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于“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三个代表”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一面走进新时代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三农”问题即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历来是我党十分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特别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三农”问题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并从现实国情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农村的现状,深刻阐述农村改革的伟大意义和农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农村改革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并提出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等。江泽民同志以邓小…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不仅是面向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 ,而且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其中首要的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最根本的是要统一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 ,首要的就是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 ,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 ,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把发展是硬道理作为贯穿各项工作始终的主线。是不是做到了这一点 ,最基本的要看四条 :一是精力是不是集中 ,在工作摆布中是不是真正把…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具有时代特征的“三农”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村改革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农业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江泽民的“三农”思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完全体现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思想,把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与先进文化联系在一起,并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利益当作己任,从哲学的视角理解“三个代表”思想,会进一步把握思想精髓,提高落实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一个社会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的统一。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新表述 ;“三个代表”思想符合现代经济学中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 ,抓住了一切经济理论和一切经济行为的本质。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精神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又将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是扩大贫富差距 ,引起广大劳动者强烈不满 ,加剧社会冲突。“三个代表”思想确定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是适应了全球化潮流并克服其弊端 ,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续上期)第一,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首先应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所谓完整、准确地理解,就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理解,不是断章取义而是系统的掌握,不是歪曲而是正确的认识。要把握“三个  相似文献   

9.
通过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笔者深刻认识到,让干部受到教育,使群众得到实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那些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有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群众生活特别是那些困难比较多的农民群众的生活是不是发生了看得见的变化。解决好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找准问题。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基层干部,要充分利用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的机会,走村入户调查,深入到田间和炕头去,把那些和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突出问题找出来,逐一进行梳理和排查。在此基础上,认真…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的高度概括 ,是对马克思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 ,抓住机遇 ,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牢牢把握“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 ,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实际中去。一、以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生产关系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的需要 ,以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就必须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一是有利于完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 ,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审计部门是…  相似文献   

11.
申文昌 《经济师》2002,(2):121-121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性文件 ,也是我们做好各项金融工作的行动指南。作为基层中央银行 ,要落实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就必须大力弘扬“三铁”精神 ,从每个人、每件事做起 ,扎扎实实履行好各项职责 ,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每个员工 ,真正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当前开展的弘扬“三铁”精神的实际行动中去 ,唯此 ,我们的金融服务水平才能有一个新的提高。一、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就必须坚持“铁账本”…  相似文献   

12.
试析“三个代表”思想的人文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虽然解决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但是这一思想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乃是“人的发展”,它涵盖了江泽民提出的“人是最可宝贵的”基本命题,人的因素成为“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原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实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一生产  相似文献   

13.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这是我们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所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要求。这个根本要求深刻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反复理解这个实质,成为我们准确领会并坚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思想包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成果,体现着辨证唯物主义哲学观:“三个代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辨证统一,充满唯物辨证法思想;坚持科学的生产力论,意识形态论,历史主体论,创造性地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来,全党全国兴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中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对他们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最新形态,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三方面的统一,使“三个代表”思想构成博大精深、生动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一、“三个代表”思想在形成过程中,体现了历史与逻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 ,能不能胜任和巩固执政地位 ,使我们的党长盛不衰 ,使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 ,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精辟地回答了如何在新形势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是新时期应运而生、应需而生的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一、只有真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才能体现作为执政党的领导能力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 ,生产力始终是促进人类向前发展的最基本力量。生产力不仅是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顺应时代要求,完全符合党心民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根本指针,贯穿到宣传思想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宣传思想工作的各方面;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点,努力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自觉…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  相似文献   

20.
一、充分认识和把握教育工作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 ,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生产力不仅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而且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 ,最根本的就在于党高度重视生产力本身具有的革命性质和决定作用。善于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 ,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自觉地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 ,郑重对待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为不断发展生产力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开辟道路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 1世纪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