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末,恩格斯针对在对待农民问题上,机会主义者提出的农民阶级是敌对阶级并一再模糊对农民进行阶级分析原则的观点时,从农村居民的阶级划分、小农特点以及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小农的态度和对其改造任务等方面,深刻分析了农民问题,提出了农业社会化的基本设想。这一设想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具有一定启示,我们要在继续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组织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以获得集聚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2.
正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变革、实现从小农经营方式向现代经营方式的历史性飞跃应当采取如下对策。第一,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变革小农经营方式,应当"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以自然村(原生产队)为单位,按照实现共同占有与共同经营的原则,组建农民合作社,从其物质形态上把土地从各个农户的分散占有变为合作社的共同占有,进而把农户的分散经营变为合作社的共同经营。合作制既是劳动者互利互助的经  相似文献   

3.
小农经济属于小生产方式的范畴,几千年来中国一直实行以土地农民分散占有方式为基础的小农经营方式;从现代社会的视角看,它是一种分散、落后的生产方式。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农业经营方式变革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也有许多曲折和教训。今天,我们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对中国几千年来小农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与历史演变进行科学的研究,揭示其发展规律与必然趋势,积极探索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变革之路,进而在土地所有制与土地占有方式变革的基础上,实现从小农经营方式向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4.
王晓林 《现代财经》2005,25(2):3-7,19
科学发展观警醒国人关注“以人为本”。在中国,只有明确以农民群众为本才有可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这不仅因为此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而且因为有农民才有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有历史才有我们。以农民为本不等于以“农”为本。个体经营的小农只能是市场竞争中的输家。营造适当的制度环境,让农民组织起来闯市场,协助农民群众成为市场经济主体,才有可能尽快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中发育起来的一种独立的经济组织形式。它是小农家庭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提高农民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要途径。但这些组织存在法人地位不明确问题,该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因此,中国应尽快确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 坚持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农民,采取什么方法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恩格斯在1894年11月所著的<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从根本上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7.
刘凤霞 《经济视角》2006,(10):40-40
近年来,国家相继就“三农”问题出台了相关助农增收的好政策,农民的收入较前些年有了一定的提高。当前,“三农”问题最突出的仍然是农民收入低的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民增收难呢?又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红梅镇和湾龙乡及其下属13个村的乡村干部,农村种养殖大户近百人。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只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农民增收难题就能够破解。调查中,我们对当前农民家庭收入进行了量化,以湾龙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例,去年人均收入4170元。其中种粮人均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十二亿人口,九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说到底就是农民问题,因为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广阔农村的主人。“三农”问题的实质就是农民问题。因此,我们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农民、淡漠农民,而应该满腔热忱地关心农民,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切实解决广…  相似文献   

9.
公正对待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没有农民的小康 ,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和难点都在农村。最需要的一种实质性变化就是减少农民 ,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这种变化的关键和基本出发点就是公正对待农民。公正对待农民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立足点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本内容 ,也是事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大事。  相似文献   

10.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我们从系统学角度去认识和解决。系统整体突现原理、系统结构质变原理、系统环境互塑共生原理应成为指导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方法论和认识论原则。  相似文献   

11.
邢中先  牛海 《现代经济探讨》2024,(1):116-123+132
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对大国小农的现实关注。“大国小农”的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分散经营的小农户难以对接大市场也难以对接大政府,致使小农户生产陷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现实困境,而从小农户群体中生成的“中坚农民”有效破解了这一现实困境,推动着由“大国小农”向“大国中农”的优化升级。因此,一方面要以“中坚农民”全面参与乡村振兴来建构理论范式,另一方面要引导“中坚农民”全面参与“五个振兴”路径来建构实践范式,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的创新性实践。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介休县共有33万人口,43万亩耕地。近几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巩固和完善,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风调雨顺,粮食生产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去年总产达到2.17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但是,从前一段我们对农村的调查来看,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制约着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其主要表现:一是去年国家调低了粮食(主要是议价粮)收购价格,种帐户收入减少,而今春部分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  相似文献   

13.
失土农民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被征用,大量农民成为“失土农民”,并且将生活在相对陌生的城市环境中,要由小农意识转化为市民意识,由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和行为习惯转化为市民的生活、生产和行为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这期间,失土农民如何生活、如何就业、是否受到保障等等,都会成为失土农民关心的话题,成为社会的焦点,期结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马克思的改造小农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马克思关于改造小农的对象、原因、目标等基本原理出发,认定衡量小农的标准主要看社会化、市场化程度,我国的农户与小农有本质不同。当时,改造小农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我们今天农业经营体制的选择更多地关注生产力发展和农民利益,马克思没有提出合作化组织的需要,我们今天农业经营体制的选择更多地应关注生产力发展和农民利益,马克思没有提出合作化组织的具体模式,但提出了组建原则,我国的农户经营为基础的体制正是在马克思理论指导下探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西部退耕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退耕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和生产保障,才能使其全力地投入到退耕还林工作中去。本文主要从必要性、制度建设和相关配套制度三个方面来论述了如何为西部退耕农民建立一系列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康桂荣 《经济师》2005,(9):192-193
近年来,“三农”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正在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问题。但近几年,我国农民收入增幅逐年减缓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国民经济全局的高度,全面、清醒地认识农民增收难问题的深层原因,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文章在分析农民收入的内涵与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农民增收减缓的原因,提出了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其核心和灵魂就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我们各级干部要深入进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学习、再教育 ,坚持群众观点 ,从党性高度、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 ,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 ,认真排查对农民群众的态度、同农民群众的关系、与农民群众的感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夯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 ,全力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关心群众生活 ,带领群众去实现和发展自己的根本利益 ,保持农村的稳定。首先 ,要摆正关系 ,注重实践 ,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农业生产开始大踏步地向市场经济迈进,广大农民正带着喜悦和忧虑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开始转变观念,闯荡市场。于是乎,有些地方的政府和部门便如释重负,对农业生产撒手不管了。应该理解,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进行,各级政府和部门,尤其是乡镇机关部门的干部职工为之历尽了千辛万苦,有些部门为了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惜做了很多赔本的买卖。但是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必须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在农业生产向市场经济过渡,农民开始闯荡市场的关键时刻,我们如果不将农民“扶上马再送一程”,而将他们当作“包袱”甩掉,不仅会影响农业的稳定与发展,而且会脱离群众,淡化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9.
前一阶段,我们围绕农民增收问题,对吴中区进行了调查,我们总的印象是:农民较大幅度增收的曙光初露,2004年能不能成为农民收入增长从滞缓到较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不断扩大到逐步缩小的历史性拐点,还有待时间验证,但不管未来的发展如何,2004年农民收入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势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一个关注“三农”问题的人们喜上眉梢的年份。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笔者认为,无论在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从理性农民假说和现代产权理论的观点看,这种说法都是不科学的。收入才是现代农民的“命根子”。因此,破解“三农”,我们必须冲破传统土地束缚,跳出土地,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