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银企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银行出现“惜贷”、“难贷款”现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则出现“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去年,《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各专业银行闻风而动,相互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部,提高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但是中小企业依然喊“融资难”、“贷款难”。究其原因:①金融改革后,银行地方分支机构风险与利益机制不平衡,贷款权限上收,风险约束增强。而对中小企业贷款数额小、成本高、风险大,为防范风险,银行对经营的安全性要求很高,而赢利性要求较低,故对中小企业往往采取多收少贷或干脆不  相似文献   

2.
葛伏龙 《经济师》2001,(9):223-223
一、当前清收不良贷款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不良贷款清收进度慢 ,效果不佳 ,甚至前清后增 ,究其原因除了客观上国家的宏观经济、市场、贷户信用观念不好等因素外 ,最主要的主观因素是信贷人员的畏难、厌战情绪 ,严重阻碍了不良贷款的收回。随着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的不断深入和持久进行 ,部分贷款越来越难收 ,碰到的问题、困难和障碍也越来越大 ,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因此 ,造成了部分信贷员畏难厌战。主要表现有 :①对历史遗留的陈欠贷款清收不积极 ,使之成为“千年不赖 ,万年不还”的债务 ,长期挂着。② )人情贷款不敢清收。大凡人情贷款 ,绝大…  相似文献   

3.
以前是小企业“贷款难”,现在是银行业“难贷款”——在摆脱以往“成分论”、“规模论”的束缚,实现银行“愿意贷”之后,如何科学放贷、大规模发展已成为小企业金融服务面临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4.
商 业银行改革既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又与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紧密相关。由此 ,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就成为金融体制以至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一、商业银行 :“惜贷” ?“慎贷” ?1992年以来 ,在我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条件下 ,商业银行体系加快了改革步伐 :1993年国务院颁发通告约法三章 ,银行贷款管理权限开始上收 ;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警示和国内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的现实 ,进一步强化了我国金融业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 ,金融业清理金融资产开始全面启动。为此 ,199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贷款管理权限上收到省分行一级 ,地市分行只有 5 0万元收回再贷款权限 ,县市级支行只有 10万元收回再贷款权限 ,有的支行则完全没有审批权限。在贷款权限上收的同时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程度不同的进行了机构收缩 ,撤销了一些经济效益不佳的基层机构。基于此 ,企业普遍感到贷款难 ,因而发出了银行“惜贷”的感叹。面对企业抱怨“惜贷”的呼声 ,商业银行显示沉默之后申辩自己不是“惜贷”而是“慎贷”。理由是商业银行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惜贷”“慎贷”实际上是企业界和金融界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经济现象的描...  相似文献   

5.
鲍晓芬  吴国荣 《经济师》2002,(9):216-216
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贷币资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液” ,信贷支农是国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也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之根本 ,贷款对山区农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农村信用社对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目前农民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 ,特别是在欠发达的山区农村 ,这一问题依然是农民反映较大的“热点”、“难点”。那么 ,山区农村农民贷款难到底“难”在何处 ,又该如何解决 ?笔者对此作几点粗浅的探讨。一、难点1 .贷款手续繁杂。农民到信用社申请贷款 ,从申请、批准、签约到取…  相似文献   

6.
<正>一、以法起诉收贷。这是金融债权单位作为原告,向法院“状告”贷款户,由法院判决并执行的一种收贷方法。这种办法其好处是威力大,见效快,对周围影响大。适宜于一些欠贷“钉子户”、“难缠户”,特别适用于那些有钱不归的“赖皮户”。但以法起诉收贷成本较大,起诉面过宽容易影响银行利润收入,不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来,金融系统的干部和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涌现出了“二兰”等一批金融卫士,其主流和本质是好的。但也暴露出了行业中的腐败现象,其主要表现: 一是失职、渎职,超越职权搞人情贷款。由于熟人、亲友、同乡、上司说情贷款,一些人员碍于情面,既不进行贷前调查,又不进行贷中审查,更不经过贷后的监督检查,以亲情关系代替了原则,超职权跨地区将款贷了出去。其结果导致有些贷款到期收不回,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8.
专业银行正在苦渡“八难”袁立锦企业有困难找银行。政府有困难也找银行.银行有困难找谁呢?银行困难最突出的目前有“八准”。一曰贷款收回难,银行成了“唐僧肉”,人人都想吃一块(包括个体户),企业吃银行“大锅饭”。“不贷白不贷、贷了就白贷”.“要想富,挖国库...  相似文献   

9.
2003年11月,河北大午集团董事长孙大午被判刑,罪名是"非法融资".2004年6月7日,这位从银行贷款无门的企业家在参加"民营资本和城市经济论坛"时说:"融资难、贷款难,不光中小民营企业是受害者,银行本身也是受害者.企业贷款难,造成了银行收贷难.而企业曲曲折折贷了款,尤其是在按照潜规则操作以后才贷到款,它就不愿意还."  相似文献   

10.
麻林会 《经济师》2001,(9):255-255
自实行放款“五大员”制度以及联社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信贷管理制度以来 ,2万元以上的大额贷款违章现象基本得到遏制 ,但面向千家万户的小额农贷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一是部分信用社、站干部业务素质差 ,放货中契约要素不全 ,把关不严 ,使一些借款合同不符合法定程序 ;二是由于少数干部职工在认识上存在着小额贷款管理没有大额严格这一误区 ,出现了越权、冒名顶替、重贷累贷、化整为零、多头贷款多、先放贷后审批等不良行为 ,导致部分小额贷款逾期沉淀 ,一些农户形成贷款大户 ,超出了还贷能力 ;三是内勤监测人员及复核人员把关不严 ,一些违章…  相似文献   

11.
齐建明 《经济论坛》2003,(20):79-79
一、目前农发行粮棉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以销定贷、以效定贷”在具体掌握上难于准确把握。所谓“以销定贷、以效定贷”就是以粮棉销售价格来确定粮棉收购价格,并据此来判断企业的经营行为有无效益,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确保企业粮棉“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农发行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无风险”。如通过皮棉销售价格来倒推出皮棉的销售成本,同时倒推籽棉的收购价格,由此来确定贷款投放金额的多少。但是由于信贷人员没有准确的粮棉供求价格信息,在实际操作中难于把握购销预期价格等标准。粮棉购销价格的高低,多数情况下都是听企…  相似文献   

12.
刘丽  李志强 《经济师》1999,(9):45-46
育的深入开展,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将逐步得到改变。依法收贷将从“银行观念”转变为整体认识的“社会观念”,由被曲解的“偏激行为”转变为普遍认识的“正常行为”,从而名正言顺地成为盘活不良信贷资产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依法收贷提供了有力保障。不少地方性商业银行,坚持依法收贷,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以开封市商业银行城东支行为例,自1996年以来,坚持依法收贷,盘活不良信贷资产,三年间起诉38起,结案29起,收回贷款和拆借款本息157…  相似文献   

13.
刘长钧 《经济师》2001,(2):191-192
朱基总理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农村信用社要发展成为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这一讲话精神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那么,信用社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立足服务三农,走强化信贷管理之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目前,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上存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一方面受多年来存款立社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部分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上不思进取,好逸恶劳。反映在一些县联社、基层社,期限管理制度不严肃认真执行,监测账务不运行,上报数字弄虚作假,贷款越权,贷款垒大户,虚增利息收入,贷款审批制…  相似文献   

14.
一、目前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筹资带有盲目性,还贷意识差。物资企业资金密集,需用的数额较大,而自身的自有流动资金又很少,90%以上的经营资金要靠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在一般急需时又很难贷到,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盲目贷款。有的经营者不是有了生意才贷款,而是贷上款后再说用场。有的单位领导,甚至发动职工利用各种关系搞贷款。在他们看来,有了资金就有了效益,能贷上款就能赚钱。孰不知贷款大多是时间短、利息高。有的贷款甚至来不及使用便要准备还贷。资金不能充分利用,更谈不上用好、用活、用在刀刃上了。再者,某些经营者,还贷意识差。认为贷款不容易,贷款后不愿按期还贷,一再延期,宁付高息。这样自然就给企业背了包袱。  相似文献   

15.
<正>贷款担保是目前银行施行各种贷款中都必须具有的必要条款,也是银行“贷款三原则”中“物质保证性原则”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笔者根据存在的问题略谈几点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贷款没有物质保证,使银行形成风险性贷款。《借款合同条例》中规定:借款方申请借款时要有“适用适销的物资和财产作保证,借款方无力偿还贷款时,贷款方有权要求依法处理借款方作为贷款保证的物资和财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行处在发放贷款时往往忽视对借款方“物资保证”的审查,这件现象尤其表现在农村信用社对个体户发放的机动车辆款,新上马的乡镇厂店以及一些个体商贩的流动款等等。除此之外,有的甚至将质次价高、残损  相似文献   

16.
“存差”误解和贷款增长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近几年,金融机构“存差”明显扩大。一些人认为,大量存差是“银行资金积压症”的表现,进而将“存差”当成制约当前经济增长的突出瓶颈。我们认为,银行“存差”出现,是金融机构贷款外资产增加的必然结果;“存差”增多并非资金闲置,不应用“存差”去考察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目前要进一步增加贷款,需要各种政策的协调配合。一、存贷款差额的演变和变化特点(一)存贷款差额的定义存贷差额或称信贷差额,是在我国1979—1983年信贷资金管理制度中作为控制银行机构贷款的指标提出的。存款大于贷款是存差,贷款大于存款是贷差(上…  相似文献   

17.
“以销定贷 ,以效定贷” ,即是银行根据企业拟将购进或调入的商品能否销售出去和销售多少 ,能否盈利及利润高低 ,确定贷款的投放与否。其基本内容有三 :一是根据借款企业购销的商品是否适销对路、是否盈利 ,确定贷与不贷 ;二是根据借款企业购销量来确定贷款额度的多少 ;三是根据借款企业购销商品的时间长短来确定贷款的期限。因此 ,该贷款管理模式是银行贷款“效益性”的最好体现 ,它强调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回流与增值”。目前 ,作为承担粮棉油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任务的农业发展银行 ,则很有必要采用此种贷款管理模式 ,对其相关的贷款…  相似文献   

18.
目前 ,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困难之一 ,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年什么产品都紧俏 ,当前什么商品都滞销。产品多了 ,顾客精了 ,销售难了。困难之二 ,金融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年银行追着企业放贷款放不下去 ,当前企业找着银行要贷款贷不出来。银行多了 ,行长精了 ,筹资难了。困难之三 ,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年偏重企业效益 ,上了一批浪费资源、牺牲环境的项目 ;当前重视社会效益 ,一批批“五小”、“十五小”企业被停产、淘汰。法规严了 ,公仆精了 ,生产难了。困难之四 ,竞争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年实施缝隙策略 ,拾…  相似文献   

19.
言而要有信     
多年来,无数寒门子弟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帮助下圆了大学梦,成功地改变了个人与家庭的命运,但欠贷不还的案例也时有发生.上海杨浦区人民法院近年来个人助学贷款纠纷案呈上升趋势,仅今年1到7月该院就受理了助学贷款纠纷案件770起.不归还助学贷款的人中有不少都曾是名校“学霸”. 看了《新民晚报》日前的这篇报道,感到惊讶又觉得不可思议:这是真的吗,是莘莘学子们所为吗?上海杨浦区是高校集中区域,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多所名校都在此处,发生这样的事或许并不奇怪.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襄垣县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精神过程中,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推行了“收贷十法”,上半年,收回多年沉淀贷款108万元,欠息67万元,收效十分明显。其“收贷十法”是:1、党政协调收贷。即对经济效益好,但还贷主动性不大的企业,由党政部门协调收贷。2、依法收贷。成立了由金融与司法部门人员组成的收贷队伍,对违法放贷、违法用贷与赖贷不还者进行清收,前半年收回贷款本息10余万元。3、以物抵贷。即对产品销不出去或销出去收不回贷款的企业,靠使用其产品,用物抵贷。4、明责落贷。即对全县党政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