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摘要:可转债是兼有股票期权和债券性质的复合型金融衍生品。为促使投资者尽快将可转债转换为股票,上市公司的常见做法是向下调整转股价格。因此,研究上市公司调整转股价格的行为及其影响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现有可转债上市公司近五年调整转股价格的行为及其原因,并将其行为分为自然调整和主动向下修正两类;然后着重研究上市公司主动向下修正转股价格的行为对转股比例、股票价格、可转债价格j者的影响,最后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提出 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可转债)是一种介于债券和股票之间的,兼有债务性与期权性的中长期混合金融工具.转换性是可转换债券的重要标志,转股权是可转债持有者的独特权利.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时就明确约定,可转债的持有者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在转换期限内将可转债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股票.这种选择权其实是一份看涨期权,而购买这种期权的代价是可转债相对于普通债券的折价.如果可转债持有者不想转换,也可以继续持有可转债,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场出售变现.因此,可转债持有者在转股期内可以有三种选择,即持有可转债,转股,在可转债二级市场上出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转股前和转股后两个阶段,对比研究我国可转债收益率与基础股票收益率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可转债收益率与股票收益率在转股前后两个阶段,在相关性、收益率水平及波动性方面均存在明显变化。此外,通过以工行可转债和中行可转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转股期前后,可转债收益率和股票收益率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误差修正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田永平 《新会计》2023,(1):54-56
可转债的价值基础是其纯债价值和转股价值,在市价波动中,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至到期、在转股期内转为股票、按市价售出,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发行人也可以通过合理确定初始转股价、转股价下修决策、强制赎回决策保证自己的利益。本文就可转债持有人与发行人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侯泽舟 《新理财》2013,(9):38-39
可转债的合理定价是债券成功发行的关键,对其隐含的标的股票看涨期权价值衡量主要有B-S模型和二叉树模型两种方法。近年来,可转债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很大发展,两种可转债定价模型在中国可转债市场定价的适用性研究不论是从理论意义还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都应得到投资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可转债是具有可转换性质的公司债券,即可在规定的期限内、按规定的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发行可转债企业的股票. "进可攻、退可守"的可转债 可转债作为一种混合证券,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 对投资者来说,可转债就是"有保证本金的股票".如果发行公司业绩增长良好,股票价格上涨,投资者可以将可转债转换为基准股票,获得出售股票的收入或获得股息收入,以分享股价上涨带来的超额回报;如果股票价格下跌,投资者可以持有可转债至到期日,获得稳定的本金与票面利息收益,或在到期日前执行回售权回售给发行公司,领取利息补偿金的保底收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可转债转股行为对标的股票价格的影响,这对可转债的定价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自2001年4月以来上市的可转债转股对标的股票价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可转债转股在初期会使其标的股票产生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而后随着转股权的执行、股价的下跌,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即可转债转股会对股权产生稀释效应。同时,在剔除指数波动率影响的情况下,实证研究表明可转债转股对股票波动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进可攻,退可守,可转换债券基金给了投资者更多的选择.在债券基金一片肃杀之际,投资者有必要重新审视可转债基金的投资机会. 可转债简介及当前投资价值分析 可转换债券具有债权和股权的双重特性,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特点.它与普通债券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赋予了持有者将债券按照转换价格转换成股票的权利.在转换价格大于股票价格时,投资者可以选择不转换,获取稳定的利息收入,这时可转换债券主要表现为债性;在转换价格小于股票价格时,投资者会逐渐倾向于行使转换权,这时可转换债券主要表现为股性.  相似文献   

9.
《投资与理财》2014,(5):29-29
马年投资不敢买股票的,买可转债。可转债较股票风险更低,一旦股票市场上涨,你还可以转股,享受到股票上涨的收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的18只可转债及其标的股票为例,研究了可转债发行与标的股票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可转债的发行与否对于标的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影响并不显著,解释力度不足5%。当对股本(流通股本)以及平均交易量进行控制后,发现解释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可达到15%,说明股本对股票价格的波动有一定影响。但是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方差分析的结果都不足以说明可转债发行与股票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1.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兼具债券、股票和期权多重投资特性的派生金融产品,其转股价的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时可转债定价进行价值和杠杆分析,建立一种以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为主的定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兼具债性和股性,其价值由期权价值和债券价值两部分构成,短期内可转债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期权价值的波动。本文选取1000个交易日的工行股票价格,采用Monte Carlo模拟法,运用在险价值法度量可转债的市场风险,对可转债的市场风险进行了数值化。  相似文献   

13.
可转债的发行丰富了金融市场的投资渠道,然而投资者在进行可转债投资时对于转股时机的选择会因为其能力而体现出不同的结果。基于简化的近似模型体系下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对我国可转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可转债的实际价格与理论值差异较大,其价值发现功能只存在于股票性质较强的债券,市场波动性大。这反映出市场的非理性投资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提出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可转债)是一种介于债券和股票之间的,兼有债务性与期权性的中长期混合金融工具。转换性是可转换债券的重要标志,转股权是可转债持有者的独特权利。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时就明确约定,可转债的持有者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在转换期限内将可转债转换  相似文献   

15.
可转债定价分析——以工商银行可转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8月26日发行公告表示,公司将于2010年8月31日起开始发现存续期6年,规模为250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初始转股价为4.2元.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本次发行可转债所筹集的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银行附属资本,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补充核心资本.本文将利用二叉树模型对工商银行可转债进行定价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吕宇  陈明 《金融论坛》2011,(10):32-39
A股上市银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进行资本补充时,可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补充附属资本,并在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后,补充核心资本。确定可转债发行方案一是要确定可转债价格,既要通过合理确定票面利率、贴现率和利率结构科学计算纯债价值,又要通过合理确定转股价格和隐含波动率科学计算转股期权价值,从而叠加确定可转债上市后可能的交易价格;...  相似文献   

17.
优美 《理财》2014,(9):92-93
可转债,如转股不成功到期还本付息,具有债性保护;如转股成功,则随正股上涨而分享收益。同时具有股性。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可转债看作一张带期权(正股的看涨期权)的债券。这个期权的价值,取决于可转债参与者对正股看涨的信心程度。  相似文献   

18.
在缺乏卖空机制的环境下,可转债相对价值的实现将主要来源于转债与股票之间的资产替换。尤其是在杠杆放大的资产替代策略下,可转债投资的盈利模式将出现根本性变化,股票价格的波动成为影响策略应用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本从对冲套利的角度,通过对等额和杠杆放大资产替换策略的模拟与分析,就资产替换策略的应用环境、杠杆选择与实证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日度、周度及月度数据,对中国双重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差异以及股票市场联动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首先,随着A股股票市场流通股数量的增加,特别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两地股票价格差异不断缩小。其次,A股和H股股票收益率受到两地股票市场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A股股票收益率主要受到A股股票市场的影响,而H股股票收益率则受到两地股票市场的共同影响;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A股股票收益率开始受到H股股票市场的影响,H股股票受到两地股票市场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2005—2022年国内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可转换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转股价格下修公告事件为研究样本,考察下修公告的发布是否给上市公司正股带来异常收益,并进一步分析累计异常收益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上市公司发布下修公告对其正股存在正向影响,其累计异常收益从公告发布两天前便开始显著,在公告后第七日达到峰值。第二,可转债相对融资规模和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对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下修幅度、资产负债率以及流动比率对累计异常收益解释力度则较弱。上述结论带来的启示:上市公司应合理设计可转债向下修正条款,选择下修转股价格的恰当时机;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可转债下修转股价格期间可能发生的内幕交易的监管,重点关注已经发布下修公告上市公司股价异常波动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