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信用关系、信用秩序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进程中,为维护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信用秩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初步形成了必要的法律体系.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信用制度的建立还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发育的进程.本文列举了近两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信用秩序混乱的表现及危害,从历史、运行、体制、政策操作和法律等方面分析其成因,强调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制保障不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同时,提出从完善、强化法制入手构建有效的信用制度是关系当前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问题,并从立法、司法、执法及法律教育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秩序混乱,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很大,其原因既有历史的体制方面的,也有运行的政策操作方面的,还有法制方面的.建立健全我国信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加强信用道德教育、增强全民信用意识外,还要强化法制保障构建有效信用制度.这是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邓小刚 《新疆金融》2004,(10):37-3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信用是经济主体之间开展交换与合作的基本准则和规范,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健全的信用体系和完善的信用制度,在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防范各种经济社会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信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信用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已成为维系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道德和法制力量。但由于征信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公开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秩序混乱的现状是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企业之间拖欠有增无减;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情况日益严重;证券市场信用匮乏等。妨害健全的社会信用秩序建设的主要因素有:金融机构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市场发育不全、社会信用法制不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信用关系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社会信用关系弱化的原因主要是:产权不明晰是社会信用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无序信用关系的形成是各经济主体无序竞争的结果;社会信用基础脆弱,信用观念淡薄;市场参与主体没能及时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造成了信用关系扭曲;法制不健全,法律约束存在缺陷.本文并对改善社会信用关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企业、个人信用行为的分析表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主要来自我国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信用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信用契约不完全等原因,而其根源是不合理的信用制度安排和不健全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信用关系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信用关系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社会信用关系弱化的原因主要是:产权不明晰是社会信用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无序信用关系的形成是各经济主体无序竞争的结果;社会信用基础脆弱,信用观念淡薄;市场参与主体没能及时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造成了信用关系扭曲;法制不健全,法律约束存在缺陷。本文并对改善社会信用关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企业、个人信用行为的分析表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主要来自我国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信用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信用契约不完全等原因,而其根源是不合理的信用制度安排和不健全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法律是经济的保障,构建规范的信用法律秩序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法律责任是法律规范的核心,只有在立法上规定明确、具体、合理的法律责任制度和在执法中及时、公正、高效地实施责任条款的规定,才能遏制市场经济中的失信行为,进而建立起规范有效的、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信用法律秩序,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信用法律责任制度的缺失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信用法律体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法律责任这一重要的保障信用的机制中还存在着诸多缺失。在这种情况下,信用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  相似文献   

11.
由于总量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社会信用环境及法制不健全等原因,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功能弱化.只有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革邮政储蓄的资金运行机制,完善融资抵押担保机制等问题,才是有效解决金融支持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是现代经济金融正常运行的根基.优化信用环境,创建金融诚信工程,其目的是通过强化信用制度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等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社会金融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3.
韩缨 《浙江金融》2005,(4):50-52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或核心.良好的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金融加大对国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重要前提,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制度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加强信用建设,着力构建完善的金融诚信体系,已成为我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加快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格局的客观要求.健全金融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企业和广大公民通力合作,需要制度建设、观念更新、道德教育、法律保障多管齐下,各方面和多措施齐抓共管,扎实培育,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4.
重建社会信用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运行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不仅是资金、技术及各种物资资源,而更重要的是信用.信用是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进行市场经济活动所必须遵循的法律原则,也是一项基本的道德原则,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有良好的信用环境做保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建立严格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经济金融正常运行的根基.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中暴露出的"瓶颈"问题是社会信用环境差,信用体系不健全,造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建信用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仅就社会信用环境的重建及企业融资渠道拓宽的若干问题作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活动是需要健全的法律进行规范和约束.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防范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的重要保证.而实际情况是我国目前规范和约束金融行为的法律体系并不健全,这不仅无法确保我国的经济金融秩序,也难以遏制金融领域不断累积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个人信用体系是指在经济生活中管理、监督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和规章的总和,其主要目的是为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信用情况提供依据,并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来规范个人信用活动当事人的信用行为,提高守信意识,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加快征信体系建设 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宁 《济南金融》2006,(12):3-5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法治经济,而且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经济活动就难以健康发展。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18.
黄诚 《金融与市场》2004,(12):27-28,46
社会信用的缺失已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  相似文献   

19.
推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荣 《金融与经济》2006,(12):59-60
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建设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应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健全社会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开展农村信用管理和信用服务提供法制保障;培育农村信用服务行业,降低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征信成本;并且大力开展农村社会信用实践活动,提升农民的信用意识。  相似文献   

20.
融资性担保公司扮演着信用传导和放大过程中风险承担者的角色,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起步阶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法制框架.我国亟待整合既有规范并予以健全,提升立法位阶,制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条例》,为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发展提供法制保障.融资性担保公司立法应当从股东、业务、资本入手完善市场准入,加强治理结构、担保责任余额限制等强化内部风险控制,健全反担保、再担保等风险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