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健全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和标志。近年来,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为"三农"服务宗旨,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探索实践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在破解农村流通难题及服务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取得新突破,为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发展的制度性难点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穆瑞丽 《改革与战略》2010,26(10):78-80,86
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许多制度性的难点,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文章阐述了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土地供求、农业保护和政府权责等制度性难点,分析了影响农村发展的行政、财政和农业补贴等体制性障碍,提出了正确处理农业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粮食安全与土地流转的关系,改革农业经营体制和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等农村制度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必然选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如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土地市场的培育、土地经营形式的探索、农业政策的调整、政府作用的发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社会化服务的完善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对于土地流转市场还不完善的省区建立起适合本省区实际情况的土地流转市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借助先进技术手段,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农村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5.
方文  朱园  杨云 《黑河学刊》2013,(5):190-192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制定政策措施扶持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农村扶贫开发事业成就显著,但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仍然面临各种考验。构建完善的扶贫开发体系,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综合素质是未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天津市不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农村经济社会取得显著进步,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现代农业步伐继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然而,目前天津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面临农业企业、农业经纪人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种植业规模化水平仍然不高,各乡镇农民收入水平仍然不均衡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天津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议一是继续加快农村改革,大力推进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二是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三是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重庆经济》2004,(1):23-26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三农”问题远未解决,而且有的矛盾和困难还相当突出。城乡收入继续拉大,城乡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差距更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障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是十六  相似文献   

8.
供销合作社生存发展的空间在农村,经营立足点在农业,服务对象是农民,建立新型供销合作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顺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趋势,积极开拓农村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变化的生产、生活需求,在推进城乡资源优势互补和城乡社会协调发展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和农村长久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在农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障碍,激发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0.
王岩 《特区经济》2005,(12):206-208
县域保险是指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保险。发展县域保险,为农民提供保险保障,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是我国保险业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险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农业丰则基础强,  相似文献   

12.
闫丽梅 《发展》2005,(5):72-73
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继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报道》2011,(3):34-37
“十二五”规划如是说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回顾宁波35年农村改革发展历程,探析宁波农业农村工作必须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我认为,要在高起点上开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推进农业"两区"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四大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农  相似文献   

15.
农业及其分工深化是农村产业融合的基础,农地产权细分又是农业分工深化的前提。产业融合被赋予了促进农户增收的历史使命,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状态下,农户收入来源多样化且更加稳定。基于农地产权细分与农业分工深化基础上的产业融合模式是促进当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而"农业共营制"是此种模式行之有效的实施机制。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当前还将受到相关制度、要素配置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夯实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积极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民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王恒 《改革与开放》2016,(14):22-23
土地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农民最后的生存保障,而且也是维系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土地进行流转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良好有序的土地流转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发展高效农业,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中既有一般性的影响因素,诸如农民的流转意愿的大小、社保体系的完善程度、家庭特征、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成熟程度等,又包括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产生的一些特殊因素,如土地所有制度、不完全市场化、土地减轻货币化压力手段的有效性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各种影响因素.只有充分了解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才能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有序展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路少军 《发展》2012,(2):63+65-63,65
农村信用社作为面向农村、服务农民、支持农业的金融机构,肩负着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在现阶段,农村信合事业要健康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特别是高管人员要念好"忠、信、勤、廉、智、勇、和、实"八字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保财险南阳分公司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突破口,将发展农村保险作为关注民生、服务“三农”、履行社会责任、推进公司新的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南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多元化主体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萍  王丹 《辽宁经济》2010,(2):52-53
为适应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我国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而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众多构成要素中,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主体行为决定着农业技术推广的进程和力度,积极发展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主体,充分发挥其作用,协调好各主体相互关系,对于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主体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所谓休闲农业实质上是利用农村的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以整个农村景观来吸引游客,使农业由提供农产品的初级产业导向提供加工、服务的二、三级产业导向转变,从而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休闲农业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不仅调整了台湾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业效益,而且提高了民众的休闲旅游品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下面就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形态和基本经验等问题做些粗浅的探析. 一、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形态 由于农业资源的多样性和社会需求的复杂化,台湾休闲农业的形态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休闲农场、观光农园、乡村民宿和教育农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