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本文首先采用行为均衡汇率理论框架,估算了1994年第1季度至2008年第2季度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失调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出现了三次低估和三次高估,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而实际汇率高估则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因而,避免人民币实际汇率高估应成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有关国内外研究者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目前被低估.本文通过检验实际汇率的平稳性以及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对人民币汇率低估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低估缺乏可信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实际汇率由于平价成立的前提假设较为严格,其在现实经济中难以成立,所以购买力平价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准确地测算出均衡汇率水平和解释实际汇率的波动.90年代以来新兴的均衡汇率理论从内外均衡同时实现的角度推导出均衡汇率.并以均衡汇率为参照标准,当实际汇率偏离该标准而出现高估或低估时,就需要政府调控,使之趋于均衡水平.然而,需要指出的是,(1)均衡汇率理论中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偏差是"事后"的,而在"事前"无法估测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由此决定了为纠正偏差的政府调控也是相当滞后的.(2)该理论中均衡汇率的决定基于宏观层面而缺乏微观基础,因此对内外冲击引致实际汇率变动之传导机制的揭示不够清晰.  相似文献   

4.
在比较各种均衡汇率理论优缺点的基础上,本文基于行为均衡汇率理论,应用多种计量经济方法实证分析了1978~2005年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状况,估计出人民币行为均衡汇率,进而测算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错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从名义汇率错位情况来看,1994年以前的名义汇率都是高估的,1994年及以后的名义汇率是低估的,低估程度在2000年达到顶点,然后逐渐下降,2005年约低估9.4%。从实际汇率错位情况来看,1990年以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高估的,1994年以后,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美元的不断贬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行为均衡汇率低估程度总体上不断扩大,到2005年,约低估21.5%。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行为均衡汇率模型,采用1994年第1季度-2008年第2季度的时序数据样本,运用Johansen协整技术测算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基本面因素能较好地拟合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化过程;人民币实际汇率经历了三次低估和三次高估,但失调程度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1996年1月至2008年6月阿根廷的国内货币美元化水平指数和实际汇率指数为样本,借助最小二乘法,构建了阿根廷货币美元化水平指数和实际汇率指教的对数二次型回归模型.根据得到的该模型,阿根廷货币美元化水平的实际汇率弹性为-0.66.这与实际结果相符合,同时,根据货币美元化水平指数和实际汇率指数的对数二次型回归模型,得到了阿根廷货币美元化的最优水平为0.21.在该最优美元化水平下,阿根廷实际汇率指数为2.075,与1996年1月的实际汇率相比较,在最优美元化水平下,阿根廷发行的比索实际上发生了贬值.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失调程度:1995~200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行为均衡汇率分析框架下,对1995~2007年的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及其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96年第2季度~1998年第4季度人民币实际汇率为高估,而1999年第1季度~2005年第3季度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经历了两次明显的低估。新一轮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实际汇率随着名义汇率的不断升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估。在当前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形下,急需调整逐步升值的汇率政策,避免高估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实际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变量,会直接影响一国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层面。随着我国资本流动规模和波动性的不断增大,其对实际汇率造成的冲击越来越显著。文章通过将资本流动划分为多种类型,基于边界协整(Bound Test)方法分析了其对实际汇率造成的结构性冲击。实证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资本流动对实际汇率的冲击存在显著区别:经常项目下的投资收益和经常转移净流入造成实际汇率升值;而资本与金融项目下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其他投资净流入造成实际汇率贬值,证券投资净流入造成实际汇率升值;热钱净流入造成实际汇率大幅升值。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各自的冲击传导机制,并提出了完善资本流动监管体系以维持外部均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实际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变量,会直接影响一国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层面。随着我国资本流动规模和波动性的不断增大,其对实际汇率造成的冲击越来越显著。文章通过将资本流动划分为多种类型,基于边界协整(Bound Test)方法分析了其对实际汇率造成的结构性冲击。实证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资本流动对实际汇率的冲击存在显著区别:经常项目下的投资收益和经常转移净流入造成实际汇率升值;而资本与金融项目下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其他投资净流入造成实际汇率贬值,证券投资净流入造成实际汇率升值;热钱净流入造成实际汇率大幅升值。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各自的冲击传导机制,并提出了完善资本流动监管体系以维持外部均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郑征 《中国经贸》2012,(4):9-10
中美贸易失衡是是中美双边贸易争论的核心问题。美方提出“汇率操纵论”将巨额贸易顺差归咎于人民币被低估,并一再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在弱势美元战略下,美方能否通过使人民币变相升值以改善中美贸易失衡成为讨论焦点。本文通过对1980—2010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美进出口贸易额构建回归与时间序列组合模型,进行协整检验,考察了实际汇率与中美贸易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认为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额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强迫人民币升值不会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了2000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间的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文章建立AR、LSTAR-GARCH和ESTARGARCH模型,分析了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的非线性和波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实际汇率波动来源中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因素哪个居于主导地位是近10年来汇率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首次采用长期数据从动态角度考察了十五个更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实际汇率波动来源的演进特征.本文在对实际汇率波动来源测度的指标方法进行一系列探索的基础上,我们首次发现:(1)实际汇率呈现出与可贸易品实际汇率、不可贸易品实际汇率两者同时高度相关的特征;(2)实际汇率的波动来源与各国经济增长特征存在关系,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不可贸易因素对实际汇率波动的贡献明显增大;(3)实际汇率的波动来源与汇率制度存在关系,在浮动汇率时期,可贸易因素对实际汇率波动的贡献大幅提高;(4)可贸易性与实际汇率波动来源之间的传导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我国自1989年以后实行的是人民币长期低估政策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它反映了两国经济活动中一般等价物的比价关系.一般意义上的汇率如我国执行的外汇牌价只是两种货币间名义上的相对价格,即名义汇率.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两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尤其是具不同通货膨胀水平时,在名义汇率不变的条件下,以两种货币分别计算的产品生产成本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两种贸易比价的实质性变化.因此,在讨论一国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时,我们一般引用实际汇率这个概念,即实际汇率=名义汇率×相对通胀率.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变化对出口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其次将512种HS四分位商品转化为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并构建出口贸易结构转型指标,最后实证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变化和"一带一路"倡议对出口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能够优化出口贸易结构,这一促进现象...  相似文献   

15.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是研究生产率与实际汇率关系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大量的学术研究对这个逻辑清晰的理论提供了实证检验。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文章阐述了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文章考察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市场分割现象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市场分割现象会导致实际汇率升值,通过消费者替代弹性效应和本地差别消费权重效应两种渠道来实现实际汇率升值,其中差别消费权重效应会在一定临界值之上制约替代弹性效应,当不可贸易品比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亦会减弱本地差别消费权重对实际汇率的正向效应。文章以中国27个省为样本(2001~2016年),利用面板参数模型和半参数模型进行的实证检验支持了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视角构建理论模型,将劳动力价格扭曲引入到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分析当中。并利用了中国1998~2014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劳动力价格扭曲数值的增加会导致人民币实际贬值,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影响B-S效应逐步抑制人民币实际升值。另外,分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同样证实了上述影响的存在,表明劳动力价格扭曲是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最优货币区:对东亚国家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海红 《世界经济》2007,30(6):3-12
本文采用一般购买力平价(G-PPP)模型对东盟国家和中国、日本、韩国的货币合作程度进行经验研究。在计量方法上,我们运用Johansen的多变量协整分析方法,样本期间采用1994到2003年的月度数据,分别对6组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除了一组实际汇率关系不存在G-PPP外,其他5组关系之间的G-PPP都成立,表明样本国家基本具有形成最优货币区(OCA)的潜力。这一结论的延伸判断是,目前在该地区存在的非制度性货币合作形式,在事实上低估了该地区实际存在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严雷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3):144-147
文章在中关两国1979—2004年数据基础上研究中国对美国出口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和美国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出口与实际汇率和收入之间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进而对三者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确定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这表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际汇率和美国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20.
孙强 《特区经济》2009,(7):246-248
文章在归纳关于对外贸易依存度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提出汇率,特别是实际汇率是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依存度的一个影响因素。之后对实际汇率与贸易依存度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结果截然相反。在对此结果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对外贸易依存度研究的重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