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的格局逐渐转型升级。为了中国出口贸易的顺畅,我们利用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1988-2014年中国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情况,重点探讨了影响中国出口贸易额的因素,为新丝绸之路的贸易畅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中国重启古老的贸易通道,计划投入400亿美元发展沿线的基础设施,打造“新丝绸之路”。随着对内陆经济带基础建设投资的加大,沿海地区正逐步成为中国新的出口市场,形成更长期稳定的外汇储备收益。中国的基础建设需要具备满足亚洲以及更多国家贸易需求的能力,减缓经济疲软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从出口产品结构变动角度考察2001-2014年期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国家出口增长的源泉,研究发现:从国别层面看,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大多数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集约边际,对少数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等的出口增长依赖于扩展边际。从行业层面看,中国传统的优势产品,如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出口扩张主要呈现出"老产品、老市场"的特征,同时显示出"新产品、新市场"的"增量"发展趋势,表明双边贸易存在巨大潜力。从影响二元边际的因素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进口国与中国的收入差距、多边贸易阻力因素对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均有正向影响,而距离因素则对出口增长构成阻碍。中国与贸易伙伴国是否都加入区域合作组织对中国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有正向作用,对中国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的正向作用尚未显现。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热烈响应。今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重点,共同推动包括中蒙俄经济走廊在内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务实合作,向国际社会提出了倡议。今年7月《关于编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正式签署,明确了三方联合编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标志着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5.
国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构想,当沿线各省区向西开放的号角吹响,青海又一次迎来了加快融入、开放发展的新机遇。翻开历史,古丝绸之路途经青海,形成赫赫有名的“青海道”,又称南丝绸之路。“青海道”分3路,北路出西宁向西北行,渡大通河,越祁连山,进入甘肃;中路出西宁经青海湖北岸,沿柴达木盆地北缘至大柴旦,北上经当金口至敦煌;南路自西宁过日月山,沿青  相似文献   

6.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坐落于中国西部边陲,自古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这里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新疆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在新时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政策指引下,在这又一次的发展机遇面前,伊犁州必将再次利用它的地缘优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实现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中央作出了关于建设经济带“一带一路”的战略决策:“一带”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的东部往西到西欧,“一路”就是新海上丝绸之路,从北到南,一直到印度洋、太平洋的末端。一个是从东到西,一个是从北到南,在中国交汇成十字,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近期国家公布了“一带一路”两大核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新疆、新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是福建,厦门列为自贸实验区。新的形势,对产权市场应当如何推动产权交易事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和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天津经济》2014,(8):35-42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方针,在该形势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概念、内涵和发展重新进行了梳理,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区不仅有利于中国加快向西开放的步伐,助推内路沿海地区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及扩大人文交流。同时,也为实现天津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胡泽国 《中国集体经济》2014,(28):I0001-I0001
<正>两千多年前,一条从中国长安绵延向西的道路将古老的东方与遥远的西方紧紧连在了一起。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不仅是千百年来东西方经济文化往来的"交通走廊",更促进了沿线各国、各民族的融合共荣,形成多彩多姿的新文化、新文明的主动脉。2014年,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欧亚  相似文献   

10.
“冰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在北极地区的延伸,它连接亚欧北美三大洲,构造了一条比传统航线距离更短、运输更经济的海上航线。“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将会给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环境治理以及北极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全球气候变暖、技术进步、沿线国家的合作意愿都为北极航道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但是,“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也面临诸如主权争端、地缘矛盾、环境制约、传统航道的压力等众多的挑战。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者和参与者应该团结更多的国家积极参与合作,抓住当下的机遇,采取恰当的方式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报道》2014,(10):24-27
9月11日至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对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四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出访的四国均是古代陆海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也是今天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2.
世界     
400亿美元中国将出资成立丝路基金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3.
熊怡 《重庆与世界》2016,(25):26-29
重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结点上,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在重庆布局的开放体系中,向西有“渝新欧”大通道,向东有长江“黄金水道”,向南则有今年4月打通的重庆-东盟国际公路联运物流大通道。重庆东盟公路班车的开通,标志着重庆作为内陆开放高地和口岸城市又添一条国际化物流大通道,重庆南向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公路货运通道全面贯通。  相似文献   

14.
张若水 《中亚信息》2009,(10):18-19
近来。随着联合圃“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推出。一个名字进入了我们的视线:马和励(Khalid Malik)。他是联合国驻华协调代表。这个“中国通”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广着“新丝绸之路”。来中国上任以前。马和励曾经担任联合国在中亚地区的协调代表。早在1994年。马和励就组织过联合国的三家机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旅游组织——共同商讨过重振2000多年前连接中国和中亚的古通道.使之成为“新亚欧大陆桥”,并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贸易和文化交流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合作内容。依托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享了人类农业发展成果,播种了农业技术与农产品交流合作的愿景与期待。2017年5月15日落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现代"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合作与发展的新篇章,因此研究农产品竞争力对于各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农产品合作有重要意义。鉴于太平洋8国和一些南亚国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较难获得,而RCEP的数据获得相对容易,并且RCEP16个成员国包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大程度的重叠,文章以RCEP成员国为例,从产品结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互补性角度测算农产品竞争指数,比较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竞争力地位,并证实相比于其他影响因素,开放度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最大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西部     
《天津经济》2009,(11):78-79
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呼之欲出 不久前,中央正式公布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把以重庆为首的“西三角经济区”未来发展提升到国家层面。中央认为,在中国七成以上的中西部地区,一直缺少一个真正的经济增长点,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沿海三大增长极都面临巨大困难,出口日趋疲弱,内需消费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点,以内需为主的“西三角经济区”正出现新商机、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测算了2009~2013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潜力.从总量层次看,中国对印度和俄罗斯等不少大国表现出严重的“出口不足”,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则表现出“出口过度”.部门层次的出口潜力与总量层次的出口潜力类型基本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口贸易持续增长,需求拉动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需求方视角的进口国制度环境必然对我国出口贸易效率和贸易不确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利用随机前沿模型,以中国2006~2014年在"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的出口经验为样本,考察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水平,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出口效率和贸易不确定性的边际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均值为0.695;在市场规模较大、收入较低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水平较高;积极同沿线国家达成区域贸易协定,并选择政府效率越高、民主程度较好、法律规则越规范的国家进行出口,这既有利于中国出口效率的提升,又有利于贸易不确定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出口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口贸易持续增长,需求拉动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需求方视角的进口国制度环境必然对我国出口贸易效率和贸易不确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利用随机前沿模型,以中国2006~2014年在"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的出口经验为样本,考察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水平,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出口效率和贸易不确定性的边际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均值为0.695;在市场规模较大、收入较低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水平较高;积极同沿线国家达成区域贸易协定,并选择政府效率越高、民主程度较好、法律规则越规范的国家进行出口,这既有利于中国出口效率的提升,又有利于贸易不确定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行业资讯     
《中国西部》2013,(29):10-11
一小时走完丝绸之路 为挖掘丝绸之路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集中展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陕西省旅游局把大唐西市作为“世界旅游日”的主办场地,重点推介“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暨大唐西市丝绸之路风情”,重现了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据了解,丝绸之路风情街全长近千米,占地106亩,游客漫步一小时左右,就可以游完这条风情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