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土地整治与扶贫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十三五"扶贫战略目标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土地整治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平台,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土地整治的一个主要目标。为了提升土地整治对扶贫开发支撑能力,一要明确向贫困地区倾斜的土地整治工作原则;二要准确诊断扶贫开发对土地整治的需要,实施土地整治精准扶贫;三要创新土地整治扶贫机制,切实提升脱贫致富能力;四要改革土地整治运用机制,形成土地整治扶贫合力;五要加强公众参与过程性管理,提高土地整治工程质量;六要重视土地整治项目的后期管护,延伸土地整治的脱贫致富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讨PPP模式农地整治和政府主导模式农地整治分别对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的减贫增收效应及其差异。研究方法:可持续生计框架、问卷调查法、匹配倍差法。研究结果:政府主导模式农地整治对两类农户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的增加有显著影响且对非建档立卡户影响更大,对非建档立卡户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的增加有显著影响但增加值较小;PPP模式农地整治对两类农户家庭总收入、财产性收入及工资性收入的增加有显著作用,且对非建档立卡户影响更大;PPP模式农地整治对农户总收入、财产性收入及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远大于政府主导模式。研究结论:应重视农地整治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PPP模式农地整治的扶贫,完善相关政策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同时加强农地整治扶贫与其他精准扶贫手段相结合,以促进农地整治项目区内农户全部脱贫。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互联网整合能力具有较大优势,对推进我国精准扶贫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互联网+"精准扶贫能够改善我国传统农业扶贫过程中不平衡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扶贫门槛,使扶贫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从传统农业扶贫的困境出发,分析了"互联网+"对精准扶贫的影响,提出了农业精准扶贫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扶贫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4.
赣州在国土资源开发扶贫方面的主要进展和成效:通过地质找矿提升区域发展能力;以地灾防治和搬迁避让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加强矿山环境治理、地质遗迹保护、农业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全力保障民生发展用地;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规模化流转;积极利用试点发展地方经济。存在的问题:可利用的政策工具减少,扶贫效力呈递减趋势;部分扶贫政策操作起来困难,矿产资源开发扶贫的长效机制待确立,用地指标紧缺;新型地质工作还需加强等。建议:精准施策,狠抓落地延效;整合资源加大地灾扶贫移民及"一步城镇化"进程;转换矿产资源扶持思路,构建区域矿业经济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创新土地供给政策工具,积极探索国土资源支撑脱贫攻坚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5.
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与农村社区协同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省乌蒙山片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调研,从精准扶贫和农村社区发展的关系入手,分析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精准扶贫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农村社区扶贫开发新理念、构建促进型农村社区组织、农村社区在精准扶贫和社区发展工作中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协同发展对策,能丰富和发展精准扶贫理论和社区发展理论,更好地指导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推进和农村社区的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能更好地促进精准扶贫与农村社区的协同发展,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到2020年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从构建统一组织管理形式以及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两方面入手,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时期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要点,提出了优化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环境的途径,旨在推进卢龙县土地整治工作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海伦市长华村在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以"精准扶贫"为导向,探究提出村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科学划定村域空间、三生用地内部分类详细规划、全域土地利用综合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在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改造基础生产生活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结论:在以精准扶贫为导向的村土地利用规划中,应统筹农业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优化耕地保护、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用地布局,细化土地用途管制,引导农村形成生态环境优美、农田集中连片、村庄集约紧凑的田园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8.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是我国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在乡村推进的一大成果,关系到国家和基层的稳定、团结与发展。在精准扶贫视角下,探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践对于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石城县精准扶贫情况,通过生态建设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经验进行介绍,搭建生态屏障建设、森林资源保护、林下经济发展平台,打造精准扶贫造血、输血功能,助力精准扶贫,提出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扶贫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易地扶贫搬迁是助推村域重构、促进村域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典型案例的经验与不足,对于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 文章基于吉林省通榆县陆家村的实地调查,客观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与成效,总结易地扶贫搬迁的模式、经验、存在问题,剖析易地扶贫搬迁促进贫困村域发展的机制。结果 陆家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村内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更为健全、建设用地更为集约、集体土地实现股份化改革、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乡村治理结构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收入和农民人均年收入均大幅提高。结论 易地扶贫搬迁可有效促进贫困村域在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组织上全面重塑提升,但当前模式存在资金筹集难、房屋不动产登记慢、原地不搬迁户的后续处置问题,在推广中应注意农民财产补偿、后续产业发展、政策适用区域、集体资产处置等事项。易地扶贫搬迁促进贫困村域发展机制为:以人为核心的政府、村委会、农户、合作社等多元主体在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与资金的统筹支持下,将农民补偿与安置搬迁相结合、土地整治与产业发展相衔接、新村建设与生态修复相关联,形成多重保障多轮驱动的发展链条,有效消除或改善了村域致贫因素,促进村域人口—土地—产业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从而实现村域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改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土地整治作为土地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具有促进农村减贫的作用已经在地方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为使土地整治减贫作用更加精准化,文章在土地整治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基于土地整治的多样性及贫困的多维特性构建了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多维减贫的理论框架。[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比分析了甘谷县贫困区实施土地整治前后及未实施的村中农户的自然资本、家庭人均收入、就业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土地整治的双重差分净效应D_(it)T_(it)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β_3大于零。其中收入维度、社会维度、知识维度的净效应分别通过了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结论](1)土地整治显著增加了农户的自然资本和家庭人均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水平,增加和拓宽了农户获得技能培训机会和就业渠道。(2)土地整治具有多维减贫效应。其中,收入维度的减贫效应最为突出,社会维度和知识维度次之。(3)农户的家庭特征和村中的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农户脱贫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1月14日,我厅召开厅系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专题研究产业扶贫和联点村帮扶工作。在宁的厅领导,机关各处局、厅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选派的11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研究提出了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六项措施,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一是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充分发挥农牧部门的行业优势,抓紧研究制定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规划,谋划具体的支持措施,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带动模式。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强化致富带头人培训,推进新型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治是助力扶贫攻坚、实现脱贫解困的重要途径,苍溪县充分利用国家对贫困县的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当地农用地整治和建设用地整治,开展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省域内流转,实施土地复垦和农民新居建设,全方位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村居住环境。同时,在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基础上,由"县建产业园、村建扶贫园、户建自强园",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能力,提升农业经济发展后劲。该县脱贫攻坚重要经验和做法,纳入了国务院扶贫办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本文在跟踪调查近5年来苍溪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该县致贫原因,总结该县通过土地整治支持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典型经验和取得成效,为各地参考苍溪县脱贫攻坚模式,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农业部将重点推进五项工作。一是组织编制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思路、重点和政策措施等,确保贫困村和贫困户受益。二是召开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特色产业扶贫有关工作。三是尽快出台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扶贫工作、促进农村人口精准脱贫的意见,调动全国农业系统力量,合力推进贫困地区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四是深入定点扶贫地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等贫困地区调研,指导谋划好农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思路,推动解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旨在改善以往扶贫开发当中的目标偏离问题,以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贵州省铜仁市精准扶贫实施情况的调查表明,精准扶贫实践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损害贫困人口的自主性以及排斥非贫困人口产生新的社会不公等问题,与此同时精准扶贫过程中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问题与经验启示我们精准扶贫实施制度创新的方向。精准扶贫需要平衡政府、社会和贫困者三者的关系,要把微观的分类施策和宏观的区域瞄准结合起来,同时,需要构建恰当的使贫困人口受益的机制为贫困人口创造发展机会,而不是直接输送资源。恰当的受益机制不需要人为设置门槛而具有自动瞄准贫困人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正>为准确掌握湖北省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情况,湖北省国土整治局调研组先后到恩施自治州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利川市、建始县(简称五县市)进行调研。五县市建档造册的精准扶贫对象415个村、180506户、554438人。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惠及贫困村167个、贫困户38503户、贫困人口122128人,分别占各自总数的40%、21%和22%。紧扣精准扶贫,强化组织管理五县市围绕"整体脱贫、减贫摘帽"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整治综述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旨在对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关于城乡融合、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不同角度的土地整治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基于该战略的土地整治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农村土地整治、规划与管理、统筹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提供参考。[方法]该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及总结归纳法,对不同角度的土地整治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城乡融合视角下的土地整治研究集中于整治策略与路径选择;产业发展角度的相关研究则集中于土地整治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影响路径与模式;与生态建设相关的土地整治研究偏重于对土地整治的生态评价,包括生态效益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结论]城乡统筹视角下,土地整治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有待深入研究;应进一步加深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发展之间相关研究;应加强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机制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国土整治工作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陕北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问题之一,我国政府极其重视扶贫。通过乡村旅游实现精准扶贫,对于打赢扶贫攻坚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进行评价,对把握脱贫工作的不足和方向、提高陕北地区乡村旅游的扶贫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选择2011—2016年为时间结点,将熵值法与加权评分法两种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以榆林市和延安市21个“国家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重点县”为研究对象,研究陕北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其精准扶贫效应,并对其做出评价。[结果]陕北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经济效应总体为显著,且延安市区域间发展很不平衡; 在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受教育及生活水平方面,乡村旅游产生的效应不显著; 在改善贫困地区贫困居民健康水平方面,乡村旅游扶贫效应比较显著。[结论]陕北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应总体处于显著和较显著两个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索农户生计资本禀赋对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增收脱贫的影响。研究方法: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农户生计资本禀赋对两种模式农地整治的增收脱贫均有显著影响,影响显著的生计资本指标对PPP模式农地整治增收脱贫的边际效应高于政府主导模式。研究结论:政府应该引导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地整治扶贫,以提高PPP模式农地整治扶贫项目的比例;加强农地整治扶贫与其他精准扶贫手段相结合,以促进农地整治区农户全部脱贫。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实施效果评估不仅是检验"真扶贫"和"扶真贫"的重要机制,也是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从能力视角出发,将"可持续生计"作为精准扶贫实施效果评估的标准,将其解析为发展能力、经济能力和社交能力三部分,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以及26个四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本课题组在陕西省70个县(区)实地调研数据,本文运用TOPSIS对贫困户可持续生计进行量化并从贫困户整体和类型出发,运用方差分析探讨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第一,贫困户可持续生计整体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且一般贫困户、低保户和五保户可持续生计水平依次降低,体现了精准扶贫中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第二,精准扶贫对于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提升不显著,但对经济能力和社交能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第三,不同的精准扶贫措施对于不同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提升作用不同,扶贫搬迁对不同类型贫困户提升可持续生计均不显著;第四,精准扶贫参与度对于可持续生计的提升不显著,却显著提高了不同类型贫困户的社交能力。最后提出了增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