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企业文化》2005,(11):80-80
企业文化的测量1991年,英国的JAI出版公司的《组织变革与发展》(ResearchinOrganizationalChangeandDevelopment)第5卷刊出了五篇关于组织文化的论文。其中,有关企业文化测量的论文有三篇:①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DanielR.DenisonandGretchenM·Spreitzer《组织文化和组织发展:竞争价值的方法》,主要介绍了竞争价值框架,描述在此框架下所定义的四种主要的文化指向,目的在于探讨竞争价值模型对于研究组织文化的用途。②克罗拉多大学工商研究生院的RayamondF.Zammuto和美国医学院学会的JackY·Krakowe《r组织文化的定量研究和定性…  相似文献   

2.
确认自创商誉的正反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誉会计问题中,争论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的是自创商誉应否确认的问题,这也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难题。我们首先论述自创商誉的本质、定义,然后对自创商誉确认的正反理由进行了比较讨论,以供判断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俞宗尧 《数据》2009,(2):52-53
为进一步开发统计成果、提升统计论文质量,推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贵州省XX市统计局组织了统计论文大赛及优秀论文评选工作。作为一个老统计工作者,笔者有幸参与了本次活动,现撷其几篇论文评点,并就统计论文写作中应注意把握的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每到年节,各商场、超市的分部主管便纷纷索要红包,令人很觉反感却又无可奈何。审视现状,这类问题在国内企业中已是相当普遍,这里面有企业文化的、制度的或者是个人素质的问题。然而究其根源,这是一种典型的职务寻租行为。寻租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在讨论国际贸易保护的成因的一篇论文中最先提出的,它又被巴格瓦蒂称为“寻求直接非生产性利润”,即人类社会中追求非生产性经济利益的活动。对租金一词,现在一般解释为:支付给资源所有者的款项中超过那些资源在任何可替代的用途中所得到的款项中的那一部分,也即超…  相似文献   

5.
题目是一篇论文的核心、统帅和灵魂,是读者了解、认识论文的起点,也是审稿人判断论文选题意义的切入点。题目是选题的直接表达,是作者想要研究的问题,是一篇论文的主题。我刊来稿中,不少论文题目,或者语义不明、晦涩难懂,或者未能精准表达论文的主题,故而严重影响了审稿人对论文价值的判断,也影响了论文的顺利评审。为此,我刊提醒作者:  相似文献   

6.
按照国家审计署办公厅的要求,陕西省审计厅组织专人,召开了审计定义专题研讨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西安交通大学、省厅办公室用有关业务处及审计研究所的同志。大家在讨论中,紧紧围绕审计定义的中心议题,发表了许多有价值、有见地、有新意的观点和意见,这对于认真探讨和解决审计定义问题,将起到积极参与的促进作用。现就研讨过程中的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SFAC N0.5将确认定义成把一个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包括对事项发生时的初次确认和事后发生变动时的再次确认,资产减值就属于再次确认。  相似文献   

8.
杨海巍  邹莹 《价值工程》2006,25(7):120-123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将削弱企业的组织功能。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企业文化是如何形成的?这是学者和企业家们在讨论企业文化建设时十分关注并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这些基本问题,然后提出建设企业文化应抓好的几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正>组织文化概念沙因对组织文化的定义是:组织文化是特定群体在学习应对其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问题时发明、发现或发展的基本假设模式,并且运作良好,被认为是有效的,因此,教给新成员关于这些问题的正确感知、思考和感受方式。很多组织文化的概念仅仅满足于一种思想,即组织文化是一种共享价值观念,是组织成员采取行动的依据。而沙因并不满足于此,他通过组织文化的定义解决了组织文化的群体性特征、组织文化的形成涉及的内外环境因素、组织文化的最深处假设及其对新组织成员的影响。从沙因关于组织文化的定义看,他赞同组织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价值观,并把组织文化形成放到具体的背景之中,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组织文化的内涵及对其进行全面完整的判断。这种理解是很有见地的,因为文化的累积性和变迁性,并且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也可以说文化是与环境互动的产物。文化对一个团体而言,其意义就如同人格或性格之于个体。在沙因看来,文化有如下特征:一是结构稳定性,文化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二是深度,文化是组织中最深的那部分,不易被察觉;三是广度,即文化一旦形成,它就涵盖了组织的所有功能,文化具有弥漫性,影响面很广;四是建模或整合,从某种角度上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纲要(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制定过程中,各方面专家和实务工作者对以下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一)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及职能内部审计的定义贯穿在基本准则及各项具体准则中,我们提出的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其争论的焦点在于:上述定义和传统的内部审计定义有一定的差别,传统的定义强调内部审计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或者经营管理进行检查和评价,经过多次研讨,  相似文献   

11.
李明 《上海质量》2008,(3):26-28
什么是组织的文化?组织文化对于一个追求卓越的组织究竟有多重要?组织文化的内涵如何真正落到实处,取得预期的影响力?这些问题,正越来越引起许多正在实施或将要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组织的关注。本文拟就上述问题,结合笔者个人的经历和相关研究,发表观点,意在引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再论审计定义冯均科一、重新研究审计定义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1.审计定义的国际化问题。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在《利马宣言》中要求各成员国通过国际知识交流来实现审计专业术语的统一,从理论上讲,这将是可能的。但是,“审计”定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中对资产下了这样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必须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果资产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那么该资产就不能再予以确认,或者不能再以账面价值予以确认,否则将不符合资产定义,也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基本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需求”一章中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  相似文献   

14.
物流领域:需要资源整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物流领域的一热门话题——资源整合 关于资源整合,关注的人很多,物流领域的资源整合,现在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 我在另一篇论文中,对资源整合给了这样的定义: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而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新准则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给出了会计处理的方法。会计界将这一“差额”约定为“负商誉”。在对负商誉存在性问题的讨论中,相当一部分学者否认其存在的可能性,认为负商誉的存在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笔者拟对其存在性进行探讨,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最近看了25篇讨论人力资源未来的论文。这些论文在预言未来人力资源管理上有许多奇妙的共识。文章的作者大多是研究机构的学者、人力资源经理和那些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人力资源问题的顾问。读完这些论文,我们会在以下几个问题上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程度,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但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性和治理方法却是见仁见智。本文拟从上述三个方面谈谈认识。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因素1.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缺乏可靠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这一定义没有真实反映资产的质量特征。资产的质量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  相似文献   

18.
正一、审计文化研究阶段从威廉哈姆和卡米切尔(1989)在其专著《审计学概论与方法》中真正提出了审计文化概念开始,到王会金(1991)题为《对审计文化有关问题的研究》的论文公开发表,就此拉开了我国进行审计文化研究的序幕。根据现有审计文化研究文献的数量将这段时期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审计文化研究萌芽阶段:1991-2001年。自1991年3月《审计与经济研究》刊发南京审计学院王会金老师的论文之后至2001年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仅收录了10篇以"审计文化"为题的论文,其中4篇来自高校,5篇来自审计厅(局)或审计  相似文献   

19.
内部审计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立审计实务标准新体系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将内部审计定义为“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个定义体现了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新趋势,表明现代内部审计是一项确认与咨询活动,是为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服务的。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成员,我国的内部审计也应适应这种新变化。  相似文献   

20.
《天津财会》2009,(1):48-48
日前,由财政部组织的“中国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有奖征文”评选活动揭晓。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的1150篇专题性论文和纪念性论文的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评选出95篇获奖征文,其中一等奖9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56篇。我市天津财经大学苑泽明等3人、中国移动天津公司张政树等3人撰写的论文分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