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卫其  曹松 《中国就业》2008,(12):42-43
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是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积极有效的创业扶持,是深化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直接体现,是劳动就业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如何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热情及推进创业扶持力度,已成为劳动部门的一个突出问题。可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扶持直接关系到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就业已成为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抓好的突出问题.解决就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才能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变就业压力为发展动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快速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实现经济增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现化建设正面临两大发展,一是农业向工业化发展,即农业现代化;二是产业结构向现代化发展,即向升级换代发展。出现结构性失业和技术性失业,是世界工业化进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迈进之时,这个问题更突出。就业问题是经济发展问题,它随着经济发展而突出,也随着经济发展而得到合理解决。失业的增加是令人担忧的问题,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一、经济繁荣和“充分就业”应是政府的职责(一)在我国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人口大国里,要看到失业与就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城市政府的就业压力一个接连一本,已…  相似文献   

4.
就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随着经济转型、社会变革,失业人员明显增多,就业压力依旧严峻。本文在分析青海就业现状与态势的基础上,面对青海劳动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就如何解决青海劳动就业问题做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扩大就业是事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实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求的直接体现。在当前面临新一轮就业和再就业高峰的情况下,如何控制失业率?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怎样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通过社区就业开辟新的就业岗位,是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高密市劳动保障部门立足实际,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在经济发展突出的位置,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着力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实践证明,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要以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为出发点,建立和不断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  相似文献   

7.
程鹏远 《活力》2005,(11):74-74
就业问题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面对和处理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他是民生之本,也是我国宏观经济领域中,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常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突出的特征和大逻辑,谋划和做好人社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和严格遵循这个大逻辑。在新常态下,滨州市人社局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到了更重要、更突出的位置,2015年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重点实现"七个新突破"。一是突出"三项计划",在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上有新突破。着力抓好"农民工三项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农民工在职业培训、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9.
2001-2020年我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预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20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也是我国进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而这一阶段我国国情当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严重的就业问题.因此,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状况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从而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就业问题,各国都有,可以说是世界性难题。就业问题解决得如何,是衡量一个政府、一个执政党治国水平、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认真分析失业原因,努力破解就业难题,是新世纪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一、当前我国失业下岗问题产生的原因当前出现失业下岗人员较多的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职工下岗现象并不是由于企业改革造成的,而是经济建设和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一)经济体制因素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实行的是“低工资、高就…  相似文献   

11.
扩大就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地方政府,如何在区域经济范围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扩大就业,解决就业压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徐世岐  徐越 《活力》2011,(6):165-165
就业问题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面对和处理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宏观经济领域十大难点。要深刻认识我国就业矛盾的尖锐性和长期性,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周家.有世界1/5的人口,1/4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省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劳动力供大于求和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各地要乘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全省就业工作会议的东风,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充分挖掘就业潜力,拓宽就业渠道,努力争取就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以实际行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以创业促就业"既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战略措施,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追求。在促进就业的诸多方式中,鼓励创业,尤其是针对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创造出新的岗位,带动其他人就业。进入21世纪,我国亟需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人口问题。过分庞大的人口规模,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目前,虽然我国人口规模的增速和总量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就业人口和每年新增就业人口依旧数量庞大。201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省,就业压力很大。近几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坚持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认真抓好落实。2004年,省委、省政府将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列为为民办八件实事的第一件,将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适应建立公共财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岁尾年初,极寒气候、经济不振让很多人的感受这个冬天真是"冷"。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季节是人们谋划全年的节令。提前找份工作或者换个岗位也许会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就业困难群体与农民工们的就业更具有这样的季节色彩。2012年年底开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针对人们的就业习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持续时间为两个月左右的两项专项活动。一项是专门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月活动";另一项是主要针对农民工群体的"春风行动"。两项活动的先后开展,让人们在"极寒"气候下感受到了阵阵暖流。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长期以来,人们对就业的关注更多的是如何降低失业率和扩大就业数量,却忽略了就业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就业质量。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学者对就业质量的内涵、指标体系、影响因素以及提高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进行了研究。但是,就业质量的高低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究竟有何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对于这一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客观的回答。本文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就业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进行回归,最终得到就业质量对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发展,要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关于控制失业率的目标,进一步做好失业调控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做好失业调控工作的重要性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加突出的位置。紧密结合经济发展,找准就  相似文献   

19.
就业与税收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一方面,就业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从而为国家财政提供充裕的税源。另一方面,税收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对调节经济发展进而调节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我国现行的促进就业再就业税收政策及效果目前,我国现行的促进就业再就业税收政策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多层次体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优惠政策。从事个体经营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剧增,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尤其是大龄就业困难群俸再就业问题凸显。就业再就业被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的政治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摆上一个突出位置。为了帮助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我国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加强劳动保障社区平台建设,是我国政府新时期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帮助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