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努力提高行政复议工作水平,推动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依法行政,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2012年至2014年省人社厅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13件,案件办结率100%,2011—2013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行政复议工作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2.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在行政复议审理中引入了调解制度.并对调解应遵循的原则、适用范围、调解书的效力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规定。但在实践中.对于如何理解行政复议调解制度以及实施调解制度涉及的调解方式、程序等问题.尚有不同观点,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行政复议听证是指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复议机关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审理复议案件。将听证程序引入行政复议之中,可以给当事人提供一个当面申辩和质证的机会,不仅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防止偏听偏信,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增强行政复议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公信力。督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我国《行政复议法》对行政复议听证没有作出明确规定,2007年实施的《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33条规定.对重大、复杂的案件,  相似文献   

4.
2007年5月23日国务院第177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2007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首次将和解与调解制度引入到了行政复议程序中,成为《实施条例》的一大创新和亮点。本文从行政复议以及调解、和解制度的基本机理着手进行分析.梳理出调解、和解制度如何更好地与行政复议过程相结合的基本理论,并针对执法实践,提出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开展调解、和解工作的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富  王宇琳 《活力》2012,(12):64-64
调解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方式在我国各行业广为运用,但作为解决行政争议、化解行政矛盾法定渠道的行政复议工作来说,是否适用调解这一灵活方式,一直是法学界和各级行政复议机关争议的焦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围绕提高行政复议的质量和效率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建立行政复议调解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行政权是一种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和授予的公权力,不能由其执行者自由处分这一现行“公认”的行政法理论,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行政复议法》取代《行政复议条例》虽然没有继续规定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不适用调解的原则,但在行政法学的主导面和权威机构的解释上均对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不适用调解持肯定态度。然而,在法学界对行政复议(包括行政诉讼)中能否进行调解始终存在赞同与反对两种不同的声音。在行政复议实践中,行政复议机关以调解方式解决行政争议更是屡见不鲜,且实际效果比正规的“复议决定”更受双方当事人的欢迎。这里仅就建立行政复议调解制度几点理由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已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行政复议法》的实施不仅直接影响审计机关审计复议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也影响到《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审计处罚决定》(以下通称审计文书)等审计业务文书的制作,具体地说就是影响有关行政复议方面告知性事项的叙述。 1、申请期限 行政复议申请期限是确定申请人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是否受理的重要条件之一。《行政复议法》将一般复议申请期限田《行政复议条例》规定的15日延长至60日。该法第9条规定“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认为具…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工商局认真贯彻执行《行政复议法》,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工商为目标.不断创新复议工作理念.健全复议工作机制.完善复议工作制度.严格依法办理本局行政复议案件。从2002年到2007年上半年.全市工商系统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08起.维持的74起.当事人撤回申请的29起.不予受理的4起.  相似文献   

9.
《行政复议法》施行以来,在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工商总局的正确领导下,江苏省工商局积极贯彻落实《行政复议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行业特点和实际,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制度建设,完善法律监督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0.
浅谈行政复议调解书的可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当事人经调解达成协议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制作行政复议调解书。调解书应当载明行政复议请求、事实、理由和调解结果,并加盖行政复议机关印章。行政复议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即具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1.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自我纠正错误的一种重要监督制度。将于10月1日起实施的《行政复议法》是继《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它在继承《行政复议条例》立法成果和行政复议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格依法行政的高度,进一步对行政复议工作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自我纠正错误的一种重要监督制度。将于10月1日起实施的《行政复议法》是继《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它在继承《行政复议条例》立法成果和行政复议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格依法行政的高度。进一步对行政复议工作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13.
《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以来,黑龙江省工商局紧紧围绕全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理了大量行政复议案件.及时有效地化解行政争议.纠正一批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切实维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了全省工商系统依法行政和行政复议工作的稳步开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全省工商系统的行政复议工作给予较高评价,行政复议工作在全省工商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影响日益广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加强行政机关执法监督,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起了重要作用。在《行政复议法》实施前,淄博市劳动保障局只收到1起行政复议申请,由于不符合《行政复议条例》规定而未予受理。《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半年多来,职工和用人单位提起的行政复议案件迅速增多,至今年5月底,淄博市劳动保障局已先后处理行政复议申请14件,其中对市局行政决定不服向上级提起行政复议8件(省劳动保障厅受理3件2人次,市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受理5件6人次),对区县劳动保障局和具有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提起行政复议6件,受理3件,不予受理3件。目前受理的11件已作出复议决定的8件,其中作出撤销决定5件,维持原决定3件。  相似文献   

15.
行政复议工作中亟待研究的几个政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复议工作是法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河南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深入学习、宣传行政复议法.认真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和队伍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对行政复议政策的理解运用、复议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复议法》)已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综观《复议法》,我们发现,《复议法》与原来实施的《行政复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必将对审计执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审计机关依法审计提出了更高  相似文献   

17.
2005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信访条例》(国务院令第431号)与旧的《信访条例》相比,在信访事项的规定上有很大变化。明确行政复议范围与信访事项的区别及联系,对我们正确处理涉及《信访条例》的行政复议案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1、对提出复议申请的期限调整。《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对相对人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期限均无规定,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在 1999年 10月 1日前对审计决定提出申请的期限以《复议条例》中第二十九条为准,即“……,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15日内提出,……”。而在 1999年 10月 1日《行政复议法》施行后,应按《行政复议法》中第九条为准,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 60日的除外”。所以,审计…  相似文献   

19.
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已成为全国推进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行政复议,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得法律救济,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避免因行政机关违法行政使其遭受损害。通过行政复议,负有管理职责的上级行政部门,对下级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有效监督,以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有效性,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根本宗旨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一、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必须依法受理。只要申请复议的行政行为符合《行政复议法》所规定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复议申请人资格关系到能否启动行政复议程序。我国《行政复议法》第10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规定,即“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申请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