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的机制和真实效率问题一直备受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货币政策态势变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从微观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在对前期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我国货币政策态势变化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三个假设,并利用2003-2019年我国2 160家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态势的变化会对企业的投资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不同股权特征和治理机制会对这一效应产生放大或缓释效应。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磊  章杉杉 《上海金融》2012,(12):65-70,76,122
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银行、企业作为信贷渠道中最主要的微观主体,构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重要的微观基础。本文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在货币政策调整过程中,具有不同投资效率的企业的债务融资变化,具有不同产权的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易程度,以及政府干预对银行债务融资-投资效率敏感度的影响,进而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信贷渠道传导效率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银行借贷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中的一种,有力的传导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但是由于资本规模、贷款结构、以及治理结构的不同,各个银行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传导效率也存在差异。本文正是基于银行异质性特征,利用中国2004-2013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银行异质性特征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银行的异质性特征造成了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差异化,货币政策对不同特质的银行贷款供给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并且不同特质银行传导货币政策的效率有差别。最后,本文针对上述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10—2020年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宏微观数据,考察了垂直结构背景下歧视性信贷对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通过文献梳理和构建理论机制,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说。实证检验表明:银行信贷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歧视性行为,整体上融资不足;国有企业具备政府隐性担保优势,整体上融资过度。垂直结构背景下银行信贷歧视行为进一步抑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在信贷市场中处于明显劣势地位,是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重要原因;西部地区此抑制现象略微减弱。经IV、GMM和DID等内生性处理方法检验,基准实证结果依旧稳健。通过微观数据进一步分析也印证了基准实证结论的可靠性。文章提出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推动“垂直结构”向“平行结构”发展;继续改善企业融资环境,规避民营企业信贷歧视陷阱;打通信贷政策所有制歧视传导阻滞,缓解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体系不畅问题等对策建议,以实现我国实体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总部经济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部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形态,对金融运行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计量分析得到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以信贷为主要渠道的基础上,通过加入总部经济冲击的金融市场博弈模型,本文分析了总部经济对信贷渠道的影响机制。辅以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总部经济影响银行信贷渠道发挥作用的若干特征事实,本文认为,总部经济通过强有力的融资能力、资金集中管理能力以及较强的利率议价能力降低了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削弱了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率,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在广义货币供应量以及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逐步增大。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深化,货币理论不断完善,特别是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正在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关于银行理财业务的货币政策传导功能研究,日益成为重要课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对银行理财业务参与下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作用路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理财对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功能不仅存在,而且使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能力不断增强。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货币政策操作和理财业务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对金融实践和学术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在反通货紧缩中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问题。在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央银行和各经济主体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以及金融市场和相关政策因素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从而对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提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次兰 《西南金融》2007,(10):12-13
近年来我国由于货币政策传导出现阻滞,导致了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不佳。本文先简要介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原理及分类,然后通过建立相关分析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目前信用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占主导地位的结论。最后对如何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运用博弈论等方法对票据融资拐点机理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阐述票据融资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经济发展的具体关系,进一步论证了当前我国票据融资的"泡沫化"和功能的"变异化",并基于中央银行角度,从功能再造、机制创新及市场拓展等三个方面就畅通票据融资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区域金融稳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房地产价格波动可以通过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经济主体的消费投资行为将其效应传递至金融系统。由于房地产金融风险存在的客观性以及间接融资为主体的融资结构承受能力较弱,区域金融稳定将受到冲击。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常态和新冠肺炎疫情时代的经济大环境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和小微企业融资产生了重要影响,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为便利."在简要梳理部分学者研究成果、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近年来货币政策工具应用及小微企业融资情况的基础上,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实证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小微企业融资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纺织产业为典型案例,分析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传导对纺织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强化纺织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其实现机制是加速效应改变企业的外部融资边际溢价;在纺织产业链中处在不同层次的企业,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对于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制定货币政策过程中,既要关注总量也应关注结构,应考虑对纺织产业等传统产业的市场纠偏。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基于中国金融市场化进展的视角》张龙清著本书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涵入手,分析论证了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流观点、货币传导渠道理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方法以及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点和研究现状;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包括金融市场整体发展情况对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贷渠道、汇率渠道、预期渠道以及货币传导机制整体效应的影响,以及金融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整体影响情况:最后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就金融市场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政策有效性和传导机制的相关理论以及我国货币政策改革,然后具体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可能传导渠道——可贷资金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Q效应和财富效应。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我国货币政策基本有效,但传导渠道单一:仅可贷资金效应发挥显著作用的结论。并对实证中各传导渠道表现出的不同影响力进行进一步解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政策有效性和传导机制的相关理论以及我国货币政策改革,然后具体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可能传导渠道——可贷资金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Q效应和财富效应.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我国货币政策基本有效,但传导渠道单一:仅可贷资金效应发挥显著作用的结论.并对实证中各传导渠道表现出的不同影响力进行进一步解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忽视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货币政策的不同需求,从而可能会出现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以及脉冲相应函数,采用1978年至2007年的年度样本数据,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对货币政策响应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本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来研究区域效应,从而提出顺畅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减缓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002年以来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之汇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写作本文的目的于对汇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提出要不断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金融环境,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2002年以来相关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之汇率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不仅对汇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得出一个基本判断,而且在深入分析此判断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金融环境提出政策建议,期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直接融资的增加会促进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作用效果,而社会融资结构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是各种渠道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在阐述我国社会融资结构演变的基础上,构建了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模型,并将社会融资结构引入到模型中,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信贷渠道对产出依然起主要作用,但是社会融资结构对货币渠道的影响系数大于其对信贷渠道的影响系数,说明随着直接融资的增加,货币渠道对产出的影响不断增强,而信贷渠道的影响不断减弱,且货币渠道的促进作用大于信贷渠道的削弱作用,直接融资的发展从总体上增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相似文献   

20.
庄毓敏  张祎 《金融研究》2021,497(11):1-21
本文从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出发,探讨了流动性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问题。我们将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纳入传统的Monti-Klein模型中,推导出流动性覆盖率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手工收集的我国65家商业银行2015—2019年半年度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取决于流动性监管约束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行为的选择。商业银行主动调整融资结构、增强负债质量的行为在提高银行短期流动性水平的同时,也能显著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而流动性资产的囤积则可能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因此,应客观看待流动性覆盖率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引导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这将有助于实现流动性监管与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