也对我国环境立法与执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自然赐予的多样性,是中国转向生态文明的重要资本。中国应根植乡土社会多样性的后发优势,紧握生态文明战略机遇,丰富绿色发展模式。产业文明走到今天,已步履维艰。基于丰富的生态多样性,人们对"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双重期待,对于正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中国来说,完全可以相生相融于"美丽中国"的建设之中,而不必重蹈西方国家的覆辙。中国的乡土社会作为维护多样化的主要依据,终将为生态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生态问题成为热门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从本质上说是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可以说这是对现有文明的一种超越。在我国40多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但冷静思考不难发现,这种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资源环境的牺牲为代价换来的,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因此,研究马克思生态思想,有利于加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赵成、于萍著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研究成果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文明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进消费模式等方面科学建设生态文明,同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建设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是改变领导者的政绩观、生产者的生产观、消费者的消费观,实现思想与认识水平的生态化;建设生态文明的保障是政策和法律体制的生态化;建设生态文明要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思想,为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本国国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指明了正确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作为自然界的存在物,必须要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基于此,文章对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梳理,总结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具体内容,对于在每个历史时期生态文明思想呈现出来的不同内容进行阐述,指明要发挥其思想的积极层面效用,扬弃其不足之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解决当前全球范围内生态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两山"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念的传承和创新。文章基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对我国"两山"理论进行内涵剖析,从中汲取有益启示,指导"两山"理论在我国的实践,结论对破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想财富。先哲们对“天人关系”“地人关系”等的诸多论述,开启了中国古代朴素博大的生态文明观。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人类从森林中走来,由依赖自然、到想征服自然、再到回归自然,体现了人类对森林生态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曲折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曾经经历了从狩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中国在"挑战——应战"模式下,在学习西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报告最大的创新之一,不但是"五大建设"的重点,更是难点。生态文明时代就是要缩小生态赤字,实现生态盈余,实现绿色发展。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重要途径和重要任务,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2.
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总体要求,再到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指引,党的十八大倡导和规划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 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是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需要,为提升发展质量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导.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力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作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蓬勃发展下的产物,不可避免地会与各个研究领域产生交集和联系。本文将大数据技术与作为人类价值选择和科技发展代表的生态文明进行结合,首先借助大数据技术下的互联网数据共享和CNKI数据库的应用,对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五个维度的指标进行检索,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随后又以生态文明示范区海南省为例进行质证研究,通过改进的熵权TOPSIS法计算得出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和五个维度指标的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海南省大数据产业已有所发展,城市统计基础数据库已日益完善,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应的指标数据内容仍较为匮乏;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处于中等水平,2010-2015年内发展较为不稳,2015年生态文明建设各指标从小到大依次为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政治文明生态文化文明。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是建设生态林业、发展民生林业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林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拥有29亿余亩森林、5亿余亩自然湿地和19亿余亩荒漠戈壁,这些资源为森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30余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森林旅游业在满足国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区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基于"演化—反思—重塑"的基础逻辑诠释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地价值认知观。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土地从自然物、生产资料到自然经济社会综合体,土地内涵表面上从一元拓展为多元,土地价值认知本质上从广纳趋向收缩,经济价值成为主导;(2)土地在满足以经济驱动的人类需要的价值标准中成为"财富增长的机器",其自然属性被忽视,商品属性被强化,土地承载压力不断增大,成为影响土地价值量的关键约束;(3)从"人"的利益衡平、"地"的功能协同、"人地"的价值共生三个维度重塑土地价值认知,形成以"人"的认知秩序为基础,"地"的本体完善为核心,"人地"价值统一为旨归的土地价值认知体系。研究结论:过分强调人类的价值主体地位、以经济价值为核心的单一向度的土地价值认知难以匹配生态文明价值取向,重塑多维系统的土地价值认知,以适应新时代空间治理需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吕翀 《浙江林业》2013,(7):12-13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它作为关系人民福祉和人类未来、涉及当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当务之急和长远大计。2013年5月,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年会在杭州举行。此次年会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邀请了世界各国知名人士,从文明进步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世界范围内的大讨论,以此推动全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类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价值观、生态系统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生态法治观的重要论述,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为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与自然漫长的交互中形成与发展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人与自然的整体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观,"仁爱""至诚""尽性"的道德观。学习借鉴这一思想,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有利于我们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思想,树立起正确的生态自然观、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从而自觉地担负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神圣生态职责。这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它强调走出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从文明重建的高度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只有解放自然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生态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防沙治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要以新的发展观、文明观来指导防沙治沙工作。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文明与防沙治沙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它强调走出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从文明重建的高度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只有解放自然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生态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防沙治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要以新的发展观、文明观来指导防沙治沙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