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0~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测算出各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值,然后从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质量和结构维度出发,运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对比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全国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存在技术非效率,全国层面劳动力转移没有显著降低技术效率;劳动力转移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即劳动力转移能显著提升主产区技术效率;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提高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不会显著提升技术效率,劳动力女性化现象显著降低了主销区技术效率;劳动力外流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城镇化阶段存在差异,在城镇化中低水平阶段,劳动力外流有助于提高技术效率,在城镇化高水平阶段,劳动力持续外流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2.
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尼斯和费景汉曾指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条件。农机具购置补贴作为一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财政支农方式,可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0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农村"推力"的角度分析了农机具购置补贴及其它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机具购置补贴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导致农机与劳动力之间产生要素替代,进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其它财政支农支出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阻碍农村劳动力流出;农机具购置补贴在粮食主产区对农村劳动力流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非粮食主产区则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李敬  张阳艳 《农村经济》2012,(7):105-108
基于1980年到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对农业劳动力转移与我国粮食产量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持续的减少显著地增大了我国粮食的供需缺口,表明我国农业劳动力存在着过度转移的现象。所以当务之急就是通过减少种粮成本,降低种粮市场风险等政策,增加种粮收益,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减少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粮食生产量,减少我国粮食缺口。  相似文献   

4.
以农地价值感知为中介变量,分析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融入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并利用广东省5个市的农村转移劳动力问卷调查数据,采取二元Logistic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融入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通过农地价值感知作为中介发生传导;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融入水平的提升会提高其农地价值感知,甚至使农地"人格化"后形成高强度的禀赋效应;农村转移劳动力对农地价值感知越高,越可能促进长期稳定的农地流转;农地流转价值比其生产价值更受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重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对其农地流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技术实证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截止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变化对中国农业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与劳动力的身体素质比较,农村劳动力的智力素质提高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增长更具有显著作用;1997年以来中国的农业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稳步发展的趋势,但这种趋势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且东西部地区的差距随着时间推移还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资金、劳动力,都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作为一个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一方面要受制于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状况;另一方面,也会对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农村80年代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以揭示它们间的相互影响机理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不同区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方法:非期望超效率EB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和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2)全国层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呈“U型”变化,并在劳动力转移至一定程度后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区域层面,中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正相关,对其他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东北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大于23.32%时,其对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影响显著,并产生负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激励农地流转,促进耕地集约利用,提升农民技能,推进耕地利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劳动力就业人员的大量数据统计,描述了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区分布结构和产业分布结构,并对新疆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整体分析中,城乡收入差距是促使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动力,而从单因素回归分析中,劳动力文化素质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以及加快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最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多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利用DEA模型测算了2003—2014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其次,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东中西部分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劳动力减少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进步,而中部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则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后,通过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全国范围内劳动力转移等要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全国范围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阻碍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人均受教育程度和工业化则可以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因此,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并没有带来规模效益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四省963个样本的实地抽样调查数据,本文以小农户与种粮大户的行为差异为视角,对比分析小农户与种粮大户种粮的技术采纳行为和技术效率差异。本文首先使用Logit模型分析技术采纳行为存在差异的机制,然后运用EBM模型计算技术效率进行差异分析。实证分析发现:小农户与种粮大户在采纳新技术时,其影响因素有所差异,但金融保险和信息获取渠道两方面因素对小农户与种粮大户采纳新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经营规模对种粮大户采纳新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数量对小农户采纳新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采纳新技术的种粮主体,其技术效率比未采纳新技术的种粮主体更高;从土地经营规模看,10亩及以下的小农户进行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明显高于10~100亩(含10亩)的种粮主体;对土地经营规模高于100亩(含100亩)的种粮大户来说,其技术效率较低于100亩的种粮主体有了明显的提高,且规模越大,其种粮的技术效率提高得越多。基于两种不同主体的对比可以看出,种粮大户提高了新技术被采纳的概率,且能够提高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但这并不否定小农户进行粮食生产同样具有技术效率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已有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能促进农地转出而抑制农地转入,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主体是不熟悉农活的年轻人,他们的非农就业不会减少家庭种粮人员数量,从而并不必然会抑制农地转入。基于此,本文利用广东省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活熟悉程度的视角,在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入的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并开展多项稳健性检验之后,研究结果显示:(1)不熟悉农活的非农劳动力数量越多显著的提高了农户转入农地的概率,熟悉农活的非农劳动力数量越多则对农地转入产生负向影响但不显著,表明非农就业并不必然抑制农地转入。(2)非农就业与农地转入的关系受到家庭种粮人员结构的影响,如果家庭只有老人种粮,不熟悉农活的劳动力非农就业则不会显著促进农地转入,反之则促进农地转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和工具变量解决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实证分析外出从业经历、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同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农地流转行为在外出从业经历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出从业经历和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显著的促进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和土地产出率提升等三个研究视角出发,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法构建不同的线性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以来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对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和土地产出率提升均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从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老龄化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课题。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极其复杂。介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老龄化之间的关系,探索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视角,运用2010年全国2258个县域统计数据,从全国县域和东部、中部、西部县域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从全国县域的角度来看,县域区域经济发展每提高1%,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0.7737%的贡献,相邻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空间上的互动效应;从东部、中部、西部县域来看,东部地区县域区域经济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程度明显高于中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空间互动效应作用明显高于东部、中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制定区域性的相关政策,有效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西部、中部地区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及城镇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等,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东部地区要充分发挥现有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吸纳;另外,还需要构建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能力视角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制于5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转移能力"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它影响或支配着其他4方面因素,即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就业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阻力、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成为决定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主导要素。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的实证分析,表明这一论断是成立的。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通过提升转移能力来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入手,利用1993年到2012年的有关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不影响农村粮食产量,而且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等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8.
苹果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逐渐转移,苹果的生产效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基于陕西省调研数据,以劳动力转移为核心变量,种植条件、地区等为控制变量,运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苹果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苹果的平均生产效率为0.502,呈现出较低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效率的低下,表明苹果生产技术有待提升;(2)劳动力转移对苹果生产效率产生了负向影响,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投入;(3)资本投入、机械化条件、灌溉条件及上一年苹果销售价格分别在5%、1%、10%和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苹果生产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苹果收入占比、最大地块距家的距离、市场了解情况和地区变量分别在10%、1%、5%、1%和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苹果生产效率有正向影响。鉴于此,政府应重视技术培训,提供苹果生产的专项技术指导,提升农民生产苹果的技术水平;鼓励外出农民工和青壮年劳动力回乡,推动职业化苹果种植的发展;优化苹果生产地理环境、市场环境和政治环境,促进苹果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农民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有所减慢.对各种转移障碍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给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受地域差异、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不同,给各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打上独特烙印。贵州省是一个贫困、多民族的地区,也是全国比较典型的喀斯特山区。本文以社会资本为视角,研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对不同民族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差异。从而为贵州少数民族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资本自我积累提出有益建议,并对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就业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