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采用构造矩阵法确定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游客调查和专家组判断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从而建立了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评价结果为: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洪河自然保护区总目标层的综合评价值为0.5885,该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品质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此评价为科学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浙江省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状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指标权重,以期为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3个子系统19个指标的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结果计算指标权重值和重要值,据此筛选重要指标。[结果]在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子系统层中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自身价值的权重要远高于生态环境条件及其旅游开发条件。在指标层中,农事体验参与性、生态环境适宜性、生态稳定性、田园观赏美感度、民俗文化价值、田园景观奇特度、污染治理状况、交通状况、农事活动娱乐性、自然灾害防范能力和区位条件的权重之和超过80%,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农事体验参与性和生态环境适宜性的重要性最高,而与之相对应的重要值排序也表现出相同的规律。[结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应侧重于对其自身价值的评价和研究,该研究根据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筛选出对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较为重要的指标,借助对这些重要指标的测度,可以对浙江省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各指标虽有侧重,但共同协调发挥作用才能保证评价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构建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用DH算法确定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用GF算法综合评价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资源的丰富度。结果表明:在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资源指标权重方面,养生旅游资源自身条件的权重值最高;在综合评价方面,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7.252分,处于良好等级。在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挖掘自然养生资源的价值、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完善养生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特色产业与养生文化的融合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上,利用定性分析与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的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进行综合评价。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选取自然性、珍稀性、多样性、典型性、科研性等10个评价指标对保护区内森林景观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得出保护区内森林景观质量达到Ⅱ级水平,具有较好的生态旅游开发价值,并针对保护区目前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构建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南京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自身价值、生态环境条件、旅游开发条件等3个方面的20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专家评分等方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与评价得分,构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加权求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南京市主要农业生态旅游景区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从子目标层来看,资源系统价值的权重值最大,其次是生态环境评价系统,而旅游开发评价系统的权重值最低.(2)从项目层来看,生态环境质量权重值最大,其次是农事体验价值,再次是生态环境保护,而权重最小的是区域经济条件.(3)从指标层来看,参与性这一指标的权重值最高,农业生态旅游参与性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闪光点.(4)采用南京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对南京市市区主要的生态农业资源进行评价,发现除汤山森林生态旅游农业区为2级外,大多数处在3级、4级,且这些景区得分差别不是很大.南郊森林生态旅游农业区排在最后,这主要是由于其农事体验项目不足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佛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在5个评价等级中基本趋向于"好"和"较好"两个等级,评价分值分别为0.265和0.348,生态旅游资源质量总体达到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农业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了优化现有国家标准对这一新型旅游资源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需要建立新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才能做好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工作。[方法]文章以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为例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指标;其次,通过专家打分法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评价模型;再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并计算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得分;最后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资源自身的美感度、独特性、环境的适宜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所在;组合度、聚合度、区域内的经济条件及历史文化价值则是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所在。[结论]资源的美感度和独特性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指标;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保证;完善配套设施,加强与旅游的融合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和对策,旨在促进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山西省生态农业自身特色,从资源的自身景观价值、资源条件及生态环境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了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以期为山西省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评分法计算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得分值,通过专家打分法对山西省14个主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果](1)对于评价体系的准则层而言,资源价值和生态环境权重相同,总权重占比达到90%,是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主要部分,资源条件权重最低; (2)对于评价体系的项目层而言,资源生态质量权重最大,其次是资源科教价值,再次是文化价值; (3)对于评价体系的因子层而言,资源的奇特性权重最大,其次为资源的生态稳定性,两者权重值相差不大,均是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因子。[结论]山西省主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分布在Ⅱ~Ⅳ级,且Ⅲ级水平最多,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分析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特色的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优势,阐述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可以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海洋生态旅游、内陆湿地水域生态旅游、自然遗迹生态旅游等类型。对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对策:合理开发和规划,确定合理的旅游环境容量,健全法规,加强科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加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了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构建的必要性基础上,构建了包括资源自身价值评价、生态环境条件评价、旅游开发条件评价三大评价子系统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并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及专家征询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值。  相似文献   

12.
引入簇群概念,分析了云南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旅游簇群的自然态势、生态旅游资源及其景观、区位状况与基础设施条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建立云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族群能促使自然保护区实现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云南生态旅游业提升品牌竞争力,并通过族群优势吸引投资,使云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认为生态旅游是中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最佳策略 ,简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涵义及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为例阐述了其开发生态旅游的旅游资源条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原则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云南高原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体系"(含2个比选方案)各指标的赋值原则与标准的基础上,以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值,采用加权求和法进行综合评价。将从云南碧塔海、纳帕海、拉市海和大山包4个国际重要湿地采集的数据应用于该评价体系。结果均以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综合分值最高;大山包和纳帕海自然保护区的分值较低。评价体系中,指标越少越能降低重复加权的可能性。因指标多将掩盖一些重要指标的权重,使其重要性不能显现。指标选择应尽可能保留数据易采集和客观,又能直接反映评价内容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5.
构建以资源质量、人口与经济、城镇依托和交通可达性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湿地资源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并对适宜性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79处重点调查湿地生态旅游适宜性差异较大。适宜性高值区较为分散,低值区相对集中。2.各湿地中有8处地区具有生态旅游高适宜性,21处地区具有较高适宜性,17处地区生态旅游适宜性为中,其余33处地区生态旅游适宜性低。3.对四类湿地生态旅游分别提出了保护性开发、限制性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建议。同时提出以"湿地+"模式缓解生态压力,提高湿地资源生态旅游利用的适宜性,破解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璐;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广大,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研究的日益兴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规划、管理以及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等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对这些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保护区独具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展生态旅游也是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必然选择。但在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过程中.有关环节把握不好,往往会给保护区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从5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走进自然,感觉生态"为主旨的生态旅游日成时尚.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的胜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前景良好.分析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实现旅游资源的永序利用,提出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合理开发、加强宣传和社区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为河南的经济发展作为了重要贡献。对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是促进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构建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专家评分法,对各项评价指标打分,并计算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得分,结合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得出目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得分为72.45,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并对当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农业生态旅游意识淡薄、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缺少政府资金扶持和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发特色原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加强专业培训,打造专业队伍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发展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业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观光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高层次的旅游,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森林生态旅游将越来越感兴趣。笔者通过对福建省的自然保护区具有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分析。指出了福建省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提出福建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