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油气工业现状与“十一五”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50余年奋斗和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迈入了石化大国的行列。“十五”期间.我国油气生产保持着良性循环.“十一五”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原油年产量将达1.85亿~1.95亿吨,但此时原油缺口仍将高达1.5亿~1.6亿吨.资源紧缺的问题仍然存在。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摩配》2006,(8):16-20
前言零部件产品出口对我国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加快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二是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三是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四是扩大了外贸收益。目前在我国从事各种出口行业的人员有3000多万人,由于零部件产品出口的增长每年带来约200万人的就业机会。因此,出口不仅应在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全行业的一个重要任务,而且要把它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来推进。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而且部分零部件产品己经进入国际市场。目前,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摩配》2006,(8):15-16
2005年是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十五”期间,在“入世”效应的带动下,中国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建立50多年来发展最快的5年。一直受到高度保护的中国汽车工业,通过政府的有效管理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营造了逐步、有序开放的市场环境,为国内  相似文献   

4.
国家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出口处处长支陆逊在哈尔滨市参加首届“中俄汽车市场论坛”时说,“十五”以来,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稳定增长,年均增速在40%以上。其中,整车出口呈现以自主品牌为主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高达152.35亿美元,同比增长75.11%,占中国汽车产品出口总金额的82%,占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1.15%。“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力争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年均增长40%以上,2010年达到出口额700亿美元,主要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国际汽车配套体系。全国工商联汽摩配用品商会名誉会长张小虞认为,目前中国出口整车的数量不到全世界的1%,而中国汽车产量是全世界的10%,这1%和10%的差距,就是今后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出口发挥比较优势所能施展的巨大空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现状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  相似文献   

6.
《轴承工业》2007,(12):38-39
国内最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万向集团将橄榄枝伸向了重庆汽车产业。日前,万向集团与空港工业园区正式签约,斥资6亿元打造重庆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研发及生产基地。据了解,整个基地占地约100亩。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将在15亿元以上,税收6000万元,解决2000人就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摩配》2006,(10):34-34
一边是跃跃欲试想要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边是觊觎中国日益壮大的汽车市场的外国汽车巨头,面对日益升级的中国与欧盟、美国、加拿大之间关于汽车零部件的纠纷,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是否已具备与其一决雌雄的能力?在上周举行的“中国-皮埃蒙特汽车产业的发展机会”研讨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乙烯工业发展迅速,2000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已达92.7Mt/a。我国乙烯工业经过30年的发展,初具规模,但自给率偏低,发展空间和潜力十分巨大。“十五”期间,我国乙烯工业将面临加入WTO以后的激烈竞争,为此以中外合资建设运营大型乙烯项目为契机,引进跨国石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营方式,加速国内乙烯工业的发展,合理选择现有乙烯装置进行改扩建,优化原料,降低成本,提高乙烯装置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零部件业的外商投资 随着各大跨国汽车公司进入中国,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来华投资建厂或与国内零部件厂进行技术合作,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全国50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有1200家是外商投资企业。例如,为了给上海大众配套,德国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石油石化业"十一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回顾总结我国石油石化业“十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探讨我国石油石化业“十一五”实现持续有效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国内汽车工业将从超高速增长,进入平稳、健康、快速的发展阶段。而汽车零部件则将继整车高速发展后,进入快速发展的高峰期。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整车产量的上升,全球采购向中国的转移等,都给国内滤清器行业发展带来机遇。整车自主品牌的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整车生产企业希望通过提高国产化率加大国内采购量以降低其成本,也给有条件的内资滤清器生产企业扩大配套带来了新的契机。OEM系统配套、模块化供应将逐渐成为潮流。在“三滤”(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基础上集合其他功能而形成的进气系统模块、润滑…  相似文献   

12.
作为第五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2006中国宁波·汽车产业投融资论坛暨汽车零部件(用品)国际采购洽谈会”6月9日在宁波东港波特曼大酒店落下帷幕。本次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议旨在整合产业资源条件,发挥区位独特优势,借助全宁波国际汽车城汽车零部件(用品)国际采购中心这一有形平台,为浙江省乃至国内汽车零部件(用品)生产企业、经销商打造一个全球性贸易合作、交流洽谈的国际窗口和空间。近5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以平均24.5%的速度迅猛增长,与之配套的汽车后市场也必将成为一个庞大的“黄金”市场。特别是我国零部件工业…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汽车社会保有量已超过1400万辆,年产200多万辆,新产品已有500多种,汽车配件市场预计总需求为600亿元。面对庞大的整车及零部件需求,部分汽车厂家和零部件企业反而处在产品大量积压滞销,甚至濒临破产的境地。造成供需严重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必然性和客观性。1.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生产、经营状况汽车工业衍生出的零部件制造业在传统的生产模式里,往往都是由整车厂负责全部的生产过程,产品结构也由整车厂“包办”,导致零部件品种单一,无法形成批量。由于整车厂过于偏重车的开发,把零部件仅作为整车的附…  相似文献   

14.
2004年6月8日,中国首届汽车零部件企业家年会暨“汽车电子信息化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主办,旨在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黄菊、曾培炎副总理关于“国家汽车计算平台工程”(国家重大工程)的重要批示精神,加快组织实施汽车计算平台工程,增强我国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中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摩配》2006,(4):50-51
专家预测,为有效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到2010年,全球汽车工业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数目,将从目前的六百余家减5525-30家;世界二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将由现在的一万多家减55600-800家,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将迎来新一轮联合重组热潮。  相似文献   

16.
在近日举行的金洽会系列活动之一一江宁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推介会上.世界500强中的汽车企业负责人、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的顶尖厂商代表、汽车产业发展的学术专家济济一堂。江宁区政府、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轮番上台向大家推介.江宁开发区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孕育投资兴业的大好机遇.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摩配》2006,(7):14-17
前言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产业的基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汽车零部件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当前,汽车零部件工业正处于一个难得的历史性转折时期,必须实行结构性变革和调整。因此,制定我国零部件“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和促进汽车零部件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升零部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层次分明、比较稳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零部件配套体系,为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及早把我国建成世界零部件制…  相似文献   

18.
重要的是,我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要凭借国内市场的根据地,抓住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好时机,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加强自我创新、自我研发,踏实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才是汽车零部件出口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摩配》2007,(12):22-24
一、我国汽车出口情况 1、汽车整车出口情况 自从我国成功加入WTO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就更深入和频繁了,尤其是我国的汽车业。  相似文献   

20.
日本汽车业向来对零部件配套体系比较重视.所以.由日本现代化文化研究所组织的这项大型考察也特别聚焦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希望通过零部件企业的现状来分析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探索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课题。长期从事中国汽车产业问题研究的日本现代文化研究所中国部门负责人、主任研究员吴保宁表示.中国在零部件采购、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