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政府在2009年,对外承诺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为此利用改进后的Kaya公式对我国1985—2010年碳排放因素进行分解,考察信贷资本对碳排放的贡献度,并对我国2020年的经济总量、信贷总量以及碳排放总量进行预测,得出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至少比2005年降低47.75%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府在2009年,对外承诺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为此利用改进后的Kaya公式对我国1985—2010年碳排放因素进行分解,考察信贷资本对碳排放的贡献度,并对我国2020年的经济总量、信贷总量以及碳排放总量进行预测,得出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至少比2005年降低47.75%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一种生产分解分析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非参数距离函数和环境生产技术,构建了一种生产分解分析新方法,将碳排放变动分解为若干贡献因素,并应用于分析我国工业36个行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潜在能源结构碳强度对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的贡献要小于潜在能源强度,能源强度调整空间更大;能源结构碳强度由于煤炭占总能源消费比例过高趋势并未扭转,致使结构节能的潜力并未有效释放;能源利用技术效率改善不明显,各行业能源利用技术效率差异成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两种方法核算了我国公共服务建筑的碳排放量,利用LMDI模型分析了该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无论分摊法还是不分摊法,经济规模因素均为拉动碳排放增长的主导因素,能耗强度因素均为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结构在不同核算方法下,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应用STIRPAT模型,以江苏省为例,分析高级城镇化进程中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富裕程度、碳排放强度和人口城镇化率,弹性系数分别为4.5058、0.3135、0.2829和0.2890;而且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其正处于排放量上升、排放强度下降的"相对解锁"状态。最后提出要以低碳理念引领城镇化进程、以财税政策引领产业的低碳化转型、以碳交易市场激发企业的低碳转型动力等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我国面临的减排压力越来越大。物流业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系统地分析物流业碳排放脱钩的驱动因素,推动物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将有效支撑“双碳”目标如期实现。以江苏省为例,借鉴IPCC核算方法,核算该省物流业的碳排放量,发现2005—2019年,物流业的碳排放量不断攀升,2019—2021年,增速减缓甚至呈下降态势。研究期内,物流业碳排放脱钩指数的均值为0.67,整体处于绿色低碳发展较为理想的状态,但脱钩指数值仍较高,要想实现强脱钩目标依旧任重道远。通过LMDI因素分解,发现经济产出、能源效率、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脱钩起阻碍作用;能源强度和碳排放效率对碳排放脱钩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雅楠  杜志平 《物流技术》2011,(11):16-18,45
依据IPCC清单指南报告,以能源消耗为对象,计算1995-2008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分析了人口因素(按年龄分为两组)、经济因素对中国交通业碳排放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碳强度变化的行业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完全分解模型研究了“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的工业碳强度行业影响,从工业行业小类、工业行业大类、工业行业碳排放高中低组别等三个角度对我国工业碳强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解.分解结果显示:“十五”期间碳强度上升,对碳强度下降起较大负作用的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十一五”期间我国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碳强度上升幅度减少,对碳强度下降起较大负作用的依然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要促使碳强度下降,需要加大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细分行业、制造业行业大类和高碳排放行业组的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测度及因素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IPCC清单指南报告,以能源消耗为对象,计算1995-2008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分析了人口因素(按年龄分为两组)、经济因素对中国交通业碳排放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模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变动有着较大影响;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高或煤炭消费占有较大比重的省区其碳排放强度较高,但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有效达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的;第二产业对整个社会的碳排放强度的贡献率较大,其内部结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变化有较大影响。因此,我国碳排放强度研究应该重点放在实行结构节能减排上,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产能落后的行业、实施产业转移、改善能源利用结构等方面入手实现全国碳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济》2013,(2):16-19
低碳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低碳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具体研究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首先计算出河北省近几年三次产业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通过构建模型将总体碳排放强度进行分解,以此来研究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的碳排放强度对总体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最终得出产业结构和碳排放强度的调整对碳排放量均有直接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重视发展低碳技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日益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采用最新的投入产出数据,对1995-2011年我国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显示:除1997-1998、2002-2004年的强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状态以外,我国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呈现弱脱钩关系。从行业看,农业、食品/饮料/烟草业和其他制造业脱钩状态最为显著;石油/炼焦加工,金属冶炼/压延行业的脱钩状态最不明显。在此基础上,采用拓展的Tapio脱钩模型得出:人均收入和能源强度是影响我国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主要因素,而能源结构与人口规模的影响则较小。因此,我国应通过提升高碳产业的节能减排技术,促使能源强度下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低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速能源结构调整,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以实现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强脱钩,推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明明 《物流科技》2022,(14):61-64
实现行业低碳化发展是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物流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分析2011—2020十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数据以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产值和碳排放量,测算了物流业的碳排放强度,并将30个省份划分为不同区域,测算了不同区域的物流业绿色效率。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企业的碳排放强度总体逐渐下降,呈现出了绿色健康发展的态势;不同区域的物流业绿色效率存在较大的差距。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物流行业绿色发展的实施路径,以期对后续研究和物流行业低碳化发展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构建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模型,并收集2005年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具体分析了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创新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我国近年来碳排放总量增高是由于我国能源的高速消费引起的,而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由经济增长带来的碳排放。由此得出,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是降低碳排放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作为碳排放指标,对1995~2009年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实证研究不同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大于人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三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八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人均GDP、产业结构是造成碳排放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碳中和作为环境治理的目标被提上日程,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亟待探讨。选取2014—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环境规制的中介路径与绿色创新的调节效应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数字经济不同维度和碳排放强度、环境规制和绿色创新之间的异质性关系。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环境规制和绿色创新降低碳排放强度;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绿色创新在数字经济通过环境规制影响碳排放强度的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不同绿色创新水平下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同;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产业化显著抑制碳排放强度,而产业数字化的抑制作用不显著;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呈“U”型变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的碳排放计算公式,选取京津冀2004—2019年物流业8种能源消耗进行碳排放量测算,运用Tapio脱钩模型和碳排放强度分析了物流业碳排放量与产业增加值的关系,并对京津冀物流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LMDI分解。结果显示,近15年来,京津冀物流业碳排放量趋势由快速增长转为缓慢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1.91%;京津冀物流业碳排放和产业增长整体呈弱脱钩状态;分解后的经济产出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对物流业的碳排放都起到拉升作用,能源强度效应则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深入探讨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利用1990年--2009年统计数据,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单位能耗碳排放量、能源消费结构等对碳排放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国际贸易分工对碳排放量影响不显著;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正向影响因素,且其贡献率也最大;能源强度变动是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负向影响因素,其对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结构分解的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基于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测算中国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量;基于结构分解方法分析影响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量化其贡献率。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变动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居民消费水平、部门排放强度、部门中间生产需求结构、人口规模及居民消费结构。其中,消费水平与人口规模均表现为持续的正效应,部门排放强度表现为持续的负效应,中间需求与消费结构的贡献率则经历从负到正的变动,总体上表现为正效应。研究表明该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模式的变动尚缺少低碳维度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暖与过度碳排放息息相关,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北省碳排放为例,具体研究和分析了河北省碳排放现状和影响因素,并通过模型构建来计算影响因素对河北省碳排放的影响强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逐渐降低河北省碳排放使河北省走上低碳发展道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