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倩  胡婷婷 《商》2014,(45):173-173
近年来,观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长,国内自主创新的节目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从而使得我国不得大量引进国外电视综艺节目。在经过“本土化”改造和内容形式上的文化变迁后,摈弃了国内外文化冲突中“水土不服”的部分,将正面积极的文化融入其中,变成呼应观众需求的产物,从而形成了当前丰富多样的节目文化和形式。本文主要针对引进类电视综艺节目在“本土化”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变迁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2007年的春节,当电视荧屏上的各种火爆的娱乐画面争奇斗艳的时候,一直强调责任担当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再次推出了与众不同的节目编排。一段关于30年前恢复高考制度的回忆《春天里的七次聚会》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搬上了电视。这段酸涩而又甜蜜的记忆对中国社会的改变之大让节目在春节档期的娱乐海洋中异军突起,收获了不菲的战绩。而此后节目在众多学校展开的观摩展映活动,更是让观众的共鸣效应迅速放大,以致于这个只有七集的访谈节目成了众多年龄、学历、生活背景迥异的观众群体所共享的春天文化盛宴,不得不在观众的一再要求下安排了重播。  相似文献   

3.
刘效伟 《中国报业》2023,(12):18-19
一直以来,电视消费类节目给人以夸大宣传、物价虚高等负面印象,观众的消费心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近十几年来,随着电视消费类节目的优化发展,其导向性、说明性作用得到凸显,观众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电视消费类节目的影响力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朱宝志 《中国报业》2023,(14):184-185
从出现在电视荧幕上开始,电视谈话节目就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鲁豫有约》经历了栏目定位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再到娱乐化的过程。目标受众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主持风格由倾听为主到加强控制引导等变化,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获得了观众的喜爱。《鲁豫有约》作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代表,展现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5.
让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天马行空地设计节目,然后用这套方案指挥着国家电视台的编导们去制作节目,这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不过当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完美假期》电视活动开始以这种方式高调出击时,中国电视制作的姿态似乎也随之而变。盛行于网络上的草根精神逐渐在这个节目中得以蓬勃。“互动式旅游娱乐电视”这个概念也渐次在节目的连续播出中逐渐变得丰满。  相似文献   

6.
关注凤凰卫视的人大概都收看过它的一个名牌栏目《有报天天读》,一个穿唐装的胖老头,每天端坐在笔记本电脑前,挥洒自如地对当日重要的报纸新闻圈圈点点,加以点评。就这样一个电视读报节目一路读出了异常火爆的局面,《有报天天读》自2003年初开播以来好评如潮,短短半年时间栏目收视率挺进凤凰卫视前三名,其后在上海揭晓的2003年度新锐榜颁奖典礼上,一举夺得年度电视节目奖。继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首次将电视读报以栏目的形式固定下来,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后,荧屏上读报节目日渐成风。电视读报类节目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呢?它生存的价值又在哪里呢?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电视的发展是百花齐放的,电视台节目形态也是丰富多彩的。观众口味当然也是不断变化的,旅游卫视就是要做人弃我取的频道,因为不一样的频道,能够满足广告主和观众的不一样的需求;有品质有文化的频道,能在中国的电视领域开出一朵奇特的花朵。  相似文献   

8.
2021年2月,东方卫视打造的《主播有新人》节目悄然上线,与火爆的《创造101》以及《青春有你》这类偶像养成类节目不同,《主播有新人》节目定位是主播新人选拔成长类的综艺.本文将基于《主播有新人》节目,探讨"养成系"主持人的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句话或许是对当今电视媒体生存现状的最佳描述。异军突起的视频网站、老龄化的观众、成长壮大的民营制作公司。交相刺激着此前“衣食无忧”的电视媒体。当互联网与电视融合之后,我们所谓的电视台将有可能变成一个个碎片化的节目,变成只有电视内容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电子外贸》2004,(2):41-42
在电视大面积普及的今天,我们这些以前只有资格当观众的人,现在会有很多机会在电视上“露脸”。假如你下个星期代表本公司去电视台录制一个节目,或者哪天接受某家电视台的采访,那么在镜头面前应该怎样展示自己的形象呢?  相似文献   

11.
梁永斌,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一直主持其名牌栏目“音乐无限”,他与柯蓝、鲁豫一起以活泼轻松的方式所主持的这个栏目,为很多青年观众所喜爱,是在凤凰卫视台的节目中长期获得观众来信最多的栏目。梁永斌又在最近主持了一个全新的栏目,“体坛总动员”,这个大忙人,从此更忙碌了。昨天晚上直到夜里11:00他还在忙着录节目。我们终于在今天早上,用电话找到了梁永斌。就象我们在电视屏幕上所看到的一样,在电话采访中的梁永斌,  相似文献   

12.
苑书凤 《广告导报》2004,(11):119-120
山东视网联媒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广电在业内率先探索专业频道市场化运营、广电核心产业上市融资运作模式的改革试点,全面负责山东电视影视、综艺、生活频道的所有节目的引进、制作与广告经营。2004年6月开始陆续对旗下的三个频道的节目进行改版,对广告资源进行调整。根据改版后节目运作和观众收视、广告经营等情况,山东视网联股份公司对三个频道的节目进一步调整,将山东电视影视、综艺、生活三频道打造成内容编排差异化、广告资源互补的品牌频道组合,努力创造观众、广告主、媒体共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广告导报》2008,(6):98-104
家长里短,酸甜苦辣,电视将诉说的权力交给了每一位有故事的观众。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出现,是中国电视史上的一次突破。几千年传统积淀下低调保守的中国人,第一次将自己的隐私搬到了荧屏上,供全国的观众来观赏评点。  相似文献   

14.
陈接峰 《中国广告》2009,(1):137-138
电视媒体营销的核心资源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成为电视媒体业界和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大家都认可媒体的两次销售模式,一次销售是把节目卖给观众,二次销售是把聚集在节目上的观众卖给广告商。个别业界人士还提出三次销售的概念,在前两次销售的基础上延伸销售,把聚集在节目上的观众和广告商作为资源,向网络平台和上下游产业链扩展,形成新的销售机会。  相似文献   

15.
张杏兰 《商界》2007,(10):134-135
当今电视媒介竞争激烈,电视产业发展迅猛。电视媒体把节目内容的影响力卖给观众,再把观众注意力卖给广告商的二次贩售实践逐渐被超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崔迎春 《中国报业》2014,(12):67-68
由《走近科学》栏目入手,探讨电视媒体在科学普及事业中所扮演的角色,说明电视科教节目的宗旨是使观众理解科学,同时电视科教节目需要建立自己的传播理念和传播策略,以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会召 《广告导报》2007,(9):113-113
入户,是电视媒体满足观众收看需求的前提条件。任何一个电视台都需要使自己的频道和节目进入观众家庭,也就是“入户”,只有这样.观众才能看到频道,才能看到节目,才能产生“收视率”、“到达率”、“频次”……因此,入户率是衡量一个电视媒体广告效果的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李璐 《北方经贸》2012,(6):150-151
电视访谈类节目是这几年比较活跃节目样态。凤凰卫视在2002年推出了由陈鲁豫主持的《鲁豫有约》这档节目,以2005年为界,这档节目开始融入了更多新鲜的元素。品味着怀旧,感受着猎奇,我们一起走进鲁豫和她带给我们的或美丽或忧伤的天下故事。在品读这些故事的同时,我们可以更为深刻的感受到在全新的语境下,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probit模型的电视收视率微观经济计量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随着社会化分工不断加细,专业化道路是必然趋势。传媒电视产业也是如此。电视频道专业化是指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电视市场的内在规律和电视观众的特定需求。以一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够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节目制作只有首先明确该节目归属于那一类观众的精神需求。制作的节目才能被观众接受,其价值才算得以实现。探知不同受众对电视的不同需求期望值,才能精心打造出受众喜爱的节目,促使收视率不断提高,也是电视媒体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治本立台之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电视史上,传统的收视习惯往往会因为节目的精彩而改变。开办于1993年5月的《东方时空》栏目,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而十年后的5月,一个名字叫做《每周质量报告》的节目再次改变了人们的收视习惯,甚至还一度创下了央视新闻频道专题节目收视率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