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研究目的:检验资源枯竭型城市政策扶持对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提升的作用效果,以期为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与扶持政策的精准实施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基于DEA的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但整体水平依旧滞后于资源富集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2)政策扶持有效促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其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3)政策扶持对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地理区位、人口规模和资源类型分组中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扶持政策的实施对于东部城市、矿业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提升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与小城市相比,大中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提升受政策扶持的驱动效果更加明显。研究结论:应当结合各地区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继续细化扶持政策的精准实施,纾困不同类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行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鼓励资源枯竭型城市创新工业用地供应方式,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工业空间,凝练可推广的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对中国各省2005—2010年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变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全国各省2005—2010年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混合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全国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差异大且呈现下降的趋势;(2)各省的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变异系数呈现扩大趋势;(3)影响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工业行业规模、土地市场化水平、工业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工业行业集聚程度。工业行业产权结构对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并不具有显著影响,而工业行业技术水平和工业行业结构对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检验。研究结论: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差异大,变化复杂,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未来的政策应当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注重工业行业的规模化经营,努力提升工业行业科技水平及开放化程度,并合理规划好工业园区或开发区,促进工业行业发挥集聚效应,最终提升工业用地效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主要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年度变化以及不同层面的地方政府竞争对其影响。研究方法:GIS方法与动态面板计量方法。研究结果:(1)中国各大中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和不完全规律性分布,但城市之间效率差异在逐年缩小。(2)地方政府竞争的4个方面对促进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省会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间地方政府竞争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3)从投资来源看,内资企业的土地利用效率更容易受到政府的直接推动,港澳台资企业习惯于享受地方政府的土地价格优惠,外资企业则更倾向于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城市布局。研究结论:政府应在提高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地区在我国的工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经济发展更多的依赖于当地丰裕的自然资源,但相对粗放的发展方式使资源型地区呈现较低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基于2007—2016年面板数据,建立系统GMM模型,对资源型地区进行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型地区的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对资源型地区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有负向影响,即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越高反而抑制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东部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具有负向影响;成熟型和成长型城市同样具有负向影响,但衰退型城市具有正向影响。资源型地区应建立良好的政策制度,实现有效的市场体系;加强环境治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采取因地制宜发展措施,实现工业用地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构建双碳目标下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评价体系,并以黄河流域为例分析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Tobit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区国土空间利用综合效率表现出平缓增长趋势,不同空间类型表现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不同区域表现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不同城市类型表现为成长型城市>衰退型城市>再生型城市>成熟型城市。(2)综合效率等级较高的城市多集中于中游和下游地区,中游地区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利用效率较高,下游地区农业空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3)自然地理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共同影响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研究结论:应科学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与绿色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因地制宜开展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治理,并充分考虑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系统谋划转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发现城市工业用地产出率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和区域差异,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工业集约用地。研究方法:根据土地功能理论和经济主体动力学关系导向原则构建城市工业用地产出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利用地级城市面板数据估计并检验工业用地产出率影响因素及作用程度并进行区域比较。研究结果:城市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就业密度和全要素生产率对1999年来城市工业用地产出率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3%、-7%和85.7%;它们对工业用地产出率的边际贡献由于东中西部工业用地集约度、产业类型、劳动素质不同而呈现出区域差异。研究结论:应遏制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工业新区建设中粗放用地行为、促进工业投资并加强工业区生活配套以提升投资强度和就业密度,应在工业用地配置和评价中更加重视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应推动中西部地区工业升级并在营商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缩小与东部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区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采用了非期望产出SBM模型、Tobit模型、变异系数法、K均值聚类法。[结果](1)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制约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2)1994~2014年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总体呈现增大趋势;1994~2005年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小,但变幅较大,该时期综合技术效率区域分异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2006~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较大,但变幅较小,该时期综合技术效率分异主要受规模效率影响;(3)经聚类,齐齐哈尔、伊春、牡丹江、大兴安岭为I类地区,为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高效率区,纯技术效率略高于规模效率;鸡西、双鸭山、大庆、佳木斯、七台河、黑河、绥化为Ⅱ类地区,为中效率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相当;哈尔滨、鹤岗为Ⅲ类地区,为低效率区,纯技术效率远低于规模效率;I类地区投入要素利用率Ⅱ类地区Ⅲ类地区;(4)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依次为劳动力比例、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其中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对耕地利用效率为正向影响,其余均为负向影响。[结论]1994~2014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差异较大,主要受劳动力、农机、化肥及播种面积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24个资源型城市为基本单元,采用泰尔指数法和基尼系数法分析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差异变动,基于泰尔指数分解分析区域地带和资源类型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位于不同地带、拥有不同资源类型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差异波动平稳并略呈现缩小的趋势,地带内经济差异和资源类型间差异对资源型城市经济总体差异贡献率较大,资源类型也是导致地带内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目的:对陕西省1990—2008年期间耕地利用效率变化状况及其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采用DEA-Tobit两步法,运用BCC模型对陕西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通过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各地区间的耕地利用效率存在很大差异,咸阳、延安、汉中、安康4市和杨凌示范区耕地利用效率常年处于有效或高效状态。(2)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的变化引起的。(3)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率、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政策虚拟变量等因素对陕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影响显著。研究结论:1990—2008年陕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省内各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耕地利用效率同时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以来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文献调研的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阶段和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其中,国外资源型城市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理论基础和研究重点各有侧重;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经历了资源型城市研究萌芽阶段、学术讨论起步阶段、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全面研究和转型集中实践研究4个阶段,第三阶段是国内研究的"黄金期",包括9个方面重点研究内容。研究认为,建立和完善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体系,创立和引入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创新和总结转型模式与模型,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对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DEA模型测度2009—2018年福建省农用地利用效率,将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剖析变化的原因,进一步通过地理探测器工具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大小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福建省农用地利用效率总体较高,但大致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不均匀状况,两极分化较严重;第二,福建省农用地利用的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及制约能力略强于规模效率;第三,产业结构对福建省农用地利用效率的解释力最强,影响因子之间均为相互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作用,不存在相互独立的因子。基于此,本文为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为我国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然而随着我国工业体系逐步建立、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这些资源型城市却显示出明显的衰退迹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对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的城市转型进行分析,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阜新市转型建议,为我国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出台,资源型城市再度成为经济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邢台市为例,结合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分析成熟型资源型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并提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构建一般化的理论框架,探讨新型城镇化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市场化供给程度、非国有工业企业占比及高科技产业企业占比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2)工业发展规模遵循着规模经济的规律,在一定技术水平的条件下,规模并非越大越好;(3)从短期来看,工业研发投入未能有效促进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增加。研究结论:新型城镇化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更能刺激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淮北市是典型的资源城市,以该市为例探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分析淮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索资源型城市如何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的空间错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文以中国34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空间分析单元,构建了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错位指数,探索2000—2018年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全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2)各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贡献度的差异减小,总体呈现从沿海城市向内陆递减的特征;正向错位区域增加,分布从东部沿海扩张到中西部地区;负向错位区域减少,零星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3)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呈现集聚格局,且集聚格局变化较大;高值集聚区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加强,低值集聚区由四川周边城市集聚转变为以四川为中心的周边省市集聚的格局。(4)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影响变强,而劳动力规模、交通条件、技术创新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影响变弱。研究结论:城市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错位现象,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存在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效率偏低是我国开发区建设中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运用数据包括分析(DEA)方法和Tobit模型对江苏省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考察了政策因素、区域因素和内部因素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弥补了当前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研究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平均水平不高,纯技术效率不高是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2)开发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开发区的区位、级别、类型等区域和政策因素对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有较显著影响;(3)基础设施完善程度、获得专利数、主导产业产值占比等内部因素都能显著影响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4)严格控制用地规模、积极处置低效闲置土地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进程及生态整治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镇化率由1980年的19%提高到2015年的56.1%,其中,资源型城市城镇化的贡献占有相当比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城镇化的水平。但若对资源型城市受损的生态不及时整治,超出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势必会影响我国城镇化的速度与质量。资源型城市发展与非资源型城市发展路径不同,容易出现生态环境恶化、人地矛盾尖锐、民生问题突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是中国现阶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论述了西部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资源、生态环境和自我发展能力等三方面的综合问题,论证了其转型发展的必要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西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