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收入分配的结果是否公平,关系到经济增长的好处能否有效地惠及各个阶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入手,对促进我国收入公平分配提出了相关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率先从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收入分配体制开始,而今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举世嘱目,但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我们初步建立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框架制度,但同时又产生了收入分配秩序混乱、不合理的收入差距过大等诸多问题,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不公平原因分析与改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裕茵 《企业导报》2009,(5):36-36,51
社会公平问题和效率问题、经济稳定问题相互影响和制约。我国的社会不公平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等机制的缺失;起点不公平是引起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需要进一步关注;短期内,政府须削减行政审批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并增加教育投入;从长期看,完善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4.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社会分配的主要税种之一,其征税的目的除了考虑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外,更重要的是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缩小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收入公平和社会和谐。在我国,个人所得税虽几经合并与改革,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际税收现状等角度来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仍然存在边际税率过高、计征方法和费用扣除标准不合理、分类所得税制造成税负不公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与举证,提出完善个人所得税制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越发凸显出来。收入分配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特别是经济学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我国收入分配机制进行了探讨,并从限制垄断行业、改善劳资关系及改革个税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我国收入分配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但是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一些不公平因素,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不断加大;这里既有分配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体制上的弊端,因此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是缓和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影响着社会公平及安定,征收遗产税能够作为调节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工具对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及社会公平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鲁敏 《企业导报》2009,(3):20-21
市场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最基本手段,但市场不能保证出现使效率和公平都满意的结果。收入分配中要注重公平分配,特别是社会公平。本文对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表现及其实现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公平问题逐渐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由于某些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致使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了与日俱增的状态,贫富之间的横沟逐渐拉大。因此,必须要采取实之有效的各种措施,尤其是要发挥好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公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最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完善和改革个人所得税,逐渐的缩小贫富差距,为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提供活力,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  相似文献   

10.
贾觐 《企业导报》2011,(22):11-12
关于收入分配领域里的公平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且在分配公平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收入分配制度的合理性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必须正确看待我国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跨过10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门槛.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但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在效率与公平方面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受长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市场体制未完善的影响.国内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一直不高。同时,受发展战略和指导方针的影响.国内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也受到了一定质疑。因此.为扭转我国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都较差的现状.有必要对造成该种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公平的实现与我国收入分配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是一国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收入分配的效果及其社会经济秩序的构建。人们对公平的理解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并不断接近现实,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公平的追求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中对公平实现的实践警醒我们,经济学意义之外的公平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经济学意义之外的公平与伦理标准调节是我国实现共富新格局的必由之路,包含了伦理意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将是真正实现公平发展的要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收入分配领域里的公平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且在分配公平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收入分配制度的合理性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必须正确看待我国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李娟 《企业导报》2013,(1):259-26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富裕且公平的社会,由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的收入差距不合理的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公平分配理论为指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张行  罗睿络 《财会月刊》2020,(8):153-160
基于2000~2017年我国家庭健康报告大数据,检验居民收入分配差异(不公平)对个体健康产出的影响效用.研究发现:收入分配不公平和个体积聚健康产出之间有较强负向关联;控制个体收入变量时,收入分配不公平对健康的负向效用会明显减弱;控制区域变量时,收入分配不公平与健康之间的关联性减弱;收入分配不公平不仅对个体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还通过心理机制作用于个体收入能力,继而对各收入层级群体健康产出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公平与效率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的两个社会经济问题。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发挥的重大问题。一、西方经济学家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分析公平与效率是一对古老的命题,西方经济学界对此大体有三种观点:公平优先、效率优先、公平与效率兼顾。主张公平优先论的有美国哲学家与伦理学家罗尔斯、新剑桥学派和福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琼·罗宾逊、勒纳和米尔斯等人。他们认为: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会导致机会和权利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7.
陶裕秀  廖斌 《企业经济》2004,(11):217-218
摆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直是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的热点,“效率优先,兼配公平”是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总政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该政策也出现了许多相关的问题,如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等。如何完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总政策,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区分了两极分化、平均主义和正态分布的收入分配结构各自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倒“U”形的假说,并且用近30多年的国际横截面和面板数据,用各种估计方法实证了这一理论假说。然后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总结了最优的收入分配制度,最优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由序列保证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制度组成的完整制度体系,其目标是实现收入分配的正态分布且具有完全流动性,这种收入分配结构不仅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且符合人类天性,实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此外,本文考察了中国现当代以来的收入分配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为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提出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共同富裕要求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本文基于对劳资收入分配公平内涵的界定,设计出劳资收入分配公平的测度指标,并基于2006~2021年沪深A股非平衡面板数据,对我国劳资收入分配公平程度进行测度和分析。全样本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劳资收入分配总体上处于相对公平状态。分年度来看,由于劳动收入份额相对贡献的比值下降,劳资收入分配由相对公平状态进入比较不公平状态;分规模来看,大企业处于非常公平状态,公平程度高于中、小企业;分所有制来看,国企处于比较公平状态,公平程度高于非国企;分要素密集度来看,劳动密集型行业处于比较公平状态,公平程度高于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  相似文献   

20.
"收入均等化"理论是福利经济学家庇古等人提出的一种增进社会福利的分配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社会的福利不仅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而且还取决于收入分配的状况.应当在不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通过收入均等化来实现社会公平,增加社会福利.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要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在初次分配领域中贯彻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在再分配领域中强化国家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作用,缩小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